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龙游石窟23号古地下洞室23-1号斜坡柱稳定问题的讨论*

2021-01-15廖小辉王雅南王婷静方建平孙亚丽

工程地质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岩柱龙游单元体

廖小辉 王雅南 刘 浩 王婷静 方建平 孙亚丽 傅 燕

(①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衢州 324000, 中国)(②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 青岛 266100, 中国)(③浙江省龙游石窟研究所, 衢州 324000, 中国)

0 引 言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龙游县城衢江北岸3 km处的凤凰山麓,具有2000多年历史。凤凰山面积约0.38 km2,其中共有24个浅埋洞室,洞室的面积从数百平方米到1000余平方米,洞口形状均呈现矩形。洞内一般有1~4根粗大的直立岩柱支撑,柱子的横截面一般为熨斗状。另外,洞顶、洞壁和石柱的表面凿刻细密的斜纹。龙游石窟规模之宏大、结构设计之巧妙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科研人员和游客的浓厚兴趣(Sun et al.,2001; 孙钧等, 2001; Guo et al.,2005; 李丽慧等, 2005a,2005b,2018; 杨林德, 2005; Yang et al.,2006; 祝介旺等, 2008; Li et al.,2009; 杨志法等, 2010,2008; Zhang et al.,2015; Gao et al.,2019)。

凤凰山龙游石窟总体地形地貌如图1a所示。其中23号洞洞口朝南,面向衢江。洞口尺寸约为(宽×高)10.310 m×4.882 m; 23号洞室与24号洞室相连(图1b)。

图1 龙游石窟23号洞Fig.1 No.23 cavern in Longyou grottoesa.23号洞所在地的地形地貌; b.龙游石窟23号洞室平面图

作者调查发现,在23号洞洞口的中部有一连墙的倾斜岩柱(即编号为23-1号斜坡岩柱),起主要承载作用,该柱与龙游石窟其余24个洞室内的直立岩柱明显不同。23号洞的洞口呈倾斜状,与岩体坡面一致,坡度约为63°08′44″。实际上,该岩柱朝南的柱面本身就是该处坡面岩体露头的斜面。据分析,该连墙斜坡柱具有两大特点:第1,柱与墙相连; 第2,它的南端是一斜面。因此,该倾斜岩柱也就被作者称之为连墙斜坡柱,较为罕见。

龙游石窟23号洞室经历千年,洞体结构始终保持稳定性,其中23-1号斜坡柱起了主要作用。为了研究它在洞室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它的结构尺寸与结构形状、布设的位置、力学特性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探索23号洞连墙斜坡柱所蕴藏的古工程科学问题。

1 23号洞室的基本概况

从图1可以发现,在经过2000多年的地质和风化作用下, 24号洞已经出现了部分坍塌(图1b),而23号洞室基本完好,尤其是洞口位置,仍然保持较好的原貌。作者认为, 23号洞室能完好保存, 23-1号斜坡柱起到重要作用。

23-1号斜坡柱是利用洞口边坡的露头岩体设置的,即古人在开挖洞口时顺着洞口边坡的斜面而设置于原地的一个石柱,以支撑顶板岩体的作用。由于它的形状较为复杂,所以作者采用Leica C10型激光扫描仪,对之进行扫描,图2b为扫描的结果。

图2 23-1号斜坡柱Fig.2 No.23-1 pillar in No.23 caverna.23号洞洞口; b.23-1号岩柱的三维激光扫描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

(1)斜坡柱的东西两侧基本上对称,柱子的南侧(洞口位置)呈现倾斜状,北侧(洞内位置)下部为直立,上部为一楔形,柱子与洞室顶板连成一体。

(2)斜坡柱南端底部宽度为1.014 m,中部为1.121 m,顶部宽度为2.533 m,柱子顶部较宽,从顶部向底部逐渐变窄。柱子与洞口连成一体,外立面呈倾斜状,与地面坡度一致,坡度为63°08′44″。

(3)斜坡柱北端顶部宽度为1.803 m,底部为0.955 m,柱子从顶部向底部逐渐变窄,基本上呈现直立状。

现场调查发现:23-1号斜坡柱的柱顶部分和23号洞室的侧壁均已经产生了多处破坏。

2 地质条件概述

龙游石窟23号洞室为浅埋工程,所在地层为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的衢县组(K2q),倾向北东,倾角15°~30°,岩层总厚度大于100 m。岩性为红色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含砾砂岩、薄层泥岩,单层厚度0.3~2.0 m以上(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大队, 1982; 杨志法等, 2000; 李丽慧, 2005; 李丽慧等,2005a,2005b; 李黎等, 2008)。该区域的节理较为发育,主要以NW45°~70°和NE10°~20°方向为主(图3),且节理裂隙的相互切割不明显(杨志法等, 2000; 李丽慧等, 2005a,2005b)。23号洞室围岩为整体性块状结构,岩体均质,含有铁质,风化深度较浅。

图3 研究区域节理走向玫瑰花图(杨志法等, 2000; 李丽慧等, 2005a,2005b)Fig.3 Rose map of joint strikes in the site

该区域水文地质结构较为简单,且水量不大。洞口和洞顶岩层比较薄的位置具有明显的地表水渗入岩体的痕迹。同时,岩体渗水和风干的交替,加速了岩体的风化,对围岩的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洞室所在区域的地震活动性较小。据有关地震资料(浙江省地质矿产局, 1989),自1513年以来,在龙游附近仅发生3次有感地震,其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场地基本稳定。

为进一步了解23号洞围岩的性质,作者对23号洞围岩取少量试样,研磨成粉状,采用多晶X射线粉末衍射仪器(德国布鲁克公司,型号:D8 ADVANCE)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日本日立公司,型号:SU-8010),对样品分别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和电镜扫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围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SiO2),含有部分蒙脱土(CaO2Al, Mg2Si4O10(OH)2·4H2O)和珍珠云母(CaAl2Si2Al2O10(OH)2)。作者注意到蒙脱土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阳离子交换性能,遇水后体积膨胀,而脱水后体积又收缩的特点,显然,这将对围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3 23-1号斜坡柱的数值分析

3.1 研究思路

为了探索古人开挖洞室时,选用23-1号连墙斜坡柱的科学原因,作者选用美国ITASCA公司开发的仿真计算软件FLAC3D软件(Itasca, 2009),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在确保洞室的其他部位都不变的前提下,将23-1号斜坡柱替换成一种直立的连墙的岩柱,并对比分析原有23号洞室模型和假想直立连墙柱模型的洞室的位移和应力状况,从而论证23-1号斜坡柱的科学性。为此,作者设计了如下的研究方案:

(1)对真实的23-1号斜坡柱的洞室进行数值分析。

(2)根据原有的23-1号斜坡柱的横截面形式,设计一假想直立的连墙岩柱,使它的平均截面与原有23-1号斜坡柱的平均截面基本上一致,并将它替换了原有的真实的23-1号斜坡柱,再对这假想岩柱的条件下洞室进行数值分析。

(3)对比分析两种条件下, 23号洞室的位移和应力状况,论证古人设置23-1号斜坡柱的科学性。

3.2 计算模型

根据以上的研究思路,本文设计了图4所示的网格模型。模型的总尺寸(长×宽×高)为128 m×126 m×30 m,模型的上边界为地表,下边界设在离洞室底面边界以下约23 m处,且z方向固定,模型四周边界为单向水平轴向固定。模型网格单元数为193 872个,节点数为37 237个。本次数值模拟采用莫尔-库仑准则。

图4 计算模型Fig.4 Calculation modela.计算模型的整体网格; b.23-1号岩柱网格图

3.3 计算参数选择

考虑到洞室岩体的不连续性、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及环境的差异性,选取有代表性的力学参数用于洞室稳定性、应力场、位移场计算及洞室结构变形预报是一项难题(Kang et al.,2017; Yang et al.,2018)。原位力学试验法是获取岩体力学参数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郑文棠等, 2010, 王亚暐等, 2019),但对龙游石窟23号洞室会产生破坏,不利于文物的保护。而数值模拟反分析可以在不破坏洞室的前提下,通过对各岩体参数的可能取值进行全面的数值模拟计算试验,即可获取近似的岩体参数,显然,全面的数值模拟计算试验是难以实现的。正交试验方法可以克服全面试验的缺单,即从全面试验的样本点中挑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做实验,由实验结果推断出岩体参数的最优搭配,其优点是可以通过较少的试验次数推断出各因素之间的最优搭配。为此,作者采用了基于正交试验的数值模拟反分析法来确定23号洞的岩体力学参数。详细步骤如下:

(1)从24号洞坍塌部分岩体中钻取芯样(φ50 mm×100 mm),利用岩石三轴仪(TAW-2000)等相关设备,开展密度试验、吸水率试验、软化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巴西劈裂强度试验、岩石的三轴压缩试验(朱珍德等, 2005; 傅志亮等, 2011, 尤明庆等, 2011),获得了围岩的岩石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龙游石窟23号洞室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试验结果)Table1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surrounding rocks of No.23 cavern in Longyou grotto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

(2)根据室内试验得到的结果,参考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及相关文献(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 2018, 杨志法等,2010),选取密度、抗拉强度、黏聚力、弹性模量、泊松比、摩擦角为反演分析的参数,初步确定各参数的取值区域。

(3)结合现场调查洞室的破坏情况(图5),以23-1号斜坡柱顶部54个单元中塑性破坏的单元数量占比值(即塑性破坏率)为反分析的统计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洞室围岩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反分析(杨志法等, 2005; 高千等, 2009)。正交实验表采用L18(37),根据步骤(2)初步确定的各参数取值区域,均匀选择初始参数、实验安排及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图5 23号洞的破坏现状Fig.5 The damage condition of No.23 caverna.岩柱顶部裂缝; b.洞体侧壁裂缝; c.岩体力学参数反演结果; d.因素水平趋势图

表2 岩体参数调整正交试验计划表Table2 The orthogonal test plan for rock mass parameter adjustment

(4)现场调查发现:在岩体的挤压作用下, 23-1号斜坡柱顶的沉积结构面(裂隙1)区域产生了压裂破坏(图5a压裂区域),同时,在洞体侧壁的部分区域产生了压剪裂隙。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表2)和因素水平趋势图(图5d),得到岩体参数如表3所示。利用表3数据,对23号洞室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得到图5c所示的结果。反演计算的结果(图5c)与现场调查的结果(图5a和图5b)一致。由此,确定了23号洞室围岩的力学参数(表3)。

表3 龙游石窟23号洞室岩体的物理力学指标(数值反分析结果)Table3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 of surrounding rocks of No.23 cavern in Longyou grottoes(The result of numerical back analysis)

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为了分析23-1号斜坡柱在洞室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在23号洞顶板区域设置了49个监测的节点和监测的单元体,具体位置如图6。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力学特征。

图6 23号洞数值模拟监测点分布图Fig.6 Distribution of monitoring points in No.23 cavern

3.4.1 位移分析

如图7所示,在24号洞坍塌前和坍塌后,设置了23-1号斜坡柱的洞体顶板的49个节点位移值基本小于设置了替换直立柱的洞体顶板位移值。其中:23-1号岩柱顶板处,设置了替换直立岩柱的模型的位移值出现了较大的跳动(图7节点6-8和节点16-18)。

图7 位移计算结果Fig.7 Displacement calculation result

3.4.2 应力分析

上段(Є2q2):下部为灰色—浅灰色薄—中层状层纹石细晶白云岩、灰色薄—中层纹层状粉晶白云岩,局部夹页岩,或含白云母泥质白云岩,水平纹层、小型交错层理;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砂砾屑白云岩。厚度为80~122 m。

图8展示了两种不同岩柱的23号洞顶板49个单元体在24号洞崩塌前和崩塌后应力变化特征。可以得到以下规律:

图8 应力计算结果Fig.8 First principal stress of No.23 cavern with inclined pillara.最大主应力; b.最小主应力; c.水平应力σxx; d.水平应力σyy

(1)最大主应力基本上为拉应力。设置了23-1号斜坡柱的顶板,监测单元体的最大主应力值基本上小于设置了替换直立柱的23号洞室顶板应力值。

(2)最小主应力基本上为压应力。设置了替换直立柱的洞体顶板有14个单元体大于设置了23-1号斜坡柱的洞体顶板; 有12个单元体小于设置了23-1号斜坡柱的洞体顶板。

(3)监测单元体的水平应力σxx基本为压应力。设置了替换直立柱的洞体顶板有13个单元体的σxx值大于设置了23-1号斜坡柱的洞体顶板; 有13个单元体的σxx值小于设置了23-1号斜坡柱的洞体顶板。

(4)大部分监测单元体的水平应力σyy基本为压应力。设置了替换直立柱的洞体顶板有18个单元体的σyy值大于设置了23-1号斜坡柱的洞体顶板; 有8个班单元体的σyy值小于设置了23-1号斜坡柱的洞体顶板。

为进一步说明23-1号斜坡柱的科学性,作者还选取了23-1号斜坡柱上方顶板处的6642个单元的水平拉应力(σxx和σyy)进行统计分析(图9和表4),同时,也对两种不同岩柱体单元的水平拉应力(σxx和σyy)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23-1号斜坡柱的有限单元数量为348个,假想直立柱的单元数量为280个。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图9 23号洞顶板及侧壁的有限单元网格Fig.9 The finite element mesh of roof and side wall in No.23 cavern

从水平拉应力单元数量统计的结果(表4)可以看出:在24号洞体坍塌前,设置23-1号斜坡柱优于同体积的假想直立柱; 在24号洞体坍塌后, 23-1号斜坡柱的设立更有利于洞体的稳定性。

表4 斜坡柱与假想直立柱的力学对比分析Table4 Mechanics contrast of inclined pillar and hypothetical vertical rock pillar

综上分析,相比于常见的直立岩柱的方案,古人在开挖23号洞室时,采用了23-1号斜坡柱方案作为洞口支撑的方法有利于洞体及岩柱自身的稳定性。因此, 23号洞室能够保持千年稳定,与古人设置23-1号斜坡柱有着密切联系。

4 结 论

(1)古地下洞室的岩体稳定性分析所需要的岩体参数,可以依据现场调查确定的岩体破坏情况及其位置,结合室内试验和正交试验法,通过FLAC3D软件反演分析有效确定。

(2)现场调查与岩体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龙游石窟23号洞室,在洞口处设置23-1号斜坡柱相比常用的直立岩柱,洞室顶板、侧壁及柱子本身的位移和应力等力学特征更加合理,有利于洞室的稳定性。

(3)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古人结合23号洞洞口地形状况,设置了洞口倾斜、洞内直立,且从柱顶到柱底由粗变细的23-1号斜坡柱,对洞体的整体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对现代采矿工程、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岩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岩柱龙游单元体
基于离散元的充填散体与岩柱相互作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爱的表白书
给古丽的一封信
某涡轴发动机单元体设计分析
面向核心机单元体独立交付的总体结构设计
CC板通道入口效应对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的影响
分岔隧道中夹岩柱围岩应力及最小厚度研究
面向核心单元体的航空发动机性能评估研究
龙游遗韵
龙游 激越前行三十年 风华正茂竞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