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生态型信息化领导力内涵及模型建构研究
2021-01-16陈立朱海珊
陈立,朱海珊
(深圳市东湖中学,广东深圳 518000)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下发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知道,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有紧跟着信息化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上,校长是一个学校发展的主要引领者,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对于一个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学教育更是如此。所以,要加强校长信息化能力培养,才能推动学校信息化能力教学,只有不断推进信息化生态环境下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模型的构建,明确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主要维度,促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1 中小学校长生态型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
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和发展决策者[1],要有基本的信息化素养,能够以自身的信息化领导力带领学校员工为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而共同努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的有效使用,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这些能力是现代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重要组成,只有不断跟进时代发展,才能确保不被时代淘汰,才能正确领导学校建设。
该研究构建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包含5个维度,每个维度下都分出4 个或5 个更细的分支,从整体来看,中小学校长生态型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是校长要有基本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态度,要掌握最新的信息化理念以及一些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学校的具体发展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落实信息化实践建设,促进学校的管理、文化、环境、教学等信息化发展。最后,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评估能力,建立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学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这些能力对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校长保持进取心,保持警惕,保持对改革的开放头脑。
2 中小学校长生态型信息化领导力的特点
2.1 生态性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生态性是指进入教育信息化2.0 阶段后,在信息化的校园环境下,由人、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构成的开放的、发展的、创新的、自我优化的系统[2]。这三者之间以信息化教育实践活动为桥梁和纽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保障教育信息资源的传输与使用,以此形成一种均衡化的信息系统,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2.2 成长性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也应随之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中小学校长应实时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时关注相关新闻,以及时丰富自身掌握的信息化知识,更新最新的信息化教育理念,确保学校能紧跟时代发展,加快信息化进程,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号召[3]。从这个方面讲,中小学校长生态型信息化领导力是有一定成长性的,即不断更新信息化理念,不断丰富信息化技能,提高自身的信息化领导力,利用自身的领导力,保持学校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2.3 智慧性
中小学校长生态型信息化领导力是具有智慧性的,具体而言就是中小学校长能够根据自己学校的现状,运用自身具备的信息化领导力,规划符合自己学校的信息化愿景,并能够以自身的影响力感染学校的职工甘愿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工作,能够打造一条适合该学校发展的信息化发展道路,这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智慧性所在[4]。只有综合利用这些能力,竭尽全力打造一支与时俱进的教学队伍,才能确保学生发展的最优化。
3 中小学校长生态型信息化领导力的模型建构
3.1 模型建构流程
通过前期的调查与分析工作,我们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实践模型。整个模型构建的基本流程主要分4 步:一是提出假设,通过分析和整理之前获得的资料,提出关于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几个构成维度,并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二是初建模型,在模型假设的基础上,细化每个维度下更深层次的领导力,并探索各个领导力之间的联系,初步构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模型;三是循环校正,通过不断地实践以及对比分析,不断校正和完善模型;四是模型确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征询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的看法,综合多方面因素,最终确立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模型。这样构建模型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可以确实帮助校长掌握信息化教学领导力[5]。
3.2 模型完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针对性地建立了几个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模型,并通过实践对比分析,最终完善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模型。具体如下。
由图1 所示,该模型从5 个维度定义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并认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过程主要分为3 个部分:一是定义学校信息化教学使命,包括明确信息化教学目标、交流信息化教学目标;二是创设信息化教学积极氛围,包括保证信息化教学时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常与师生交流、激励教师信息化教学、激励学生信息化学习;三是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学,包括督导与评价信息化教学、监控学生信息化学习[6]。
图1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模型
由图2 所示,该模型从6 个维度定义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认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包括学校信息化系统规划、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学校信息化应用指导、 学校信息化管理决策、 学校信息化效益评估、信息化外部环境调适。
图2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模型二
由图3 所示,该模型从5 个维度定义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并认为这5 个维度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一级能力要素,每个一级能力要素后还包括四五个二级能力要素。例如,信息化意识和技能包括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态度、信息化理念、信息化技能;信息化规划建设能力包括信息化规划能力、 战略制定能力、信息系统建设能力、人才团队建设能力、文化环境建设能力。
图3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模型三
由图4 所示,该模型从3 个大的维度定义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认为校长应具备信息化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以及评价推动能力,每个维度下又细化出5 个信息化相关能力的分支,这些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化领导力。
通过对4 个模型的调查和对比分析,再结合之前调查了解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我们发现: 虽然不同模型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见解存在差别,但也存在很多共通的地方,主要包括信息化发展规划、 信息化管理和实施、 信息化评估和反馈等,这些共通的部分就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核心能力,是校长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最终我们根据这些基本能力,通过不断地讨论与探究,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分为信息化意识和技能、 信息化规划建设能力、信息化应用创新能力、信息化组织实施能力、信息化评价反馈能力5 个维度,其中每个维度又包含不同的领导行为。之后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不断的探讨校正,最终建立了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如图5 所示。
图5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模型五
3.3 最终模型阐释
我们通过不断的分析研究和对比校正,最终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可以从上述5 个维度进行解释,其中每个维度下都细分了四五个分支,构建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整体框架,这个模型建立在大量的分析研究之上,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当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基本内容,可以从各个方面引导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
信息化意识和技能表现为校长能够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认同教育信息化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及时了解实时信息化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并掌握基础的信息技能,在日常的管理和工作中能熟练运用基础的信息技术工具。信息化规划建设能力表现为校长在具备信息化意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划出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其中包括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等,为学校规划出可行性强的发展愿景。信息化应用创新能力即校长要具有信息化发展的应用能力,并能根据信息化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主要表现为校长能够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及时引进信息技术,并对此进行开发利用,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新的信息技能,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组织实施能力也是教育信息化很重要的一个维度,有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规划能力外,还要有较强的信息化组织实施能力。例如,能够建立校园信息化管理系统,营造校园信息化文化范围和信息化环境,有效调动师生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习,推动校园信息化资源的合理应用,切实保证教育信息化能落到实处。
信息化评价反馈能力表现为校长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化评价反馈体系,让学校各个职工能由此及时反馈在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由此综合评价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促进学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进行校正和调整。总的来说,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包含各个方面多种能力,校长应及时反思自己,针对性地及时提升自己的信息化领导力,促进学校的发展。
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引领者,中小学校长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义务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教育技术推陈出新,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中小学校长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提高信息化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信息化领导力,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新时代人才而努力,以积极向上的精神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所提出的挑战,发挥自身的信息化领导力,解决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自身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推动中小学信息化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