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思维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治理
2021-01-16任红杰
□文/任红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提要]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具有潜伏性、易致性和长期性的特征,要有效治理技术创新风险,企业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既要设定风险底线,采用稳健型技术创新战略,又要严守风险底线,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还要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去争取最有利的局面。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是指技术创新活动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中止或失败并给企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如果应对不当,一些技术创新风险事件可能引发企业的系统性危机,使企业遭遇难以承受的生存压力,导致破产清算的厄运。
一、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主要特征
技术创新是高风险、低成功率的活动,不仅资金需求大、技术要求复杂,而且发展前景高度不确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主要特征包括潜隐性、易致性和长期性。
(一)潜隐性。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在大多数时候不易察觉,处于潜伏和隐性状态,一旦发酵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由隐而显、引发风险事件,给企业造成惨重损失。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平稳运行和繁荣发展阶段,技术创新风险往往暂时静默,不容易漏出苗头。此时,技术创新风险悄然蛰伏,在一些利好因素的遮蔽下不为人知。在经济不景气或企业发展陷入困境之时,技术创新风险则会快速积聚并与其他企业脆弱因素交互作用。一旦发现不及时或应对不当,技术创新风险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从而加速企业的衰落甚至破产。
(二)易致性。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既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活动,又是一种脆弱的技术活动。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风险很容易生成,企业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直接导致技术创新风险。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很多,冯根福等作者认为,决定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内部因素是企业规模,关键外部因素是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产权保护水平。唐建荣、石文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有8个:管理费用、资本结构、企业规模、高管薪酬、董事会规模、资本密集程度、税费返还、高管年龄,其中前5个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向推动作用,后3个因素则是负向抑制作用。张会云、唐元虎通过从技术创新的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的模糊聚类分析,认为影响程度最强的第一层因素是创新意识、创新决策、研发人员素质、领导重视程度,第二层因素是研发人员数量、市场调研准确性、技术信息或市场信息状况。不但多个因素耦合、共振可以产生技术创新风险,而且单一因素的恶化有时也足以催生技术创新风险。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市场策略,尽管技术研发投入很多,但最终仍被市场淘汰。某个关键技术人才的流失或离世,往往会造成企业特定的技术创新项目瞬间中断甚至夭折、失败。
(三)长期性。从总体上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技术活动和经济活动。通过强化风险意识和推进风险治理的科学化,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技术创新风险,减少和限制风险造成的损失,使技术创新活动取得显著的净收益。但是,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永远无法一劳永逸地消除掉。只要技术创新存在,其风险就会如影随形,不即不离。技术创新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与此相伴的风险也将长期客观存在。技术创新风险不会随着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而日趋消失,也不会由于企业效益提升和规模扩大而逐渐减少,更不会因为企业管理者希图侥幸、疏于防范而不复存在。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技术创新的难度和投入也越来越大,相应的技术创新风险也将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酿成难以想象的巨大风浪。对此,企业应当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对技术创新风险保持持续的警惕并努力进行科学治理。
二、底线思维基本框架
底线思维是一种根据主体需求和客观条件设定并坚守底线的思维方法,它“要求做最坏的打算,追求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方面:
(一)聚焦极端恶劣情况,坦然面对恶劣后果。底线思维的基本点是防范最坏情况,把避免极端恶劣情况视为最低目标。如果存在最坏情况产生的可能性,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微小,都不能心怀侥幸,想当然地期待最坏的结局不会出现。首先,优先思考极端恶劣情况。明智的人在思考问题时总是“杂于利害”,既考虑“利”,又考虑“害”。底线思维则进一步要求,在“利”与“害”之间,要重点考虑“害”。毛泽东主张,“问题要放在最坏的基点上来考虑”。底线思维反对盲目乐观和一厢情愿的美好期待,它要求在全面利害分析的基础上,务必优先思考最有害的情况。其次,坦然面对极端不利局势。底线思维承认最坏局势发生的可能性,对极端有害情况不是回避、忌讳,而是从容面对。勇于面对极端恶劣情况是防范它出现的前提,讳言最坏情况,只会使极端有害情况加速到来。再次,构想最不利情况的具体图景。习近平指出,“对最坏的情景一旦心中有数,就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把极端有害情况的具体图景清晰地构想出来,可以使人更加戒惧和谨慎,增强忧患意识,努力防范这种图景变成现实。
(二)未雨绸缪,避免最坏结局出现。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估计最坏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工作确保不出现最坏的情景”。首先,高度重视最坏情况,设置不可逾越的底线。底线思维强调以最有害情况为思考基点,惧怕可能出现的最恶劣局势,提前设定底线,并极其看重这一底线。其次,客观分析导致极端恶劣情况的各种因素,尤其是要识别出导致极端恶劣情况的最危险要素重点对待,时刻保持警惕、慎终如始。再次,采取针对性措施,逐一清除不利因素,尤其是最危险的不利因素。对于设定好的底线,提前做好应对预案,以便在不利因素发生时能够有章可循、冷静应对,确保底线的坚守。
(三)积极进取,力争最优结果。底线思维对底线的坚守并非是主张消极防守,绝不是满足于守住底线就万事大吉了。只是被动地防守底线,通常是守不住底线的;只有把防守与进攻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防住底线。因此,底线思维要求敬畏底线,把坚守底线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底线思维还要求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努力追求最理想的结果。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底线思维在思考和应对最恶劣局面时,强调心态要积极向上,在做最坏打算的同时,能够保持坚定的自信,敢于谋划最好的未来情景。其次,冷静分析最坏情形和最优结果之间的转化条件,努力消除美好结果变成恶劣后果的因素,积极创造最坏情形向美好结果转化的条件,不断积聚和强化有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力求最优结果变成现实。
三、底线思维应用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治理的基本路径
技术创新是双刃剑,一边是潜在的风险,另一边是可能的巨大收益。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赢得先发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份额,获得丰厚的研发红利和销售利润。技术创新风险是企业为了获得超额收益、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必须承担的风险,为了趋利避害,避免和减少技术创新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应当将底线思维运用于技术创新风险治理工作中。
(一)设定底线,采用稳健的技术创新战略。在技术创新的最初阶段,构想设计和方案分析的可选择度和淘汰率都很高,但此阶段的投资成本较低,风险并不大。随着创新过程的发展,技术创新的风险趋于不断增加。比如在技术产品商业化阶段,需要的投资量比较大,累积的投资额也比较高。在这一阶段,失败率比构想设计和方案选择阶段要低,但企业的选择余地严重受限,面临的风险也相当大,一旦失败,往往是前功尽弃,企业的损失会比较惨重。因此,在技术创新的最初阶段做出正确的方向选择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就突显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作用来。“战略具有聚焦化的特征,因此需要在不同的备选方案中做出取舍抉择,这就意味着要选择一些目标并放弃其他目标。”
根据对风险与收益的选择方式不同,技术创新战略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激进型、稳健型和保守型。激进型技术创新战略把收益最大化作为第一目标,愿意为获得巨额收益而开展高风险的技术创新项目。这种战略一旦成功,收益往往十分惊人;但如果失败了,损失也会比较惨重。保守型技术创新战略把安全视为最高追求,只愿意开展安全系数特别高的技术创新项目,对中风险和高风险的创新项目都敬而远之。这种战略,虽然风险极小、成功概率很高,但创新收益通常不大。稳健型技术创新战略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愿意为获得较大的收益冒合理的较大风险。在这种战略下,企业所从事的技术创新项目纵然失败也不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能享受到创新带来的明显收益。
技术创新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它始终与风险相伴随。激进型技术创新战略总是追求高风险高收益,不断地冒不合理的、自己难以承受的风险,迟早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保守型技术创新战略不愿意冒风险,只能因循守旧,或者小改小变,企业无法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并实现快速发展。从企业基业长青、长远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应当坚持底线思维,一方面设定明确的风险底线,对于超越风险底线的项目,无论收益可能多么巨大,都要果断地坚决放弃。尤其是在技术创新过程的初始阶段要严格地筛选项目,尽早放弃那些风险过大、成功概率过低的项目,避免使那些不可能取得技术成功或市场成功的项目延续到技术创新的后期阶段,防止风险的沉淀和不断累积、扩大而导致企业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又要乐于冒合理的风险、可控的风险,积极关注并开展收益高但风险较大的高端技术创新,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积聚新动能。
(二)严防底线,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技术创新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它们可能演化成风险事件给企业造成损失,也可能不会。底线思维立足于技术创新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强调对各种风险蜕变成风险事件的防范,侧重于消除隐患、堵塞漏洞,通过技术创新风险评估、监测、处置预案等集成而来的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主动管理风险,争取杜绝风险事件和恶劣结果的出现。
底线思维强调预防为先,在风险未萌、未有之时就加以思考,这就需要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动态的风险评估。技术创新活动是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在某一时段不可能准确预见到技术创新活动可能带来的所有风险,而必须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对技术创新风险做出持续的动态评估。在技术创新的初期,重点是分析技术可行性、成功与失败的概率、风险程度和可能收益大小;在中期,主要是关注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市场潜力;在后期,重点是分析技术产品的成熟度,设备调试费用和批量生产成本是否会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等。因此,在进行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估时,必须把评估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不能满足于一次性评估就草草收场。
底线思维强调对小隐患、小风险要早发现、早清除,避免小隐患和小风险演变、扩散成重大风险事件,这就需要建立技术创新风险监测机制,密切监测技术创新过程,随时掌握技术创新风险的变动情况,并根据不同风险情况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和减少技术创新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技术创新风险案例的基础上,建立技术创新风险事件数据库,依据各类风险事件的轻重缓急,借鉴优秀企业和失败企业应对技术创新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科学制定风险事件处置预案,做到有备无患,从而减少技术创新风险事件来临时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限度地限制技术创新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
(三)瞄准高端,努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运用底线思维防范技术创新风险不能满足于消极防范,“还要主动作为,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不断实现更多的利益”。底线思维强调防守、进攻的一体化,它本身蕴含着争取最优结果的高要求。在对技术创新风险底线严防死守的同时,企业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争取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是主导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企业打造长期竞争优势和实现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是技术创新风险治理的根本之道。只有从根本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企业才能在战略层面真正减少和有效治理技术创新风险。
通常情况下,技术创新能力不同的企业,他们所面临的技术创新风险差异明显。对于同样的或类似的技术创新项目,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遇到的风险要小一些,创新的成功率要高得多。纵然创新失败也更容易承受。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往往更加重视技术创新风险治理,也更有能力进行高效的风险治理,其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相对就会高一些,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会更大一些。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大量积累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不断增强技术创新的韧性,使技术创新富有弹性和成效。一旦出现技术创新风险事件,企业也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能够合理地调配资源减轻风险事件的损失,并从风险事件中快速恢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