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基于城市核心产业的专业群建设探讨
2021-01-16刘光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光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轨迹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即从新专业开始,顺着特色专业的步伐逐步向特色专业群迈进。由于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未来是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其专业对接着国家行业,院系对接着国家行业领域,所以其在开展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要详细分析城市核心产业,严格依据核心产业开展建设,如此才能够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城市各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都没有做好详细规划和分析,要么是对极个别专业较为重视,难以做到统筹规划;要么是专业群建设难以与城市核心产业相对接,缺乏个性特征,导致整体建设的效果不理想。对这一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明确专业群建设的方向,切实使自身的专业群建设符合院校实际情况与城市核心产业发展需要。
一、高职院校基于城市核心产业开展专业群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一)助推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办学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助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将城市核心产业为基础,有效开展专业群建设,能够使院校更好地对专业进行统筹和协调,打造特色化专业群,从而能够培养出来具有更高水平和质量的人才。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各个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与以往传统模式下的“一技之长”岗位相比,很多企业开始涌现出“一职多岗”“一岗多职”型符合岗位,对“一专多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而高职院校面对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人力资本折旧速度的加快,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有效分析城市核心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群建设,构建复合型专业生态圈,则能够促进院校专业内涵与培养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新的发展形势。
(二)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对城市核心产业进行分析,做好资源整合,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群,能够帮助高职院校释放出更多的办学活力与内生动力,这就能够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得到深入推进,实现高职院校与其它各个主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校企双方还可以通过岗位群、产业链在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开发、产品更新换代等多方面与专业群实现紧密联系,这就可以将传统模式下岗位群、产业链与专业脱节的问题改善掉,实现多个环节的有机融合,帮助高职院校降低校企合作的成本,提升相互之间的合作效能,进一步对资源进行共享与整合。
(三)实现专业转型与升级,有效凸显院校特色
不管是从外延上来看,还是从内涵上来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内涵都与专业建设不同,专业群建设体系完整、体制充满活力、资源配置较为合理,而且运作模式开放共享,各个专业能够实现相互协调与补充,达到资源共享、相互带动的效果,这就能够激活各个专业的潜能,使专业有更高的发展质量,凸显高职院校的育人特色。而且结合城市核心产业构建专业群,还可以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也能够为城市经济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方向定位不清晰,与城市核心产业发展衔接不到位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必须要与城市核心产业相衔接,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专业群建设的有效性,明确定位,取得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但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专业群建设方向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仅仅是较为注重对专业群进行建设,但并没有对城市核心产业进行详细分析,没有实现各个专业与产业的紧密对接,所构建的专业群缺乏核心产业的支撑。例如,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没有对专业建设规律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关系进行分析,定位和目的不准确,这使得专业群建设处于无序、盲目的状态中,专业设置没有做出系统、科学的合计。且所选择的专业之间缺乏关联度,部分专业无法真正融入专业群中,导致专业群整体结构十分僵化,不仅活力缺失,而且生机不再。
(二)模式封闭,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模式封闭的现象,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模式,而不善于进行创新,且很多院校缺乏对产业的主动对接意识,使所建设的专业群与岗位群、产业链吻合度低下。加之很多企业、行业等参与专业群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在与高职院校合作的过程中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难以为校企深度融合带来有利作用。如此会导致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的比较优势不能实现优势互补,在社会效益与经济的博弈中难以取得良好的竞合关系。
(三)课程建设不力,影响专业群建设的效果
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否能够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专业群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都没有对专业课程进行科学分析,所建设的课程体系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难以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且所培育的学生也面临着综合技能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注重对课程进行重新设置,虽然设置了新的专业群,但是课程依然保留原来的,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行业发展变化对课程进行调整、更新,直接导致课程教学与时代发展不符,专业群建设的效果难以凸现出来。
三、高职院校基于城市核心产业开展专业群建设的措施
(一)准确把握方向定位,与城市核心产业相衔接
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要做好系统规划和分析,结合城市核心产业对专业群发展进行定位,有效体现人才培养在社会服务、技术研发、人才发展等三方面的功能,更好地助推专业群建设改革。这就需要对城市核心产业进行详细研究,并对配套产业进行细分,结合这些研究结果对专业群进行选择、做出统筹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以更为准确地把握产业群建设的大方向。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群建设与核心产业的关联性,高职院校还可以在城市核心产业中选择有关企业构建合作关系,实现院校与企业的相互融合,形成合力,以此缓解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逐步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化和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不过也要平衡好产业行业与高职教育双方之间的供需关系,实现资源生态链要素的良性互动,并逐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也需要明白的是,产教融合是一种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融合并非替代,是推动双方的相互衔接,发挥比较优势,在现有能力、制度、资源下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的“零距离”,达到即时性对接的目的。
(二)建立新体系和新模式,强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不管是从产业视角构建专业群,还是从专业本位出发构建专业群,都应当与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现实情况相适应,满足专业群与当地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原则,聚焦地区的新业态和新产业。同时,在开展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建立新的体系和模式,尽量采用新的方式,从形式和方式上都实现创新,更好地提升专业群建设的水平,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例如,要在对城市核心产业进行分析的同时,确立以核心专业为基础的若干其它专业,然后对专业方向进行明确,并建立微专业,设置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开发专业课程群,进一步对专业群结构进行优化。所选择的核心专业应当与当地核心产业相匹配,且能够体现专业能力水平的层次性,更好地对专业建设的趋势进行明确,实现对专业资源的整合,提升专业的辐射性效果。此外,还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要通过对专业与企业的合作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使命与责任,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和质量标准,实现各个专业之间资源的互通与共享。例如,可以针对于每一个专业选择5个针对性的企业进行合作,与这些企业之间构建沟通平台,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借助于平台进行实施对接与联系,一方面有助于院校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教师积累实践技能,提升教学效果,为企业输送更为高端的人才。
(三)建设新课程,提升专业群建设效果
高职院校在建设好专业群之后,还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置,确保所设置的课程都能够符合核心产业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习到最为前端的、先进的课程内容。具体来看,要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根本,建立起集群课程与课程群为一体的双向多维度课程体系,更好地对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进行彰显,将课程作为核心实现各个专业之间的有机融合,取得聚合效应,最终构建起纵向衔接、横向拓展、彼此关联、相互独立的教育机制。还要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书证衔接等为主要载体,在专业群内以选修或者必修等方式构建“共享课程”,满足各位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实现培训、教育的有效融合、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衔接。必要的话,还可以开发微课程,聚焦单元主体、联系真实生活设置主题教学,实现行业与产业的精准对接,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带来有利作用。
四、结语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关系到院校的育人质量,应当立足于地区核心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构建科学的专业群建设体系,规范化专业群建设的每一个过程,更好地提升整体建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