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2021-01-16臧博诸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臧博 诸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一、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存在滞后性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各个方面建设出现新变化和新特点,农业经济管理应当依此转变,作出相应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农业经济发展。实际主要表现在管理机制还有不少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不能保持一致,有明显的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经济管理不仅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有时还会减缓农业经济的发展。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少和土地大量闲置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针对这个问题没有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和整改措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是老弱病残,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低下,导致农业生产效益差,致使大量土地未能得到利用,浪费严重。农业经济管理中不注重农业生产观念转变,致使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得不到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达不到预期,进而限制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管理意识不足
给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相关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意识,基于此,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就需要各级领导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意识,让其能够明确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进经济管理的工作中,保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状态。但结合实际能够看出,部分人员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思想意识较为落后,没有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宣传等工作,进而导致内部的工作人员对经济管理工作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其次,很多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意识不足,技术水平有限等,这些因素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甚至有的农民无法真正发挥主导性,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受到阻碍。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创新不足
尽管纵向对比来看,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但是距离满足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也被认为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支农资金总额较少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相对于农村众多需要完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有限的资金在各个项目上蜻蜓点水,难以发挥明显的效果。
此外我国农业产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很大原因还是在于资金。我国虽然具备一定规模的农业科技队伍,在农业教育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基础。但是受制于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很多农业科技无法转化为实际的产业效益。尤其是农业科技相对于其他领域科技不同的是,农业科技本身在具备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有社会公益效益,所以如果没有政府财政的支持,仅靠社会资本是不足以推动农业科技化的。同时高层次农业人才,往往难以在农业实践领域扎根,这也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不完整是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完善产业结构。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农作物和粮食的产量上,忽视了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这样在实际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结构单一化,无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管理人员对于加工的农业副产品的产业结构也同样没进行调整和优化,但这些产品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部分,如果在产业结构中存在问题,会让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困难。
(五)缺少专业人才
技术人员是行业发展的重心,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顺利展开,需要技术人员作为辅助支持。但从实际应用情况发现,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过程缺少专业的人才,内部人员因为没有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不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因此无法给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出有用意见,反而提高了工作难度,还存在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同时相关单位如果在实际经济管理过程中投入技术方面的资金较少,将会影响整体农业技术水平,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
二、改善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新型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第一,积极创新传统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政府部门应该从现实情况出发,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的现实情况,构建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办制度,确保其能够满足新“三农”政策实行需要。第二,对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完善,使相关政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形成正确认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使其为我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作为支持。如黑龙江省政府为了推动黑龙江农村的发展,出台了《低碳农业发展战略》《黑龙江省政府规章制定办法》等,引导了企业和农村的发展。所开展的水产经济养殖以及增施有机肥、改良和保护土壤等工作的针对性比较强,并将农业示范基地、生物链工程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改造等作为工作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为低碳农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完善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装备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硬件设施,具体来说,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二是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所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农机道路网、防护林网、交通道路网、农村电网、输配电设施等等。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能够长期稳定发挥效益的重要条件。此外,强化农业机械化水平则是提高农业产业效率的重要措施。要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包括提高机械化质量和增加机械化的数量。另外这对部分农业机械作业难度高,不利于推广的问题,要加大科技支持,从而研发出更符合农业实践的新型设备,从而更好的保障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和安全。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农业机械市场的管控和监督,保证各种设备的规范化,逐步形成完善的农业机械设备供给体系。
(三)加强人才培养
为了让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还应将培养人才作为重点任务。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才能保证稳定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对此项任务加以重视,制定有效的方案打造与发展目标吻合的人才队伍。首先,要想提高内部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需要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培训中。在员工入职的前期阶段要做好把关,考察新员工的道德品质、专业能力等方面,选择那些能够帮助经济活动的员工一同参与进农村经济建设中。其次,对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要求员工掌握国家的法律规定,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提供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鼓励大学生回乡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带动家乡的发展建设。
(四)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
要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力度,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扩展,重塑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资金链、消费链,让农产品以更具品牌化、科技化、功能化、绿色化的角色进入市场。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拓宽农业农村外延,大力发展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耕文化、农业节能增产技术研发等关联的二、三产业,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从而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国际农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五)调整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结构性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下调整产业结构。首先,要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找出存在的结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产业结构问题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保证能够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体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力,不仅要注重农作物的生产率,更要关注产业结构问题,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改变结构简单化的现象,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以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重视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让农民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六)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要清楚的认识我国已经是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转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因此,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力度,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在社会迅速发展阶段,信息化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实力的增强。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该做好相关工作,提升信息化技术含量,使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构建专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当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以及农业变化情况进行存储,使管理人员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关联,及时地了解相关信息,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能够在系统、全面信息支持下,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七)健全适合新农村发展的新机制
首先,政府要继续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推动土地流转的有效开展。只有只能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合理创新,重视广大农村的土地管理漏洞,做好土地经营权的相关工作,根据各个农村的自身情况,改善土地流转制度。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农村的土地得到集中使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同时这也是面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有效措施;更重要的是,通过土地流转能够为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必备的土地基础,同时顺应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另外,各级政府还要陆续健全和完善包括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土地承包网络化管理模式,从而更有效的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是农业资源集约化经营的必要基础,同时这也为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前提。基于自愿和依法的基础上,农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与农业企业合作,效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引领,广大农户推动,农业的影响力迅速提升,不仅能够大量集中农村资源和闲置资金,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也将大大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和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了适应新时期农业市场的多样化需要,必须对产业结构做出调整,提升进行农业经济管理能力,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提升农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此,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相关人员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