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再认识
——《新亚细亚》杂志的有关论述

2021-01-16亢稚文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矿产矿产资源

亢稚文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梦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国家富起来的梦想;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希望通过全体人民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梦想。从根本上说,实现国家复兴、民族重新崛起,一直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近一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的夙愿,在通向这条复兴之路的艰难探索中,人们都清醒意识到,矿产资源在国家经济振兴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不可或缺性。其中东北地区储量丰富、品种多样的矿产资源一直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从图谋在东北经济发展中占据独霸地位,进而预谋独占和吞并东北地区,因此,东北地区富甲天下的矿产资源的地位和重要性就更加引起了当时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力图通过对20世纪20—30年代《新亚细亚》杂志中众多文章中有关内容的梳理,分析和再认识这个问题,以求增强人们在新的历史时代对于东北地区战略地位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国家在2003年和2016年两次提出东北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从一个独有的侧面为实现东北地区的再振兴提供某种参考和借鉴。

一、20世纪20—30年代学者对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的评价

从近代俄国势力开始进入东北地区之后,学者对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就开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日盛,这期间有学者明确指出,显然的,现在的世界问题的中心在于太平洋;而太平洋问题的中心就是中国,所以中国问题就是世界问题的中心,这是人人所承认的,不过中国问题的中心又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的答复,可以无疑地说是那号称为太平洋的火药库,东方的巴尔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东北,是中国问题的中心,世界问题的焦点。换句话说,东北问题既然是这样地重大,那么关于中国的前途,自然很重大了。所以,东北的问题就是中国前途安危的所在[1]。这个认识可谓是一语中的。那么接下来学者就在此基础上,深入详尽地分析了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的禀赋情况,提醒国人,东北地区宝贵的矿产资源一定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绝不能为日本帝国主义所用。

1.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的总体认知和评价

关于东北地区矿产资源总体评价:近年来,国内战祸频仍,各矿产额莫不减少,而东北则无内事之扰,矿产进步,一日千里,高瞻远瞩,有唯我独尊之气[2]。当时东北地区已经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铁矿石、黄金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列举出东北包括抚顺、本溪、北票、穆棱、鹤岗、扎赉诺尔等主要煤矿,1928年共产煤超过2 253.34万吨,但其中产量占全部产量91%的抚顺和本溪矿均由满铁所控制,东北地区煤矿已探明储量南满地区约为12.7亿吨,北满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煤炭储量超过50亿吨。铁矿石储量仅辽宁一省估算超过7.4亿吨,但品位不高;北满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当时受技术条件限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已探明的铁矿品位均较高,开发前景普遍看好。金矿以黑龙江省最多,黑河是金矿的中心,1928年产金超过4 095公斤;呼玛金矿产金超过1 800公斤,其他金矿共有650处之多。据估算,总可采量达377.9万公斤,相当于俄罗斯远东金矿总储量的65%。石油资源在当时只在抚顺煤矿伴生产出一少部分,但学者判断,东北地区一定蕴含有储量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个判断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因为大庆油田的发现而得到证实。除了上述提及的煤、铁矿、金矿和石油外,东北地区还是国内主要的盐、碱产地,铜矿也有一定的储量[2]。另外从主要矿产品的产量上也有分析。据统计,抚顺煤矿1929年产量为50万吨;鞍山铁矿产量计划产量为每年生产铁24万吨,钢23万吨;本溪铁矿预计1930年产量为11万吨;北满金矿年产金约15到20万两;北满地区煤矿产量约为年60到70万吨[3]。

对于东北地区丰富的矿藏,学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出煤铁两矿,为东北之主要矿产,也为日本最缺乏之工业原料,无怪乎日人久视为外府也。进而把东北地区已经开采出的矿产详细列出,分别为黄金、铁矿砂、铜、铅矿砂、石棉、滑石、菱镁矿、高岭土、石膏、磷、硫磺、萤石、长石、重晶石、方解石、硫铁、天然苏打、盐、白云石、石英、晶石、灰石、火泥、石脑油等;另有未经开采,但在商业上已有发现者,包括金矿脉、锌石矿、水铝矿、石墨、云母石、碧玉、翡翠等;还有已经勘定尚未充分开发的有锑、铝、汞等;未经勘定但能发现的有铂、石油等[4]。仅从上面提及的类别来看,东北地区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矿产的富源所在,在一个地区富集如此多种的矿藏,世界所罕见。也由此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能够成为共和国长子和最重要的工业基地的基础,更能深刻理解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在明治维新之后把占有满蒙地区作为其国策的深谋远虑之所在。

2.20世纪20—30年代东北地区矿产中日资介入情况

20世纪20—30年代,学者在高度关注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同时,还特别关注这些矿产开发利用情况,尤其是已经投入开发利用的各种矿产资源中日本资本的投入情况,对于日资大量进入,并控制了相当多的矿产资源表示极度的担心与不安。指出以上各种矿产中煤铁、石油对于我国建设事业,民生问题,具有莫大关系,惜乎主权旁落,铁及石油不能供应我国之急需,反而充东邻解决钢铁荒石油荒之资料,言念及此,能不同声一哭[2]!东北地区最大的抚顺和本溪煤矿占1928年辽宁全年煤产量的91%,均为日资所控制,矿内中日员工的待遇相差超过6倍;鞍山作为中国第一大铁矿,也为满铁所控制,本溪铁矿名义上为中日合办,实权被日本人控制。1931年抚顺煤矿副产品油母页岩中可出产原油6.8万吨,重油4.8万吨,粗蜡1.5万吨,焦炭4 800吨,硫铵1.8万吨,产品主要运往日本,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5]。有学者明确指出:抚顺煤田,为世界稀有之大煤田,且其中夹藏极厚之油母页岩,可供大量煤油之制练,尤堪注意,惜早为日人掠去。再以铁矿言之,大部产于辽宁,而鞍山庙儿沟等矿尤富,乃均为日人所囊括[4]。

有关吉黑两省日资的介入情况,特别提到了1918年8月2日,中国政府和中日合办之中华汇业银行缔结的吉林黑龙江两省金矿森林日金三千万元之借款契约,契约的要点附件中提及:(1)将来采金局森林局为发展事业借巨额资金时,须借日本资金,或径为中日合办事业。(2)采金局森林局皆聘日本技师参与业务。自从这次借款契约缔结以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矿产和森林等特权,遂完完全全地在日人的掌控之中了;而东北的矿产和森林等特权,也随着转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之内了[1]!有统计表明,截至1929年,日本在东北地区的公司总数为1 122家,其中从事矿产经营的公司数为21家,总资本为一千三百三十九万八千九百六十四日元[3]。这些均为一般中小型公司。此外,到九一八事变发生,建立了伪满洲国之后,日本资本进入东北的速度明显加快,最著名的涉及到矿产开发相关的日资企业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注册资本超过八亿日元;满洲探矿株式会社,注册资本一千六百万元;满洲采金株式会社,注册资本为一千二百万元;满洲石油株式会社,注册资本为五百万元[6]。低于上述大型公司的其他日资矿业中小企业还有:南满德洛马特工业株式会社,注册资本一百万日元;南满矿业株式会社,注册资本六十万日元;复州矿业株式会社,注册资本五十万日元;大满采金公司,注册资本二十万日元;海城满洲滑石公司,注册资本二十五万日元[6]。这些日本企业把掠夺的触角渗透到当时几乎所有已经发现的矿业领域。

3.边疆资源与国防安全的关系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过去极少有提到,这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交通手段日趋发达有关。昔日的边疆蛮荒之地进入到20世纪以后已经不再遥远,地位也日渐凸显出来。东北地区虽然地处祖国的东北边疆,但其同时又是一个在农业和矿产资源上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地区,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强大的国防必须有强大的工业,强大的工业必须有丰富的资源做基础。没有强大的国防,中国就只能继续在积贫积弱的道路上蹒跚前行,永远受人宰割。有学者明确指出,当时在国防工业和军用上急切要解决的是石油问题。当人们谈到这永远是工业之母,国防资源的煤铁、铜、金矿、食盐等[7]。上面提到的国防所需的资源,无一不在东北地区出产,该地区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对学者相关论述的再认识

距离这些学者有关论述的发表已经过去了近1个世纪左右的时间了。回头看过来,应该由衷地钦佩这些学者当时的分析、基本判断与今天东北地区的实际在许多方面吻合度较高,让人们不得不佩服当时学者的智慧与勇气。

必须承认,学者能在那个时代获取关于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如此丰富而又准确的数据,从具体行文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详细关注了国民政府当时公开发表的相关年度经济统计报告,挑选出有关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比对分析;另一方面,虽然都十分痛恨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地区的侵占与掠夺,但又能够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冷静地研读和分析当时对于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苦心经营了数十年、侵略的触角深入到东北地区社会所有领域的日本满铁调查部的相关统计数据;也借鉴了在日本控制东北经济命脉的俄国多年的有关统计数据。把三方面的数据进行详尽的比对,进而分析出东北地区各种资源的储量、制成品用途、矿产开发情况、资金来源、产品去向、日本对东北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未开发的各种资源等核心问题,逐一进行了梳理判断。虽然行文中不时表现出对于国家核心组成部分的东北地区前途和命运的担忧,但这种对待问题严谨科学求实细致的态度,在今天也值得后来人好好学习和深思。

在分析东北地区以矿产资源为代表的各类资源的基本数据后,立足于日本对于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还较为详尽地分析了20世纪20—30年代日本政府主要的执政党民政党与政友会在所谓的“满蒙政策”上的具体做法,并指出:其对于满蒙侵略之目的则一,两党皆本乎满蒙政策的传统精神,实行侵略:政友会所取的政策是积极的,武力的,领土的和恐吓的;民政党采取的政策是消极的,和平的经济的和欺骗的。试观政友会田中义一当政之时,对于满蒙即宣布积极的政策,对于中国内乱即实施武力压制方法;及至民政党总裁滨口雄幸组阁之际,而“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等口号,就不免印入我们的耳鼓。我因值此训政建筑时期,自应对于满蒙从速立定方策,以固东北边防,而安国家基础[3]。进而详细分析了日本推行所谓的满蒙政策的三步计划:优越权夺取时期、排除各国在满蒙势力与权利时期、满蒙并吞的试验期[3]。事实上,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扩张一直到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东北地区正是依照这个方略实行的。也就是吞并东北地区的各项经济举措服从服务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这个战略目标。从另一个侧面使认识和分析的视角又有了新的提升,进而更加强烈地提醒国民及政府一定千方百计保护好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宝贵的资源。

根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各种政策的实施,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有关边疆治理的政策建议。提出在政治上:故今后筹边,宜一反逊清政策,本著总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之原则,无分彼此,一视同仁,亲爱精诚,互相团结[8]。经济上建议筹边宜先修筑铁路,及发展道路、电报、邮政航空事业;发展银行及金融事业;在此基础上对发展农林业、振兴工业、发展商业、利用外资开发富源等方面都提出了详尽的建议[8]。这些建议的提出,立足于当时东北经济发展的现实,着眼于东北地区无论是在农业还是在矿产资源方面对于中国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判断上,指出了东北地区未来的发展路径,目的仍然在于激发当时国人的觉醒,谋求使东北地区尽快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侵占,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三、结语

距离学者发表上述诸多观点已经过去了快一个世纪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也早已被清除出东北地区,新中国建立也已经走过了七十年的辉煌历程,东北地区的发展也与国家的发展实现了同步。追溯这段历史,不难看到在当时极为困难的历史条件下,学者仍然怀揣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从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储量、种类、分布、年产量、开发情况等诸多角度,分析认知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从多个角度比对东北地区资源的富集情况;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经济侵略情况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和统计,进而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所谓的“满蒙政策”的本质。这些分析和认识会从一个小的角度帮助人们加深对于东北地区未来光明前景的理解,也更能坚定我们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矿产矿产资源
探究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隐形矿带:视野外超乎想象的矿产资源(一)
隐形矿带:视野外超乎想象的矿产资源(二)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一)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