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科研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优化
2021-01-16崔丽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崔丽华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放管服”改革背景
“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升服务的简称。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目的是促进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放管服”改革的重点在于适当地将部分科研经费的职权下放,建立充满活力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通过改革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主体性,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最大程度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和效益。
二、科研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放管服”改革初期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影响有限,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的环节。部分单位并未及时随着最新的国家相关政策的改变而改变,或者忽略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直接套用相关意见,导致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不高,难以适应“放管服”的改革要求。
(二)财务与业务脱节,信息管理衔接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大,科研院所能够获得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同时越来越注重科研项目管理。但是,在实践中由于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实施部门沟通不足,没有形成协调配合的机制,财务信息化系统仍然没有全面普及,造成财务核算与项目管理脱节。
三、科研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
“放管服”改革不仅要求权力下放,还要深化对科研项目管理的理解,梳理本单位各类科研管理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并执行各项制度,创建一个符合“放管服”改革的管理环境。
科研项目相关管理部门应对“放管服”改革进行专项学习研究,创新“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科研项目管理理念。系统学习“放管服”改革的相关内容,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将“放管服”改革作为科研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节点,使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相关管理人员也需要转变经费管理理念,提高对“放管服”改革的重视程度。
(二)提高预算意识,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科研经费的过程控制至关重要。进行科研项目管理时,应不断提高预算意识,规范预算编制。从科研技术、项目管理、财务等方面加强预算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不断提高项目相关管理人员的预算意识和编制能力。
加强会计核算,科研经费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财务人员应加强对报销资料与项目相关性的审核力度,抓好日常审核关,确保预算执行与落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四、“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创新科研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模式的建议
在“放管服”的改革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应顺应发展趋势,对科研经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一)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
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是由科研事业单位通过统一聘用和管理的方式,聘任财务助理,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门管理。科研财务助理能够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经费支出、审计验收环节提供专业服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把科研人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够增强科研项目管理的规范性,使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合理。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科研经费管理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始终要发挥主导作用,各有分工、相互交叉协作,密切联系。“放管服”改革必须要在内部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的基础上优化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
(三)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财务信息应更加及时有效,因此需要财务数据同步,各部门共享信息,提高科研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汇总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余额、预算执行等数据,根据科研经费实际支出情况与预算的差异,提出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的优化建议,有利于科研人员更加有计划地使用科研经费。
五、结语
科研事业单位应抓住改革契机,深刻理解科研经费管理的内涵,通过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模式,优化完善各项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各部门共享信息平台,提高科研服务水平,规范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