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2021-01-16王鹏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沂城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王鹏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沂城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生产效率低下,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农业产品质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农业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就应当充分重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如何有效缓解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使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深入研究。
一、农业与生态之间的联系
(一)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业生产和发展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夏季高温会使农作物严重缺水。环境持续干旱会引发病虫害发生,如蝗虫等,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质量下降。如此循环往复,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借助生态经济的理念,尊重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将生态理念引入农业生产,推动农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借助生态理念,结合农业生产环境的实际情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环保的生产方式,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减少农业生产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要想使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不能只看当下的短期经济利益,应该从长远角度去看待农业发展问题,在发展中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如果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破坏周边环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资源去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无形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产量,得不偿失。对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在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使农业朝着生态农业方向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下,大量国外农产品进入我国。国外农业现代化程度高,规模化、高技术水平的生产方式降低了农产品生产的成本,价格低廉,对我国农业体系产生了很大冲击。借助生态经济的理念,结合各个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来,转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
二、生态农业的特点
生态农业之所以能够得到重视和推广,取决于其自身具有的特点。
(一)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
传统农业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上涨,降低农业生产的利润空间。相比之下,生态农业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压缩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资源消耗,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效果明显。
(二)杜绝农村环境污染
生态农业强调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同时积极推进产业模式的多元化,如依托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色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动态平衡。在挖掘农业经济发展潜力的同时,还起到了保护农村生态的效果。
(三)重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生态农业的出现与发展,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之上的,如无土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等。因此,重视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技术推广打好基础。
三、生态农业发展优势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传统农村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具有生产周期长、经济附加值低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特点。而倡导生态农业则有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如建立农产品冷藏与深加工企业。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各种商品,然后利用电商远销省内甚至全国各地。构建“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既可以吸引农民就业,帮助农民拓展增收渠道,又能够丰富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向好发展。另外,发展生态农业还可以变废为宝。农作物收获之后,可将秸秆收集起来用于沤肥、制作沼气、加工成牲畜饲料等,既可以解决就地焚烧导致的污染问题,又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
(二)保障农村生态稳定
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或是以资源换发展,或是以环境换发展,无论哪一种模式都会使农村生态失衡,导致农村经济失去活力和潜力,甚至会加速农民的逃离。生态农业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维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以环保求发展,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休闲观光农业就是生态农业的一种典型模式,利用农村地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城市人群前来观光、游玩。随着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的生态也会变得更加稳定。
(三)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互联网等新兴行业,而对于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创新发展动力。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农业经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资本。有了资金保障以后,农业技术、装备的创新研发速度将会加快,农业人才的规模将会扩大,农产品附加值将会得到提升,农业经济实现健康与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对于生态农业提供了政策扶持,在“三农”领域的投入资金呈现出持续上涨趋势,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在现阶段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以此就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基于一些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管控流程方面的有效处理,进而保障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障经济发展的完善程度。并且在管控的过程中,还需要有效的提升管控模式的应用范围,以此能够充分的让我国的农业经济朝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下去。
(一)整合能源高效型经济管理机制
为了保障在现阶段生态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建立起经济运维管理的科学模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当中,需要充分的保障科学性以及完善性。首先从时间延伸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有效的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结构的时效性价值。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能够基于协调发展体系的时候,可以针对农业经济,以及能源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完善合理的评估,以此充分的保障形成的能源体系,可以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充分的保障经济体系可以平稳的运行下去,不会由于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现阶段的生态农业经济体系当中,主要的是需要将新型能源进行稳定的发展下去。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管理目标,就需要顺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以及现代化农业的管理需求,需要保障在出现问题之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及处理,以此做好对管理系统的优化以及调整,进一步的提升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在一些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提升太阳能能源方面的利用程度,以及可以结合起各种新能源,这样就可以实现能源方面的有效转化。在这样的能源使用方式上,不仅仅可以实现对于能源利用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程度。使得在之后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为管理工作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还需要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结合其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以及有效的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可以依据当地指定的一些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合法的进行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在规定的允许内,开展生态农业经济活动。
(二)提升生产力水平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生产的效果,为农户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能够重视起生产力方面的提升。以此,就需要重视起在农业市场以及科学市场当中,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保障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构建过程中,可以有着较高程度的协调发展。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能够进一步的落实生态概念和环保理念。需要对现阶段的生产力进行集中化的监管,以此保障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序的进展。而在形成的生产力监管体系当中,还需要能够对农业资源结构进行优化以及调整,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能够重视经济所起到的重要综合价值。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起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制度方面的完善。例如,在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推广过程中,就需要有效的保障为农户带来针对性的宣传服务,针对当地的农业种植品种,以及种植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考量,以此为农户提供一些有效提升生产力的机械设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农户依然再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则无法顺应当下的农业发展,以此就需要积极的使用一些高效率的机械化设备,以此有效的在种植的过程中,实现生产力的解放,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使用合理的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也是有效的实现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例如进行合理精准的施肥、施药,不会由于传统的种植技术,导致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为了保障有效的提升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就需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可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社会服务体系的系统化构建。同时,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的提升综合性的价值,保障维护生态农业市场的平衡。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当下的农产品管理工作,进行规模化的调整。需要首先对经营试点项目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以此能够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基于农业生产结构,以及经济的运行体系进行完善以及创新,进而保障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标准进行调整,充分的符合市场的运作标准。同时,还需要在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此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进行生态方面的平衡发展,避免由于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出现乱砍滥伐的问题。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才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四)积极发展农村环保机制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就需要对建设机制以及管控效率进行充分的整合,进而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健康的发展下去。并且,对于现阶段的农村发展工作,也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才可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以此就需要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加强环保产业的扶持以及帮助。
五、结束语
作为农业发展大国,我国应该顺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路径,在充分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与完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和生态经济联系起来,重视农业生产的客观发展规律,积极引入新的农业科学技术,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人工调整生态环境,缓解和协调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社会各个主体,如政府、企业、农业生产者等,共同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政府要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普及,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企业要积极研发先进农业技术,减少生态破坏;鼓励农业生产者从事生态农业,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