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与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01-16沈静芳

公关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因素大学生

沈静芳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使命。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与培养的影响因素,包括教育主体因素、教育客体因素、教育环境因素和教育内容因素,只有找准了影响因素才能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影响因素

引言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潮流的引领者,更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起到引领和表率作用。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复杂环境的影响,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剖析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 效果。

一、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教育主体因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体主要是专业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他们是工作塑造灵魂、塑造人格的工作,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響。

专业教师的影响因素。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以身作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学生也会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也是潜移默化的、持久的。例如,教师在上课前总是提前到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时间观念很强,学生也一定会很守时,能杜绝迟到、旷课现象;教师对待每一次的作业都是及时、认真地批改,学生也能感受到这份认真,也会更加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教师对待每一节课都是做了充分备课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学生对待这门课也会格外认真,因为教师传递给学生了严谨的态度。

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的影响因素。他们在开展学生工作时如果能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权利、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有助于学生实现自由、平等、友善的人格。大学校园人员相对比较多样,在开展学生工作时更加要注重以身作则,你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认真程度也是传递给学生的一个信号,如果班主任布置了一项任务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调查或者蜻蜓点水式的处理,学生自然也不会重视。例如,在大一班主任抓晚自习出勤率时,多次的说教不如偶尔来几次抽查,抽查不到位的学生第二天利用课余时间补上夜自习,几次下来缺勤现象就会好很多了。

总之,作为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因素,不管是专业教师还是专职辅导员、班主任,都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年轻的老师有亲和力,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缺乏教学管理经验,容易出现偏差;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于教学管理游刃有余,但是年龄的差异,和学生深入地沟通比较难实现,很难走入学生的内心。因此,如何相互取长补短、提升教育主体因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教育客体因素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客体,与以往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点。他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选择性,除了父母和教师的简单说教及灌输教育外,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一些消极因素也随之 而来。

部分学生对文化的认识能力欠缺。由于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同时又缺乏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看问题的角度难免有所偏颇,容易人云亦云。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的趋势,他们热衷欧美大片,追星也喜欢日韩明星,女孩子喜欢国外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以欧美、日韩的居多,并且已经成为校园的一种时尚。这些多元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但是也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好奇和虚荣。有的学生开始崇尚西方文化,比起中国的传统节日反而更重视洋节,当东西方文化产生摩擦时,甚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缺乏认同感。[ 1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文化认识能力直接影响到了正确价值观的认识和形成。

部分学生趋向实用主义和功利性。部分学生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集体利益,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更多关心的是个人利益。例如,在组织学生参加校运动会时,基本没有学生是主动报名的,调查发现,学生认为那么辛苦跑步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还不如当观众,甚至一些学生本来就是体育健将,天天坚持跑步锻炼的,都是能不参加就不参加的态度,集体观念很淡薄。再比如,现在很多学生都愿意找轻松稳定的工作,首选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于私营企业,特别是不在市区的私营企业几乎很少有人过问。入党动机也存在这些问题,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履历加分,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实用主义、功利性比较突出。这些现象更是提醒我们,大学生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教育客体因素的大学生处在人生比较特殊的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的性格、阅历、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都不同。只有根据这些客体的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教育环境因素

教育环境因素主要包含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因素。第一,社会环境方面,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不同的思想和文化交融和碰撞,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2 ]西方思潮的进入使部分学生淡化了国家感情、淡化了民族信仰;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也给学生们带来了负面作用,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部分学生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追求所谓的个性和自由,以所谓的个性和自由屡次触犯学生守则。宿舍卫生也是一个印证,都是抱着各扫门前雪的态度,只顾自己,即使一个宿舍的也说不上几句话,大家都在捧着手机或 电脑。

总之,社会环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引导学生们。引导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下,保持初心本色、懂得辨别是非曲直、懂得走正确的人生之路。

第二,家庭环境方面,主要体现为成长环境和家风教育。很多家长过于看重分数,忽视了德育、美育、劳动和感恩教育,更别说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孩子成绩很好,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差,社会认识能力就更欠缺了,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家庭保护得太好了,学生们一直就像是温室中的花朵,情商欠缺、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匹配,没有主见,甚至被称为“空心人”。很多学生都是自我为中心,不懂得顾及别人感受,不懂得用爱回馈自己的家人。离开父母,过着集体生活,学生们有很多不适应,家务不擅长,人际关系搞不好,还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孩子。

总之,家庭环境中的成长环境和家风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润养作用。家庭教育对价值观的塑造是润物无声的起点,家长们要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

第三,学校环境方面,各种评价体系多侧重于成绩,对于思想品德的考量很难标准化。在各种评奖评优中,能量化的指标也只有学习成绩了。例如班级的学生申请入党、入团,竞争很激烈,选拔的指标也只能以成绩来取舍了。在思想政治方面,只要没有犯错、没有处分,似乎大家都是一样的。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就会是只要学习成绩好才是硬道理,思想道德修养停留在课堂学习上,所以才会出现集体活动不积极,集体荣誉感不强,处处以个人为中心的现象。

总之,学校环境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战场,学校要注重让学生品味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塑造价值、体现价值和提升价值。

四、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教育内容因素

教育内容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大学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实践和日常生活教育是当前学校思政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还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教育者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和高校的毕业率和就业率相比,价值观的评价体系不容易量化,容易被忽视或弱化。对于这种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坚持和推进。

其次,教育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教育者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别开来,如果只是单纯当作政治内容来讲授,很难让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深刻的认识、内化和践行。如果课堂的内容没有结合社会热点和国内外的时政要闻,很难引起学生们的興趣。不结合现代化的教学信息手段,也很难被新时代的大学生们认可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反,课堂的内容和形式都抓住了学生的心,相信这样的课堂效率一定是很高的,再传授核心价值观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最后,教学内容缺乏实践环节的强化和巩固。很多高校的思政课程都停留在理论课堂上,教师针对书本及教学大纲讲授主要知识点,有的则会结合时事热点穿插一些视频、图片等,但是形式还是流于理论认识阶段,学生的认知和感受得不到提升。课堂教学侧重于价值观的认识,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则侧重于价值观的内化和提升。例如可以通过团日活动、社团活动展开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社会考察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前不久学校开展的思政第二课堂都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在第二课堂教师们带着学生去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当地的名人馆、博物馆及历史性的建筑等,学生感触很深。

结语

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等方面,从以上几个方面寻找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途径将是课题下一步研究的目标。

(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727)

(责任编辑:姜秀靓)

参考文献:

[1]张英,文萍,陈晋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影响因素探析[J].文教资料,2019,No.816(06):78-79.

[2]王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6,v.21;No.108(04):143-146.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因素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