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诗歌单元整合读写教学
2021-01-15曹毅
曹毅
本现代诗歌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你的微笑》和部颁版语文必修教材上下册、选修教材上、中、下册的教材的篇目进行整合。
通过教材整合,主要目的是想解决几个问题:
学生在现代诗歌的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现代诗歌的阅读和写作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和章法?
现代诗歌的阅读和写作的考试的方向和解题策略是什么?
在我看来,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写作、解题是有机统一的,基于这一理念,按照我对现代诗歌单元教学的构想,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完成了以下的教学流程并得到了一些收获。
一、初读感悟,心得分享
请学生们自己独立阅读这些诗歌,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进行心得分享。在分享心得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有的诗词在创作形式上有别于其它诗歌,它们是用古代诗歌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的内容;以下是摘录部分学生的初读感悟:
学生一:《双桅船》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与爱人即将分别之时心情的沉重,但同时又不得不离开的不舍。船和岸的每一次分别都会迎来新的相遇,它们的爱情在每一天都是不同的,但是,不论如何,它们对于爱情都是坚定的。一次次的坎坷失败让它们分离,同时也是一次次的坎坷失败让它们相遇。船在进行着它的漫长旅程,渴望到达彼岸。而岸又盼望着船的到来,就是这样的希望把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后两句道出爱情的真谛:爱情,不论何时何地总与君相伴,随军远行。
学生二:《再别康桥》把徐志摩强烈、真挚、浪漫的个性作了充分展示。表达出它对康桥浓烈的热爱和不舍的情感。作者选择了很多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从学生们的初读感悟中我们不难看出,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高一的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能力。初读感悟中,学生们侧重于对诗歌的情感理解,并且理解比较准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理解和正确理解的部分就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我们要在学生们的初读感悟中发现问题。经过交流,老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的是清晰的概念、准确的术语和文体意识。于是,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作出指导。
二、分门别类,梳理整合
(一)现代诗歌的分类
1.中国的现代诗歌按照呈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两类(1)用古代诗歌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的内容,代表作有诗词《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2)1919年5.4以后产生的自由体新诗,代表作有《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2.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大致可以分两类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等都属于这一类。如:《奥德赛》等。(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雨巷》《再别康桥》等。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材的诗歌选篇中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这也反映出中国新诗创作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新诗的特点
中国新诗的特点有:形式自由、内涵开放、形象典型、想象丰富、修辞奇妙、语言高度概括、描写鲜明生动、抒情色彩浓烈、音韵琅琅上口等。在帮助学生总结这些丰富的诗歌特点时,我借用了新月派的诗歌创作主张,诗之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我认为“三美”就是让现代诗歌阅读、写作走出困境的一把钥匙。
三、深入剖析,总结规律
中国新诗创作如何实现了三美?
1.音乐美
(1)押韵 《再别康桥》每小节换韵,小节内部押韵;《雨巷》押ang韵,一韵到底。
(2)复沓《雨巷》《双桅船》等诗歌都采用了复沓的方式来增强诗歌的音韵美和表达浓烈的情感。
(3)排比《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就用了大量的排比来强化音韵美和诗歌情感。
(4)叠词《雨巷》《再別康桥》等诗歌都用叠词来增强音韵美。
2.建筑美
关于诗歌的建筑美,闻一多先生和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认为“建筑美就是文字排列产生的视觉美。其中包括用文字排列出各种图案。诚然,文字排列可能产生视觉美感,但这不是诗歌的精髓,诗歌的宗旨是产生节奏感和意象,即音乐和图画。移行、分段、分节和留白都是为了产生阅读间歇和抑扬顿挫感。为了视觉美感,用文字排成各式图案极可能破坏阅读节奏。更重的是,诗歌的建筑主要是指诗歌的意象和音乐。意象就是画中有画,而且这种画是动态的,不是一张单平面的画,是多维立体画,是变化的万花筒。不同读者读来,感受的风景不同; 同一读者,不同心境,不同时间读来,风景也不同。”从形上看,建筑美呈现出的是诗歌用文字排列出各种图案。比如《死水》是方块体,《再别康桥》是齿轮体,这种图案的构思是充满创意的。从内容上看,建筑美就是音乐美、绘画美共同呈现给读者的一种立体的感受。
在和学生们的共同学习和总结中我们发现,“象征”是诗歌表达丰富意蕴的重要手段。几乎所有诗歌都是通过“象征”,通过赋予普通事物抽象的内涵来表达诗人真挚的情感。同时,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也是诗人的情感寄托物,有了这些情感寄托的载体,诗人们的情感表达更加的细腻、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