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1-16李玲波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二卫生所

环球市场 2021年14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事业单位财务

李玲波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二卫生所

事业单位,英文是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具有公益性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企业绩效工资最主要不同点在于经费来源和保障。企业绩效工资完全取决于企业盈利情况,根据企业的薪酬战略及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发放;而事业单位则不同,事业单位根据单位不同类别,其绩效工资的经费来源和保障有所不同,义务教育中小学绩效工资经费来源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但事业单位的创收收入如何规定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公益型事业单位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创收或提供公共服务也高价收费,这就偏离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这些需要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和安排。由于事业单位的考核和绩效评价较为复杂所以对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较为关键。事业单位要想顺利运营发展,就要夯实自己的根基,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控制能力。由于形势复杂多变单位领导层很难保证每一个决策都能成功。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首先要考虑运营的容错性。而良好的内控制度正是提高事业单位发展容错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单位领导需要着重探究的管理改革要点。

一、当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薄弱

部分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比较薄弱,一些单位习惯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习惯审批“一支笔”、决策“一言堂”工作形式相对比较落后,其工作重点在各种业务上,没有把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导致单位内部缺少完善的监督机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各项任务由于管理控制不到位,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实效性。

(二)绩效评估不全面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上忽略了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仅仅将绩效考评工作局限于书面上,缺乏灵活变通的意识,导致绩效评估难以达到预期果。此外,某些事业单位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大多以职位的高低为主,这种依据不具有公平性,在评估过程中很容易忽略某些员工的重要贡献,致使员工丧失进取的动力。绩效评价流于形式,部分问题长期存在评价与整改脱节,评价结果难以推动工作改善。

(三)财务审核体系不健全

财务审核体系是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的保障,有些单位在审计财务支出时不够严谨,对财经纪律不够熟悉,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极易使有心人鱼目混珠,如票据的报销、项目支出的报备等都存在漏洞。一些单位则手续过于繁杂,无论金额大小均需集体决策,导致效率低下,管理层的精力被陷入日常的琐碎小事。如果单位缺乏高效规范的财务审核流程、财务支出随意,就会降低单位的使用效率,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贪腐事件。

(四)风险评估工作不足

首先,预警工作不足。对于市场上容易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以及容易导致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的风险因素,许多事业单位并未设置相应的识别、防范机制。某些事业单位不顾单位的业务领域和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盲目套用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导致风险防范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不仅无法达到而期效果,反而会延误预防的时机。

(五)执行能力不强

对于内控制度,有些事业单位的执行力度不大、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部分领导未意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反而觉得内部控制限制了自己的权利,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对单位员工缺乏内部控制体系的培训教育,导致工作人员不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部分年纪大的员工觉得内部控制流程较为烦琐,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工作,对新事物较为抵触。另一方面,在单位工作开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任务重合的部分,这就使得两个或多个部门同时执行某项任务,难以划分工作的权责。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革新的对策

(一)提高全员的内控意识

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首先要提高全员的内控意识做到内控思想全面武装,内部控制意识不仅仅是领导层需要掌握的素质,也是各部门员工要具备的素养。由于事业单位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单位的长远发展上,无法事无巨细地关注单位内部的一切事宜,所以需要加强对员工内控意识的培养,使其掌握内控制度的有关知识。当员工与领导共同具备了内控意识时,就能为内控制度的责任划分打好基础,促进内控制度有效实施。

(二)优化绩效考核评估工作

绩效考核评估工作是实施内控制度的重要前提。事业单位需要良好的绩效考评环境来保证付出与收获达成正比,形成有力的正向激励制度,良好的绩效考核评估制度能直观体现员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能力。在评优与奖金发放等工作中,绩效考核评估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均以年终考核为主,忽略了日常考评的重要性。事业单位的领导应该缩短绩效考评周期,采用公示的方式将考评结果透明化,同事增加自我评价环节,增加考评依据,全面优化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使评价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做到考评结果公开、公平、公正,使得考评结果成为单位正确的向导和标杆。

(三)健全财务审核制度

对于内控制度的优化,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审核与监督,严密跟踪每项资金的支出,并做好财务记录。明确财务审批的权限、流程、范围,严格复核资金的收支情况。对一旦发现问题无论金额大小均应该及时向领导层汇报并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四)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内控制度的精髓在于预防,即通过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填补工作疏漏、规避管理错误。预防的重点在于预警与应对。单位领导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提高全体员工对风险的识别和处置能力。同时安排专业人员汇总单位内部管理容易出现风险的因素以及容易引起单位内部混乱的外界市场风险问题,逐一设立预警机制,充分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预防等级。

(五)细化工作,分担责任

部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除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外,主要是由于工作内容下发得不够明确,很容易产生职务纠纷。领导需要分解发展的总目标,让各部门分别负责一项工作,随后再让部门管理人员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将其分摊到每一个小组或个人身上,完成责任的分担。一旦出现错漏,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根据任务分担追究到个人身上,从而杜绝投机取巧的行为,进一步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能力。

三、结语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于相关人员内控意识薄弱、绩效考评工作不完善、审核体系不健全、风险评估工作不足等。对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针对性地实施改革策略,通过增强员工的内控意识、完善绩效考核评估流程、健全审核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工作,为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事业单位财务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