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的中国仍需要董仲舒这样的大儒——“2021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开幕致辞

2021-12-17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董仲舒儒家

余 治 平

今天的中国仍需要董仲舒这样的大儒——“2021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开幕致辞

余 治 平

(上海交通大学 哲学系,上海 200030)

尊敬的赵革书记,吴晓华市长,钮兴辉主席,刘立斌部长,王守忠书记,

尊敬的谢遐龄教授,蒋重跃教授,黄开国教授,向世陵教授,景海峰教授,舒大刚教授,

尊敬的各位学界同道:

大家上午好!

新冠疫情还没消退,德尔塔病毒仍在肆虐,我首先向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大有壮士断腕气概而来参会的每一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千二百多年前,诞生并成长于美丽广川国大衡水的董仲舒,是中国儒学史、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伟大儒学家、伟大思想家。《荀子·儒效》篇中所说的“大儒”,要求“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今持古,以一持万”。董仲舒就是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大儒。

纵观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在儒家化的形成阶段,董仲舒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董仲舒在汉初时代,一个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重要转型期,在武帝朝遇到了一代圣君明主,君臣联袂,政治家与学者“合作”,共同促进了儒学经学化、儒家“国教化”和国家治理儒家化的历史转折。董仲舒是孔子之后有担当、有作为、有创新、有气象的一代大儒,他的出仕经历和传世文献都能够体现出儒家知识分子的仁道情怀,对现实社会颇多关切,善于以理性的方式进行深刻批判并提供良好的治理方案。

汉初时代,黄老之学盛行,萧何、晁错以下的历任丞宰,一直都奉行休养生息、与民松绑的政策,废儒、弃儒而不用已是明确的历史事实。儒家对汉初帝国治理的贡献几乎为零,其地位已经被极度边缘化。这种局面一直到英明皇帝刘彻的出现才有根本性的改变。武帝有理想、有野心,思维也很活跃,他问计于天下贤良文学的第一条竟然是非常地道的哲学问题:“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这简直就是在讨论抽象的天道哲学。相比于景帝始终摄于太后的威压,武帝或许受启发于董仲舒的著名对策,“抑黜百家,毋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而推崇儒家,摒弃黄老道家,促使儒家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心,把儒家自孔子以来、经孟子、荀子、《大学》所精心设计和描绘的愿景蓝图付诸现实体制,好歹总算有“一只靴子落地”了。

儒家在武帝一朝被尊、被用,开始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立于学宫,成为官学,因而获得了令诸子百家觊觎、垂涎的经学地位。从民间私学提升为国家之学,从个人授受一跃而成为“国家宗教”,没有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其中也必定隐含了许多酸甜苦辣咸的滋味。儒家开始逐步成为汉帝国的主导意识形态,而统领、引导诸子百家的发展。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现象则是,采用黄老之学的汉初六十年却创造出了经济腾飞的奇迹,国家富裕,人民殷实,中央银行里的钱币贯绳都腐烂了,储备充足,家底厚实;而用儒、尊儒的武帝朝却耗散天下财力物力,以至于出现“人相食”的不堪景象,一时间天下民口竟然锐减至半。法家、道家都可以富国富民,儒家却为什么不能?没有实现富国富民,究竟是儒家的责任,还是统治者的责任?实在有必要先搞清楚。

汉初儒学政治家则大胆地发挥儒家所具有的创制功能和维护秩序功能,以春秋公羊学为蓝本架构,说服最高统治者确立并完善一整套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社会、民族制度和政策,进而有效确保帝国秩序的稳定。汉初的儒生究竟通过什么方法使皇帝相信儒家的言论,心甘情愿地采纳儒家的政治架构的呢?这对于儒家的历史命运显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对后世之儒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离不开董仲舒的智慧和努力。

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和“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汉书·董仲舒传》)的建议,经由丞相公孙弘的极力推助,武帝首次在国都长安设立太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中选拔官吏,郡国县邑的才俊趋之若鹜。武帝又命令丞相设立四科,辟举“异德之士”,试用合格即可授予官职,还要求地方不定期地推举“方正、贤良、文学之士”,由皇帝亲自命题、当庭策问,应举者如能对策得当,皇帝可现场拍板,当即就能授以相应的官职。接着,郡县也纷纷设置学校,配以经师,教授儒家的经典(《史记·儒林列传》)。于是,沉睡了五六个世纪的儒门经学,便成为天下普通民众步入仕途、跻身上流社会的通行工具和有益进阶。此后的两千多年几乎都没有发生过任何质的改变。而这无疑是儒学发展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一件大事。

董仲舒是有大智慧的。与皇帝三次对策的经历,足以表明他有说服最高统治者的办法和本事,但他又没有匍匐在威权极权之下,而是不断通过不同方式批判现实,积极劝谏。感应说、灾异说、三纲说都是对时政的警告。我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他著名的“调均”说。董仲舒在《繁露·度制》篇里,明确提出要缩小贫富差距,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他委婉地提醒朝廷:“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然后分析、揭示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官与民争利,“居君子之位”的人硬生生抢了“庶人”的饭碗。然后,董仲舒明确要求“君子仕则不稼”,并且“不与民争利”。“稼”的含义是播种五谷,种庄稼原本是农民做的事情。官员在官言官,以做官为自己的职业,而不应该再去兼做农民的事情,赚了本该是农民赚的那份钱。不是干这行的人,你就别抢这行的饭,也好留给别人一条生路。不同职业之间,都应该确立一系列的领域边际与利益界限,清晰而明了,而不致相互交叉、彼此打架。一个清廉、公平的政府,决不允许自己的官员染指民生事务,决不允许自己的官员赚取外快,或者,通过权力寻租而谋得任何个人私利。政府官员必须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为天下人管理事务,而不是掏空天下人的钱袋。政府官员要把公共管理当作自己的人生事业,端正心态,不必觊觎富贵,不必眼红别人发财。自古以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

进而,董仲舒给当政者开出了“限民名田”“仕则不稼”的“调均”药方。甚至,董仲舒还从人性根本处指出了一条坦途或正路,即以礼乐度制规约人性本能,做到“外无贪而内清净”。维护底层民众的生存权利,尊重行业分工,尊重社会阶层分工。“居君子之位,不为庶人之行”。反对武帝耗散民力徭役,长期对匈奴发动战争。在董仲舒看来,“调均”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避“乱”,不使君王失去最高权力。“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利于君王统治管理,“故易治也”。财物方面的余缺调剂、贫富互补其实还只是君王治理天下的第一步,因为与所有人的利益密切关联,尽管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目标要求。“上下相安”,亦即最大限度地泯灭社会矛盾、缩小社会级差才是“调均”的根本目的或最高预期。其实,儒家的“调均”,不仅重视社会财富分配这一个环节,而且在基本土地制度设计和社会生产环节安排上都尽量避免导致贫富悬殊。孔子所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显然并不仅仅停留在社会财富的分配环节上,毋宁蕴藏着更为全面、高尚的价值诉求,贫富差距太大就会撕裂整个社会的安宁,均平才能和顺,和顺才能长治久安、大权在握。这对我们今天实施“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促进社会和谐与政权稳定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比之于《儒效》篇的俗儒、雅儒,真正能够践行仁道理想的,当数“大儒”。大儒“法后王”,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遵从和效法后王之道,而绝不拘泥于先王之道,但又能够以先王之道为基础,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一种立足当下的气质和品格,敢于对现实做出切合真正需要的大胆改造与变革,其功效自然流畅,而并不显得生吞活剥。大儒“法后王”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皆能够“以今持古”,用当代人的思维和办法去理解和衡量已经过去的历史,有效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真问题。

董仲舒在今日之中国,并不存在着一个有没有过时的问题,而只存在着一个有没有被读懂的问题。他的大智慧,我们不是不用学,而是学不到、学不会。他“法天而立道”(《汉书·董仲舒传》)的大儒气象,仍然值得我们深深钦佩并仰慕不已。“得君行道”,风吹草偃,全民归化,成本最低。当今的中国,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董仲舒这样的大儒。各位在场的和不在场的儒学研究者,我们的使命就是开拓视野,面向人类的共同价值,回应现实社会生活需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构筑国族之思想、精神与灵魂,致力于创新和重建中华本土文明。儒家与政治历来缠绵、纠葛在一起,福祸相生,循环交错。真正的大儒服务于政治,但不会屈从于政治。为政治献策,而不是献媚。愿意做当政者的“清新剂”“解毒剂”,而不是做他们的“应声虫”。大儒注重发挥学术的引领、前瞻、设计功能和作用,而不是只做权力号令的注脚。大儒可以充当顶层的智库,可以被政治所利用,但也应该守护儒学自身的独立价值。如果我们只蜷缩在书卷和象牙塔里,不能直面现实,不能关切民生、民意,不能心系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而满足于雕琢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则有愧于当下这个伟大时代。“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泰伯》),一个真正的大儒必须勠力精进,把自己的国家带进现代,而不是使之倒退。

弘扬和发展董仲舒的思想学术,衡水各界一向做得很棒!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有情怀、有担当,还能够将其上升为“文化强市”战略。赵革书记在百忙中拨冗,连续两年出席我们的全国性董学年会并致辞,政协前任主席李洪林先生狠抓落实,事必躬亲,“儒学复兴从衡水走来”一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坚持不懈地把董学国际研讨会做成品牌,好评如潮;衡水学院,作为董仲舒故乡的最高学府,从前任的李奎良书记到现任的王守忠书记,有效促成董仲舒研究与普及制度化和学科化建设,声响非凡,引起海内外瞩目。董学研究之所以能够有今天升温、红火的喜人局面,得益于你们的艰苦付出和重要贡献。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和全体董学界同仁向你们表示最真诚的敬意和谢意。同时,也希望和拜托各位领导一如既往地予以大力支持,让我们的董学研究有明天,有明年,有未来,可持续!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恭祝各位抗疫成功,福祉圆满!

谢谢大家!

摄 影:陈亚琴

责任编校:曹迎春

猜你喜欢

董仲舒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董仲舒思想通解》出版
碍眼与碍心
优贤不扬历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董仲舒的“不表扬”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浅析儒家经典作品中的合作学习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