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戏曲的心理调适与功能开发
——以秦腔为例

2021-01-16张海钟

河西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唱段秦腔戏曲

张海钟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督库,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国是一个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的国家,省、市、县域文化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统一传承下的区域差异,就省域而言,方言和戏曲往往是代表性、标志性的文化样式[1]。每个省基本都有自己的独特剧种,然而全国各种戏曲艺术演出的剧目基本相同,绝大多数都是相互移植。虽然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商业化的社会发展,青年一代已经无法忍受传统戏曲的程式化、慢节奏,戏曲文化走向式微,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逆袭功能。

作为一个心理学者,笔者以为,在心理学从单纯的翻译化、西方化、实验化、神秘化走向本土化、现代化、社会化、生活化的今天,在西方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保健技术因为跨文化适应问题而面临困境的今天,在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普及化、叙事化的今天,如果充分挖掘包括心理保健功能在内的戏曲的各种功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就会产生神奇的效果,服务于现代城市生活。

一、秦腔戏曲的传承发展与文化特质

以秦腔为例,作为一种中国最早的戏曲艺术,不仅传统剧目很多,而且唱腔板头也在各种戏曲中最多,几乎整个西北地区各省市县都有秦剧团。百年前的秦腔著名演员暂且不论,20世纪80年代,全巧民、肖玉玲、马友仙、李爱琴、刘茹慧、白江波、刘随社、任哲中等30后、40后演员名冠西北,20世纪90年代,侯红琴、齐爱云、李梅、李东桥、窦凤琴、丁良生、李发牢、张宁、李小锋等50后、60后演员先后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等大奖。21世纪以来,无数70后、80后秦腔青年演员逐步成长起来。

传统秦腔剧种绝大多数都是哭戏、苦戏,其内容也有很多诸如忠君、迷信等封建糟粕,而且虽然其戏剧内容被群众嘲笑为“奸臣害忠良、相公爱姑娘”,但其主题都是宣传儒家道家思想,特别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同时,宣传爱国主义,谴责卖国主义,宣传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比如讴歌包拯、岳飞、文天祥、周仁的正义之气,鞭笞董卓、曹操、贾似道、秦桧的邪恶之行。推广这些戏曲演出或者唱段,不仅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支持这些戏曲的繁荣,不仅有利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政治文明、法治社会建设。

秦腔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也就是以一个曲调为基调,通过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的变化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板路有二六板、慢板、尖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秦腔用假嗓唱出,其中的拖腔必须归人“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这也是秦腔与其他地方戏曲不同的地方。

秦腔的板式和彩腔,每部分均有欢音和基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明朗的感情。秦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备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秦腔的艺术表演形式多样,表演技艺质朴、粗犷、细腻、深刻,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程序严谨[2]。

二、东西方音乐治疗的发源与应用领域

我国的《黄帝内经》早就提出五音疗疾。有宫调式乐曲、商调式乐曲、角调式乐曲、徵调式乐曲、羽调式乐曲。古埃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也有记录。19世纪中期,奥地利医生P·利希滕塔尔1807年出版4卷集《音乐医生》。第二次世界大战,音乐治疗精神疾病疗效显著。1950年,美国成立世界第一个音乐治疗学协会,推广音乐疗法,西方各国参加国际性的专业交流活动。西方应用心理学中的音乐治疗,1944年发源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目前美国80所大学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博士,4000多名注册音乐治疗师工作在老年病院、儿童医院、特教学校、心理诊所、精神病院、综合医院。

音乐治疗技术分为接受式、即兴式、再创造式。接受式音乐治疗包括聆听、讨论等具体方法。再创造式则包括乐曲创作、歌曲创作、音乐心理剧等。即兴式则包括器乐即兴、口头即兴等。音乐治疗技术可以应用于听力障碍、语言障碍、学习障碍、智力缺陷、儿童心理治疗、临终关怀、自闭症、情感障碍等心理治疗领域,也可应用于老年痴呆、脑中风后遗症、舞台表演紧张、戒毒/酒、哮喘、分娩等临床治疗,也可以应用于监狱治疗、家庭治疗。普通群众的心理辅导咨询过程应用音乐治疗更为方便。

20世纪70年,音乐治疗传入亚洲,我国台湾和日本较大的医院都有音乐治疗师。我国学者的著作主要有张鸿懿的《音乐治疗学基础》、王旭东的《娱乐疗法》《中医养生康复学》等,总结出包括临床、娱乐、教育三种方式的西方音乐治疗。实验证明,音乐治疗有心理效应,也有生理作用,音乐针灸、音乐气功治疗正在逐步发展。因为各个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医疗条件的差异,各国专家的音乐治疗方法存在很大差异。音乐治疗基本就是运用听、唱、演奏、律动等音乐活动形式,进行刺激与催眠,激发身体反应,促进身心健康。

三、秦腔戏曲与心理保健和音乐治疗

西方进口的心理保健、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中的音乐治疗,在精神病院、心理门诊中,常用西方近现代音乐家的名曲或者中国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有情绪障碍的当事人或病患者进行音乐治疗。但临床治疗发现,因为跨文化心理差异,中国民众的心理障碍难以与西方文化或者带有明显西方文化要素的流行音乐发生格式塔学派所谓的异质同构,借用物理学的概念可以说难以产生情绪共振。因为生活在中国本土的民众,不仅其童年少年生活受到很多本土音乐艺术的熏陶和感染,而且按照进化心理学的思想,其民族本土音乐的代际传递已经积淀为生物遗传基因。

如前所述,秦腔虽然彩腔和板式中,都有苦音和欢音之分,但流传于民间者多为苦音唱段,比如《斩单童》里的单童唱段,尤其是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江波演唱的《劈山救母》之《二堂舍子》中的唱段,是著名表演艺术家的刘随社演唱的《铡美案》之《杀庙》中的韩琦的唱段;著名表演艺术家康建海的演唱的《秋江月》之《打镇台》中的王震的唱段,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发牢演唱的《周仁回府》之《夜逃》中周仁的唱段等等。

这些苦音唱词唱段,情绪饱满、高亢激越、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充分表现了西北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独有特质,表现了西北特别是陕西甘肃方言的爆发力和冲击力,更加适用于西北地区民众压抑情绪的替代性宣泄,更加适应于西北地区群众抑郁焦虑的驱动型释放。许多唱段的内容和情境,容易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将自己的当前处境与戏曲情境当事人的情绪相联系相适应,通过观看演出,聆听唱段,使自己的当时处境引发的生理紧张和心理体验得以缓解。因此,如果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发与各种情绪障碍相适的音乐和唱段,可以移植于临床。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界刮起了几阵风潮,比如靡靡之音,满足了文革结束后,青年一代的无助和埋怨的心理需要;比如西北风满足了市场经济初期青年一代渴望爆发的心理需要;比如崔健、腾格尔、刘德华、李娜的爆棚,都满足了不同时期各阶层民众的心理调适需要。21世纪以来,为95后、00后、05后创作的新人类、新新人类音乐,也为他们调适心理情绪提供了支持。然而,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并不是只用来表达河流和政策的运行规律,也用来表达人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进口思想理念进入式微时期,该是本土文化活跃的时候了。

四、西北本土文化资源与社会心理保健技术

笔者近15年来致力于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在系列论著中指出,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就是研究最原始的、原生态的文化标志现象与区域居民的人格心理基因,揭示区域生态、民族、区划、城乡维度文化与区域居民的文化心理基因,描述地方区域生态文化、地方区域语言文化、地方区域民族文化、地方区域民歌文化、地方区域戏曲文化、地方区域风俗文化、地方区域建筑文化与地方居民的人格发生、发展、变迁、变异,预测区域文化与心理相互作用中的走向、趋势。

地方区域戏曲是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象征,是以方言为格调,以民歌为基因,以区域故事为原象,用来表达社会心理主题、开展道德心理教化、排解休闲生活郁闷、交流相互情感积淀的艺术形式。无论是上海文化圈吴侬软语的越剧,还是陕西文化圈悲怆苍凉的秦腔;无论是张扬激越的河南豫剧山西晋剧山东吕剧;还是唱腔优美的京剧上海越剧安徽黄梅剧,无不表征出、映射出区域生态特点、区域文化特色,特别是民众的认知、情感、行为、人格心理特质[3]。

笔者以为,中国各省市县的区域文化皆有独特鲜明的特质特色,无论是秦腔还是其他各种戏曲都是区域文化的集中表现,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领域,应该充分利用以戏曲为代表的本土文化资源,将戏曲演出作为群体社会心理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戏曲音乐和唱段作为心理门诊和心理医院临床治疗的重要材料和手段,探索本土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的中医心理技术,总结各种戏曲治疗的经验,研发心理治疗中医技术的流程和方案,开办培训机构培养本土戏曲音乐治疗人才,逐步推动本土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

猜你喜欢

唱段秦腔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绵绵古道连天上
由《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弯新月挂半天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