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异化消费行为分析
——从网络贷款视角

2021-01-16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异化贷款消费

徐 冰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消费社会逐渐形成。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感受时代气息,体验新鲜事物,追求时尚生活,接受新事物能力快,消费方式与时代发展紧密链接。但大学生群体思维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又导致了消费的盲从性,出现消费异化行为,必须引起重视,对大学生的消费进行规范和指导,引导其理性消费。

一、大学生网络贷款的模式

网络贷款是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直接借贷。校园贷是网络贷款的一种P2P模式,区别于公民借贷,主要体现在借贷对象集中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网络平台,专门为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学生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信息和在学信息,向网络平台申请,通过审核就会得到现金支持。

大学生网络贷款分为P2P直接贷款模式、分期购物模式、电商贷款模式。P2P模式解决的是资金短缺问题,面向对现金有直接需求的学生。分期购物和电商平台是大学生选择的主要贷款方式,依托电商购物平台,可以平台购物分期付款,可以小额现金贷款,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美团等均提供网上贷款项目。

不良网贷是消费行为中的异化现象,以盈利为目的,通过软件平台进行的贷款服务项目,诱导大学生消费,盗用大学生信息,获取高额利润,采取复利方式和恶性催缴行为,使大学生债台高筑,终止学业,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网络贷款严重影响了校园大学生群体的人身安全,也给校园安全工作带来挑战。

不良贷款之所以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机可乘、有利可图,一方面来自学生群体对金钱的渴求和需要,攀比心和享乐心较重;另一方面来自网络贷款的方便快捷,门槛低,审核信息简明,身份信息和学生证就可以进行贷款申请,无需担保。在审核过程中,程序简明,放贷快捷,即刻到账。但网络贷款也具有高风险、高利息、高逾期费、暴力催缴的特点,这也使网络贷款悲剧屡见不鲜。网络贷款计息方式与银行贷款计息不同,是以周计息收取,从表面上看,利息数额可以接受,但按照年化利率算,就会发现利息高达百分之几百,高利贷的面目暴露无遗。如果到期利息没有归还,利息则以天为计算单位收取滞纳金。网贷平台还会对没有按期还款的学生进行暴力催缴,如电话追款、信息狂轰、威胁亲友、公开不良信息等。

二、大学生消费异化行为的因果分析

(一)异化及消费异化

异化是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客观存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体现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要求,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与人相关联的社会活动。

消费异化使人受到物的控制,人不在单纯作为个体本身,在追求物化的过程中不断扩充欲望,使用价值不再作为人们选择商品的消费目的,取而代之的是商品作为符号所体现的价值。传统价值观构建的伦理体系受到冲击,甚至徘徊在崩溃边缘,人的关注点集中在符号价值而非物的本身,价值虚无主义成为思潮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和扭曲。消费异化作为物化的文化形态,即人们挥霍无度,毫无节制,追求享乐,金钱至上,把消费作为人生乐趣,把消费水平作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尺,对财富的支配和占有成为沟通和交流的筹码。

(二)大学生消费异化的表现

1.过度消费

大学生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经济来源由多种形式组成,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父母的支持和资助,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作为经济补充。合理的消费观应该是收支平衡。大学生追求新奇和潮流,容易受到物欲的影响,盲目消费,产生了与大学生身份不相适应的消费水平。包括人际交往费、恋爱费、娱乐消费、游戏费、通讯费等等,女生消费更倾向于服装、名包、高档化妆品。男生消费更倾向于关系联络、烟酒、游戏、恋爱等。高额的消费既造成家庭的负担,又给学生带来精神压力。

2.攀比炫耀

攀比炫耀是在同辈之间以物质形式与他人争高低来显示自己的优势,获得面子,满足自身的需求,靠物质的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达到发展需要的行为。攀比消费忽略家庭实际能够承担的经济消费水平,满足自身虚荣,超前或者超出实际可承担消费能力的消费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追求名牌、追求品质、追求档次、追求排场,攀比之风严重。以金钱为基础的物化攀比,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物欲的追求、消费的低俗化和盲目性,造成浪费,并与身份、角色和实际收入不相符。

3.消费信用

信用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借贷门槛低、担保简单操作、放款速度快的情况下,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校园信用”消费已经成为金钱保障,寅吃卯粮的情况屡见不鲜。呈上升趋势的信用消费,在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前提的情况下,盲目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支配生活费,既是诚信危机的表现,又是家庭责任感缺失的表现,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大学生消费异化的后果

1.造成虚假的关系,价值观扭曲,破坏和谐统一

消费异化改变了消费的实际意义和终极目标,无止境的消费异化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大学生作为异化消费的一个群体,通过消费来完成自我身份的认同,是为满足欲望而消费,过度求新,求高档,“摧毁或毁掉,浪费或滥用,用光,用尽”[1],造成资源浪费,也造成自身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混淆需求的定位,物质依赖感强,阻碍全面发展

人性的贪婪推动了人成为被动的消费者,物不再单纯地为人来使用和服务,人却成为了物的奴隶。符号消费使人在消费中丧失自我,物质的占有程度成为衡量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大学生以追求享受为标准,认为有钱有闲有物就是幸福感,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贪图享乐,纵欲过度,使大学生更趋功利性,感情淡漠,注重消费结果,激化因消费差异带来的人际关系,阻碍了大学生身心发展。

三、克服大学生消费异化行为的策略

构建科学的消费观要顺应时势,厘清大学生消费逻辑,以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走出消费异化误区,改善消费行为和方式,从而构建绿色的消费观。

(一)认清国情,遵循客观事实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从主观上看,要认清现实,中国最大的现实就是国情,对大学生而言,最直接的现实是家庭经济情况。从国情来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物质得到丰富和满足,人们基本实现小康水平,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局面,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较之发达国家,我国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从资源总量上看,我国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率低,消费能力不足,浪费现象明显。从家庭实际情况看,大学生群体的家庭仍然以工薪阶层为主,消费能力有限。要认清这两个事实,使消费与实际情况相匹配,不图虚荣,减少过度消费,降低浪费行为,倡导绿色消费。明确“真实消费”与“满足自我”之间的界限,禁止攀比和浪费,消费的扩张和欲望的膨胀会造成资源的耗费,形成有害消费[2]。

(二)齐心协力,多元共同协作

1.发挥学校作用,培育绿色消费观

一方面,把培育绿色消费观与学校德育结合起来。高素质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使命和责任,要审视高校的教育价值和全方位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作用,在过程中塑造,在结果中检验,在课堂中灌输,在课堂外引导,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反复刺激学生理财敏感性,设计学生消费计划项目,有实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来而用,用而能行,从理财观入手,培养学生控制和支配金钱的能力。反复强调学生的节约意识,从每日支出收入,搞好预算,做好收支平衡,量力而行,量入而出,提高对“物质”本身的价值评估和定位,理性消费,减少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不以占有物质为目的进行恶性消费。物的更迭速度和流行时尚的速度远远超出大学生对物的消费能力,从体量的多寡和迭代的快慢,大学生都无法单独完成追逐时尚和完全占有物。要平衡精神和物质二者之间的需求和消费关系,从整体观入手进行全面消费实践。摒弃单纯的以消费为目的的“拜物主义”消费,沦为物的奴隶。

另一方面,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形成绿色消费的氛围,创建节约型校园。渗透责任意识和感恩教育,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节约能源,从国际视角看,绿色消费是一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可持续发展行为,资源是世界的,不是某一个人的。从国情角度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个人力量,而个人的价值又恰恰在奉献,而不是贪图享乐。从家庭角度看,感恩父母辛苦付出,增强家庭责任感。

2.重视家庭教育,树立绿色消费观

家长要给子女做出榜样,子女的消费行为往往会有家庭印记。家长要在消费中注意消费的必要性,改变攀比心理,务实消费,不求“最好的”,根据家庭情况量入而出,子女在消费行为上就会适时收敛。家长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监护,关注消费动向和去向,适时给予教育,让学生参与到家庭的财务管理中,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恩格尔系数及主要消费领域,每个月可自由支配的费用等。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去体验家长工作的艰辛,“不伸手、有节制”,减少因盲目消费而给家长带来的透支和负担。要引导学生加强消费鉴别能力,减少虚假性消费,避开消费陷阱,尤其对大众媒体、网红,以及广告效应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占有欲进行甄别,知道消费的目的是“真实”消费[3]。

3.提升自我价值,践行绿色消费观

第一,要明确消费的初衷,抵御诱惑,减少炫耀和攀比,从知识中获取智慧,丰富头脑,明辨是非,端正态度,看透消费本质,判断消费是否为真实消费。要对经济情况进行评估,不消费自己承担不起的商品,不被环境所左右,不盲目跟风,尤其商家利用节日进行的宣传轰炸,打折信息的铺天盖地,控制“剁手”欲望,坚守理性消费信念,不囤积,不冲动。制定收支计划,细化日常消费,做好理财规划,做到量力消费,略有结余,可做储蓄。

第二,要强化自身的信用认知,不拿信用做交易,个人征信是商家严重的筹码,在利益的驱动下,要守住底线,形成信用认知,践行实事求是,杜绝作弊行为,拒绝学术不端,坚持以诚相待,促进良性人际关系的形成。如果确实因为经济周转需要,与京东白条、借呗、花呗等合法平台产生信贷关系时,要及时还款,守信守约。不断培养契约精神,抵御不良风气。

第三,要提高信贷风险意识。不断汲取金融知识,分清本金、利息等基础金融概念,掌握各金融公司的信贷业务费,计息模式等,要扩展知识领域,不断强化自身的金融知识。要学会筛选和识别网贷的资质,选择熟悉的网贷产品,对于产品说明要逐条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远离网贷,以免陷入僵局,吃下高利贷、裸贷的苦果。要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对于骚扰、恐吓等手段催缴债务时,要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异化贷款消费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40年消费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