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
2021-01-16苗兴成
苗兴成 邓 佳
(宜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高度肯定中国抗疫的伟大实践时指出:“二〇二〇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1]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2]为基本内涵的伟大抗疫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重大概念。2021年9月29日,党中央批准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发布了由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名列其中。准确把握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在传承、弘扬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和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的基础上,可以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一、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生命至上:深切的为民情怀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之间的殊死搏斗,人民利益至上,生命安全大于天。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要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疫情出现的第一时刻,党和国家采取的首要措施就是尽最大的力量医治更多感染的患者,预防更多的群众被感染。“爱人利物之谓仁”,疫情无情人有情。对于被感染的新冠肺炎患者,国家实施免费医疗救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一论断和命令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在这一号令下,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主动请战、挺身而出、不畏艰险,擦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举国同心:厚重的团结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举国同心”的伟大抗争,这场抗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涓滴汇海、聚沙成塔的团结伟力,是14亿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和心连心的伟大抗争,真正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誓言得到践行。国内疫情爆发之初,湖北特别是武汉成为“重灾区”。党中央号召支援湖北、支援武汉,中央财政迅速划拨专项经费、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奔赴湖北,“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和“志愿红”等迅速集结,慷慨赴“疫”。满载抗疫物资的车辆疾驰在前往湖北的道路上,为湖北人民提供“人、财、物”保障。正是有了举国同心必胜于此疫的决心,我们才打赢了湖北保卫战、河北保卫战等,全国疫情防控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舍生忘死:无畏的英雄气概
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是一场“舍生忘死”的伟大抗争,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疫情、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5]疫情防控阻击中涌现出如白衣天使、社区工作者、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等许许多多无名的英雄,其背后隐藏着无数个感人故事。被称为“最美的逆行者”的他们,在疫情面前没有退缩,舍“小我”为“大我”,于生死面前临危不惧。他们心系群众安危,以治病救人为使命担当,深刻诠释了抗疫人员面对危难时的“大义凛然”和无畏气概。有些抗疫人员不幸感染病毒而壮烈牺牲,一些抗疫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地连轴转,在参加抗疫斗争中劳累牺牲。英雄的牺牲让人痛惜,但没有人惧怕危险、惧怕牺牲。他们以舍生忘死的无畏英雄气概筑起了抗击病毒的钢铁长城,为全国人民保驾护航。
(四)尊重科学:严谨的求是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6]面对新型病毒的挑战,面对生命的呼唤,科学创新成为一种格外珍贵的实践品格。医护人员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抗疫的全过程。比如他们根据临床经验,因症施药,逐步发现中医对于新冠肺炎治疗卓有成效;又比如他们从应用“三药三方”到实施“四早四集中”等。科学态度不仅体现在医治患者身上,更体现在抗疫斗争采取的防控阻击措施各个方面。自疫情发生以来,党带领人民综合研判、果断决策,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疫情防控阻击取得显著成效。譬如建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研制新冠肺炎疫苗,封城疫情防控,大数据追踪“红码”“黄码”人员,及时将全国总体防控策略调整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等。这不仅展示了中国雄厚的国力积淀,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尊重科学的严谨求是品格。
(五)命运与共:非凡的道义担当
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辨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7]整个世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病毒无国界,人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必须摒弃本国优先的民族国家利益观,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疫情抗击斗争中,我国在有效防控国内疫情的同时,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积极向世界公开疫情斗争经验,分享治疗成果方案,与多个国家联合攻克疫情防治难题。此外,我国还向多个国家派遣医疗队,捐赠医疗物资等,传递着中国政府心怀天下的大爱。以上所有都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与世界其他国家和衷共济、胸怀全世界、造福全人类的崇高精神与非凡的道义担当。
二、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意蕴
(一)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的体现,也是对中国道路自信的最佳注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升高,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绩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发展等,这一切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伟大性。面对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党中央将疫情防控工作当作常态化工作,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着力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出“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与之相反,西方国家面对疫情时采取的政策措施成效甚微,尤其是英美国家奉行“资本至上”“利益至上”原则,导致疫情发生后迅速蔓延,感染人数、死亡人数高速增长,酿成“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人间悲剧。这一显著对比,印证和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让世界上对中国有偏见的国家刮目相看,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统筹应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
新时代呼唤并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并引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起点和价值起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在惊心动魄的疫情防控阻击斗争实践中,全党、全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通过践行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恪守人民中心立场历史使命,奉行生命至上、命运与共的基本原则等,抗疫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和领导的结果,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瑰宝,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显著优势。
(三)显现出中国国家制度的优越性
制度是治国之纲,安民之本。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国家制度优越性的写照。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8]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如果没有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各行其是,就不能形成一股劲,无法聚成强大的战略定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疾速传播、迅速蔓延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号令全党果断和迅速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疫情防控阻击工作,让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前线,集中全国力量,动员社会力量,坚持全国一盘棋,凝聚起了抗击疫情的最大合力。正是因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疫情阻击才向着胜利的方向不断前进。
(四)展示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独特性
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积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9]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敬仰生命的精神和“以小我舍大我”的无私奉献禀赋。在疫情的大考中,党中央将生命至上作为疫情斗争的首要原则,以治病救人为根本目的,让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儿女就是依靠伟大奋斗精神建设的祖国大好河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灿烂辉煌,使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正是因为抗疫斗争发扬了伟大奋斗精神,中国人民不惧困难,不怕牺牲,才使疫情得到迅速控制。与此同时,党同人民密切联系在一起,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举国同心,展现出中华民族精神之伟大团结精神,为抗击疫情汇聚起磅礴伟力。中国人民抗疫斗争蕴含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向世界证明了我国文化的内在凝聚力,展示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独特性,更是中华文明复兴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
三、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的现实启示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回顾百年党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目标,开启了由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的伟大征程。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0]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确保党在国家重大事务面前能够把握大方向、谋大局和做决策。同时,坚持党的领导还要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优势。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把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性,发挥一线党员的堡垒作用,使他们关键时刻能够请战,保证他们冲在最前面。疫情防控阻击期间,一线医护党员、基层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不顾自身安危,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发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新征程上,只有一如既往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才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才会实现。
(二)牢牢把握人民中心立场
疫情防控是中国共产党奉行生命至上的人权观、坚持以人为本,护佑生命的生动实践。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牢牢把握人民中心立场,一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动性,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二是必须让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要人人共享,使更多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和养老等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幸福感、获得感。三是要牢记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基本国情为现实依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宏伟事业。
(三)必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凝聚于中华民族不断战胜艰难险阻非凡经历中的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更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经历。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丰富多彩,蕴含着“海纳百川、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以和为贵和世界大同”等精神气质。做好新形势下的疫情防控阻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需要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底支撑建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是需要守正,即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基因。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要革故鼎新,因时而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不仅体现历史的延续性,更要绽放时代光芒。三是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和魂,是其本源;革命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我们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本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活水源头,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根筑基。
(四)注重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
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载体,也是传递正能量的“现实叙事”。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的英雄人物及其背后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一不传递着正能量,传递着中国声音。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必须讲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自强不息的故事,讲好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中国革命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成就故事和讲好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孜孜奋斗的故事。一方面,疫情是试金石,更是照妖镜。讲好这些中国故事,让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甩锅”中国、“抹黑”中国和歪曲中国历史的声音和行为销声匿迹,更好体现“中国味儿”,展示“中国范儿”。另一方面,让正能量的事件以通俗易通的方式在民间传播,以情感体验、榜样示范和心理诱导等方式,使他们更加清醒认识和领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哲理。要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作为讲好中国故事新载体的作用,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强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我国疫情斗争取得经验弥足珍贵,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是对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精神家园的资源谱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既要求物质上的角力,更需要精神上的对垒。要用好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发挥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的强大引擎作用,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思想和精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