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1-01-16贺殿民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4期
关键词:机电校企课程体系

贺殿民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提出,制造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缩小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我国于2014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措施,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现代学徒试点工作”的任务[1]。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以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有:(1)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双主体职业教育制度,人才培养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2)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要签订合同,形成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机制[2];(3)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教学,学习方式变成了工学结合工,企业的培训与学校的理论学习交替进行。

二、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育人平台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以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制造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内蒙古特检院合作,探索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多方参与评价的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标准。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好校内实训室,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毕业证书与“1+X证书”对接,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签订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书,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一)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制度

学院依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该专业的特点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要求,本专业培养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设计、调试和计算机使用等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一般工程实践问题,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及使用维保;机电设备项目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机械零部件生产,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等。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见表1。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建立人才培养流程、制度,并共同开发适应本专业的教学资源,使之既能满足企业对职业岗位要求,又能对接职业资格标准。

(二)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整合资源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期末考试的环节中可采取以证代考的制度,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与专业相关的“1+X证书”,从而提升职业技能。通过企业师傅的现场实践教学学习技能,进行岗前能力训练,积累生产经验。聘请企业教师参与依托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共同培养学生职业核心技能[3]。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外优质资源的有机整合。

(三)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

整合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有效性,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为整合方向;加强实践环节,突出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实践现场,由企业师傅提升学生的现场操作技能。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与联合,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更贴合实际,在技能学习上,学生在企业现场完成,开展适应企业需求的专项教学,以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机电校企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