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量经济学教学新模式研究

2021-01-15杜聪慧

大学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摘 要]文章在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积累的课程教学经验,对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再研究,提出了全新的“问题—探究—讨论—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以促进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2-0089-03

随着经济管理研究定量化、模型化趋势的发展,计量经济学在经管类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性已凸显出来。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于一身,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经管类本科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存在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学习过程变得愉快而充实,同时又能把经济学中“最权威的部分”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是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积累的课程教学经验,对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更好地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课程,其课程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跨学科、综合性强。19世纪20年代,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Frish)认为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1],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素养以及扎实的数学、统计学基础。计量经济学课程也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其很多理论尤其是新理论的形成需要在计算机背景下加以实现。

(2)对数据的依赖程度高。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需要在样本数据的支持下进行模型参数估计,数据的好坏直接影响模型的估计结果,而数据的加工和处理需要基于经济理论,并按照设定的变量要求进行,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收集能力和处理技术。

(3)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基础之上,主要体现在计量模型的建立、参数的估计、各种检验等方面。一个经济假说能否解释经济事实有赖于计量经济学的检验,也正是因為计量经济学具有这种独特功能,才使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二、P-E-D-P教学模式的理念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分类很多,有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合作学习式等。其中,自学辅导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究式是教师只给学生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途径进行独立探究的方式。合作学习式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的方式。本文所探讨的P-E-D-P教学模式是基于探究式、合作学习式、自学辅导式3种教学模式而提出的全新的、独特的教学模式。

P-E-D-P教学模式是运用问题(problem)、探究(exploration)、讨论(discussion)、实践(practice)4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的模式。其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从“探”中学习,“究”出正确的理论和方法,然后通过讨论、实践体会理论的含义并熟练掌握它,从而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和升华。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各环节的具体做法如下文所述。

问题阶段: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所确定的问题要与现实或专业相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情境中的最重要问题,并让学生明确要解决问题需要具备的条件。

探究阶段:对于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成因及内部关系。教师及时引导和调整学生探究的方向,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讨论阶段:在学生已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再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实践阶段:学生可通过阅读相关论著,也可以开展专题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可采用小组协作或自学的形式,可与学科竞赛结合,也可与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结合,反复讨论与实践。

P-E-D-P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它能推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螺旋上升,正向过程是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反向过程则是基于实践的知识升华过程。通过正向和反向的结合,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提升,而且也能开启高效学习的新阶段。

三、P-E-D-P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一)基于课程特点

计量经济学课程是对观察到的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学生很容易观察到身边的经济现象,比如学生之间消费情况的不同,进而引发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思考,比如“高消费者一定是高收入吗”“收入和消费到底是什么关系,如何调整这一关系”,然后可以通过实际调查或从网络上获取有关数据,建立收入与消费的函数模型,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学习思路和方法恰是P-E-D-P教学模式的核心。

(二)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

计量经济学课程大都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学期,学生进入大三后其思想迅速成熟起来,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变强,知识结构也趋于完善,因此此时适宜实施P-E-D-P教学模式。另外,大三的学生愿意思考问题,创新创业意识很强,甚至有学生正在被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困扰,此阶段他们愿意用数据来思考现实问题。可是他们虽有强烈的意识,但缺乏相应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不能完成对问题的定量分析,在此情境下开展P-E-D-P教学模式无疑很容易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基于互联网和计量经济学软件

互联网的普及加大了学生的信息量,这使得P-E-D-P教学模式中的探究环节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计量经济学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回归分析功能,为P-E-D-P教学模式中的讨论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软件支持,能使学生在省去繁杂的数学推导和计算的同时更快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另外,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也可在实验室进行,边教学、边实践、边讨论,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讨论、实践过程的训练中获得新知。

四、P-E-D-P教学模式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计量经济学课程要运用到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设置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情境。在这种熟悉的情境下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下面以讲解“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例来论述P-E-D-P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问题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比如讲解“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知识点时,可先为学生介绍当前的经济环境,引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如通货膨胀问题。接着可引导学生分析“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哪些”“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什么”“下一阶段物价的走势会怎样”等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亲身体会现实经济的变动,进而产生思考的动力。再比如,“未来物价走势预测”问题,由于预测有多种方法,如贝叶斯法、组合预测法、动态模型法等,教师要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对不同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学习,了解其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这就使“未来物价走势预测”问题得以延伸到对模型预测方法的学习,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由于所探讨的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进而会提出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是经济结构因素还是货币因素导致,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物价还会不会再上涨”“如果会,会涨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不会局限于教材知识,反而产生了对问题探究的动力。此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二)探究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构建新知识结构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需要涉及较多内容,如收集资料,整理数据,进行模型的估计与检验等。学生个体的时间精力有限,最好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而且不同的学生认知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合作学习会更有利于学生实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学习小组的人数可根据其学习内容、难易程度来确定,每组选1名组长,负责给组内的同学分配学习任务并记录学习过程。教师要根据小组的活动記录给出小组学习的指导意见并协调好学生间的任务分工,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有挑战性的任务。再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问题,由于建立模型要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检验,每个学习小组可由7人组成,其学习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数据收集与模型建立(2人)、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统计检验(1人)、计量经济学检验(3人)、模型预测(1人)。学习任务确定后,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资料,组内成员根据分工阅读资料,归纳整理知识,提出对自己分管问题的看法,找寻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三)讨论环节:让课堂成为对话中心

小组的每个成员对问题均有了理解后,小组就要进入讨论学习环节。每组以小组最擅长的形式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心。

继续回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问题。由于学生学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时积累了较多经验,因此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经验运用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进而会产生诸多问题,如“模型变量的选择”“自由度的确定”等,这时教师不妨抛出“从一元到多元是不是做加法运算”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找出其区别与联系,进行对比学习。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要对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归纳总结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专业学习或现实生活中。

(四)实践环节: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此环节由教师根据学生创设的问题,编制相应的实验计划,督促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探讨其解决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再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相关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对模型的建立、参数的估计、拟合优度检验、变量和方程显著性检验以及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均会有清晰的认识。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知识,也完成了从知识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五、P-E-D-P教学模式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P-E-D-P教学模式在我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已实施了3个学期,学生的畏难情绪改善了很多,教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从课程考试成绩看

2017年秋季学期,我校财务与金融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开始实施P-E-D-P教学模式。教师为了配合此教学模式的开展,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由于P-E-D-P教学模式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从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机考+论文”的过程性考核。机考就是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完成模型构建、估计和检验,并基于此完成多篇实验报告;论文是要求学生基于现实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以及建立计量模型,用计量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和各种检验,对估计结果进行初步诊断,并基于此模型结果完成1篇论文。2017—2019年3个秋季学期的学生机考成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及格率2017年是89.3%,2018年是91.2%,2019年已达到96%;论文成绩和机考成绩变化趋势一致,但其通过率略低于机考成绩,分别是88%、91%、94%。从课程考试成绩看,P-E-D-P教学模式的实施改变了学生课程考试大面积不及格的状况,也彻底扭转了以往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教得也不愉快的教学局面。

(二)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运用角度看

伴随着P-E-D-P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我校财务与金融学院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论文比例也逐年提高。据统计,2017届学生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撰写论文的比例约为7%,而到2020届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32%,而且其论文的模型建立质量有所提高,检验方法的运用也更加准确。学生有2篇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论文被评为2019年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近2年,我校財务与金融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项目中也因使用了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问题分析而获奖,还有一些学生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来撰写的文章也在学术期刊上得到了发表。从上述成绩看,P-E-D-P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程理论应用难的问题。

六、小结

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使用P-E-D-P教学模式有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缺陷,比如解决现实经济问题需要学生查阅大量资料,搜集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但P-E-D-P教学模式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通过“探究”获取新知,通过“讨论”领悟知识,通过“实践”掌握知识,有意识、有能力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于歆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 石荣.新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理论、实践和案例三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2019(4):141-143.

[4] 王雪琪,秦昌才.《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19(1):182-184.

[5] 韦帅民.当前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几点建议[J].西部素质教育,2017(5):79.

[6] 晋银峰.论教学文化的形成机理[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1):135-138.

[7] 叶霖莉.PBL教学模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173-175.

[8] 曹万林.基于EDP教学模式下计量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4):133-135.

[责任编辑:庞丹丹]

[收稿时间]2020-07-26

[基金项目]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教改项目(2019JG03)。

[作者简介]杜聪慧(1974-),女,河南民权人,硕士,副教授,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研究方向:计量经济模型与方法应用。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与计量经济学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本科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