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2021-01-16陈慧
陈慧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
国家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紧密联系,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转型,社会经济发展亟须进行产教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指明方向、 规划前景。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5月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推进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一系列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政策方针出台,无不说明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需要跨界、 整合和重构,产教融合进入全新的2.0 时代[1]。高职院校与企业跨界合作是职业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办学形式调整,教育链条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有效路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采取“双元主体”形式的现代学徒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从企业的技能需求出发,以师徒关系为基础,以此来学习技能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文重点通过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和扬州冠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深入探索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兼备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个理念+一个平台+一个实习基地+1+X 证书、 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双元主导” 的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初显成效。
1 会计专业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本土化探索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双元主体育人,学生主体是学生和学徒的双重结合,在情境化教学条件下实现学习就业的无缝连接,新时代现代学徒制和产教融合是深度契合的,因此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高度符合本土经济发展,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还需要进行创设情境下的实践操作。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为导向,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三方面入手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1.1 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和落实国家和本土关于人才总体需求的基石。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质量,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质量。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肩负重任,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同时以学校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探索出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2]。校企合作开发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人才培养框架见图1。此框架的基本特征是由学校为核心变为校企双重主体,采用共管、共建、共育、共赢的方式联合培养模式,将学校的教学、实训和企业的真实场景相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扬州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图1 会计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框架
在图1 中,可见从“双负责”课程到“1+X”证书均涉及学校教师教授和企业专家教授,同时从理论知识的讲解到实训平台的操作再到最后的1+X 证书的考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能力递进”的教学体系。将学校会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企业会计职业标准,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重新构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会计实际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同时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将“学业考评”和“学徒考评”相结合,实现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1.2 树立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培养理念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标志着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会计的需求也随之变化,会计岗位的设置、 会计工作的方式以及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均需要变革,流程性的财务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20年是基本建设成学习型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具有重大意义。现代学徒制是典型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会计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更在培养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理念,适应智能化时代需求[3]。
1.3 创设实战演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以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借助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树立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了“一个理念+一个平台+一个实习基地+1+X 证书”的人才培养框架。
一个理念即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会计专业知识(通识、一般会计知识、特定会计知识)、职业道德(个人动机、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专业技能(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相结合的理念,在课程设置中依照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实训课+人文素养课”相结合的点、线、面课程设置体系。在授课过程中,采用递进式教学方式,将培养会计智商、情商融入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结合。
一个平台即指校内技能大赛实训平台。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过程中,依托会计技能大赛实训平台,由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竞赛团队,在大赛实训过程中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会计实训过程。通过参加“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形成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以此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标。同时结合线上教学模式,将微课、云课堂、超星学习等网络手段融入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一个实习基地指的是会计专业和扬州冠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不再是学校对学校,而是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此种模式与现代学徒制高度契合,同时也为了实现学生的毕业即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与扬州冠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该公司主要是进行会计教学软件、会计技能大赛的培训和售后[4]。学生进入该公司实习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有效对接,将在校的情境化教学变成实际的会计工作,从而摆脱了传统的培养方式,转向以培养学生真实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机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X 证书指的是在职业院校毕业获得学历证书和若干专业技能证书以此提高人才职业素养,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旨在使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1+X证书是职业院校和社会需求的有机接轨体现,在校期间学生需要考取专业技能证书,推动产教融合的实现,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激活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将专业课知识与学校的学习资源相结合,定期组织学生练习,通过会计技能大赛,掌握行业新动态、新趋势、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最终实现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2 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以“一个理念+一个平台+一个实习基地+1+X 证书”为载体,紧紧围绕产教融合,对现代学徒制进行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一定经验。
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够密切,从合作内容看,校外专家很少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技能实训教学。从合作形式上看,虽然涉及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内容,但仅仅是书面文件,实际教学过程并没有体现。会计专业的教育链落后于产业链,校企产教融合程度低,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等,不能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目标。为了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和现代学徒制目标,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三方面进行探索,明确“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依托会计实训平台,企业实习基地,1+X 证书,培养具有会计核心素养的会计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会计实践结果来看,依托符合产教融合规律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依托“会计实训平台”“校外实习基地”和“1+X 证书”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切合实际,更契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2 技能技术与职业素养实现共赢
国家一直强调发展工匠精神,习近平主席也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种种情况说明高职院校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会计专业以“一个理念+一个平台+一个实习基地+1+X 证书”为载体,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树立了将学生的技术技能与学生的职业素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5]。会计专业自形成双元育人主体,将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学生的职业素养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在会计技能大赛的表现和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企业给予的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德技双修”的育人理念。
2.3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实训紧跟社会步伐
在尚未建立会计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时,教师主要依赖传统教学方式,存在教学内容落后,脱离实际,同时传统的实训课堂落后于实际,缺乏创新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会计专业建立的依托于会计技能大赛的会计实训平台,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校内骨干教师和校外专家的共建团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6]。从现阶段的实践情况来看,成效明显:首先,模块化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其次,企业专家将最新财会信息带给学生和教师,使得会计实训岗位和企业就业岗位无缝连接,适应时代需求;最后,利用大赛实训平台,使得学生具有学徒身份,逐步向职业人转变,走上工作岗位迅速适应职业人的角色,适应时代要求和企业用人标准。
3 结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时期,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需“错位发展”,高职教育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新能力,以此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通过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校企共赢的局面,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