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2021-01-16潘延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创业项目双创

潘延召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该文对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构建,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以期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专创融合思路、路径、模式探索、实践创新提供借鉴,助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1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

1.1 创新创业教育尚处在探索阶段

我国高等教育通过不断深化,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逐渐朝向应用型本科转型。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此后相关部门又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普通高校转型的政策文件,并指出创建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现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存在较大差距,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也不完善,发展水平比较低。各应用型大学基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但是一些高校在实践中处理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存在不足,造成和专业课程结合不够紧密。在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忽视学生兴趣,固定的填鸭式教育未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1.2 创新创业教育表现“外冷内热”状况

由于“双创教育”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双创教育上给予了大量的资金。例如,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改革,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大学生双创工作室”,开展“创青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但在实际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受到方方面面的阻力,正在经历“由冷到热再到冷”逐渐流于形式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与考察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不同,目前在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上还未出现较为科学的办法,因此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流于形式,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所能取得的效果漠不关心。若高校想要培育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就必须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我国高校若继续对创新创业教育所具备的局限性视若无睹,不采取任何措施来积极扭转现如今这种“外热内冷”的状况,不仅会对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一定制约,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将无法得到有效挖掘,也会影响到我国高校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1.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够

当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是建设时间不长的新型院校,或是直接由高职院校等转型而成的应用型本科,很多教育教学理念还是受传统思维影响,起步之时缺乏良好的顶层设计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机制和政策。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十分落后陈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也未能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合,与实践脱节;现阶段的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在实效性及针对性上也有所欠缺;另外,绝大多数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和自己无关,这仅仅只是创业导师的事情,导致专业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并不会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很多学校还都寄托在开设的几门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将创新教育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学中,却只是单一想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急速增长,这也只能是一厢情愿。在建设师资队伍上,“双师型”教师非常匮乏,现有的师资只能满足基本的课堂教学需要;在课程建设上,有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化也是相当缺乏的,所开设的课程也只是传统的专业理论课程等问题。

2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2.1 学校系统构建“政、产、学、研、资、用”六元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如图1 所示)借鉴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等创新理论;整合政府、产业、学校、科研类机构、货币资本、终端用户多方资源;围绕人才开发、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双创教育教学、双创产教融合、双创运营支撑3 个具有开放性、成长性特征的子系统。

通过构建“政产学研资用”六元协同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理论解决双创教育理念滞后问题。双创教育教学子系统作为内部本体系统,核心是学校,由双创机制、双创课程体系、双创活动、双创文化组成,主导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双创产教融合子系统作为双元交互系统,基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校企共同构建课程开发模式、打造双创师资团队,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2.2 利用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探索“专创融合”新模式

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面向各二级学院(系)充分整合和挖掘专业与人才优势,围绕产业、技术、创新、教学实践形成一条链条,围绕关键技术进行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各学科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了更好地将专业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创新创业发展中心和各二级学院(系)共同推动成立“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9 个,包括:“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新能源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电器装备创新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跨境电商大数据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无人飞行器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智能机器人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新时代翻译社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艺术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覆盖所有二级学院(系),辐射在校一万余名学生。

图1 “政、产、学、研、资、用”六元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在项目室师资构成方面,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设立1 名学院教师牵头负责,由二级学院(系)组建专门项目团队、 创业管理部门匹配专任创业导师共同组成。每个项目团队由1~2 名专业教师和1 名创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师与创新创业教师从各自专业角度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指导,使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中来。工作室依托二级学院(系)的核心学科专业优势,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依托1~2 个固定的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实验或实训室所属部门应为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提供场地保证。在资金支持方面,学校创新创业管理部门统筹管理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工作室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创业立项、改革创新课程教学、建设创新课程资源的支出、改革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支出等。

2.3 开展基于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课程,是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桥梁。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教育部提出的。因此,学校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相关配套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组织专门团队开发出了基于学生自我成长的双创课程体系模型。另外,分别开展分文科和理工科两个专业大类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第一课堂教育方面制定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三大体系(创新创业基础本科课程大纲、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高职层次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实践体系配套课程工单等),推动各类课程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以课堂为抓手,深化创业教育与专业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2.4 开展基于第二课堂的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专创融合模式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该研究注重培养创业技能的训练,包括创业管理技能、创业机会识别技能、创业财务技能、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市场营销技能等具有操作性、具体化特征的技能知识训练。目前大学生创业失败率普遍偏高的原因之一即缺乏创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了解,因此在创业指导工作中,对于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训至关重要。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是同时进行的,一个也不能缺少。应用型高校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首先需对高校的实际状况加以分析,随后结合企业的实际诉求等来制定完善的人才培育方案,同时坚持以市场和就业形势为导向。由于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存在极大不同,因此应用型高校需制定全新的人才培育模式,按照“专业基础—专业强化—技能延伸”等,重点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创业思维,更能有效推动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同步提升。对于学生优秀的创新创业成果申请学校大学生创新立项和创业立项,给予适度资金匹配支持,适时申请实用新型与发明专利。

2.5 搭建大学生创业课程教学实践平台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项目的校内孵化问题,专门划拨1 000 多平方米场地,建立校内孵化基地——“创业坊”,全面助力学生创业项目发展。并于2015年被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正式认定为首批高校“天津市众创空间”,2016年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众创空间的建设与运营,秉承着“服务师生、贡献社会”的根本宗旨,将培育孵化科技型创业企业和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作为基本目标,构建“理念植入、种子遴选、创业辅导、成果转化、服务延伸”的完整创业孵化链条,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与研发、孵化和实践、产业化转化、国际交流和合作”五大平台,营造“全员科技创新、培育创业种子、孵化重点项目、助推产业化”的创新创业浓郁氛围,建立起与政府就业再就业体系相衔接、服务大学生需求、具有中德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工作新机制。

3 对应用技术大学专创融合教育教学融合模式的思考和启示

对于当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育部提出“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高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一定从顶层设计,搭建一套完整的专创融合的生态体系。同时要打通专创融合型的平台和具有双师型的双创专兼职师资队伍。“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 作为中德应用技术型大学探索尝试的专创融合模式,能够有效地将创新创业部门和各学院(系)资源整合,搭建教育教学的体系和平台。以“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师生团队为依托,以实体项目为导向,发挥学院(系)科研和人才优势及创新创业发展中心的资源优势,共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创业项目双创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现状调查及探索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