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1-01-15陈湘涛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

陈湘涛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湖南 长沙 410006)

我国耕地面积广大,农业人口众多,属于农业大国,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现代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农业生产风险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低、农业产业链不完善,等等。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很多农村人口去城市谋生,出现了农村土地闲置、无人种植的现象,这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济主体,促进农业和社会相关服务业共同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指出,要通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逐步建设“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新农村。笔者将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希望能对乡村地区的经济振兴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理论概述

(一)乡村振兴

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最早出现于国外,现已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起步也比较晚。乡村振兴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中期,其研究侧重于实践方面,内容侧重于农村发展路径、农村发展机制、农村建设影响因素、农村建设效果评估,等等。从国内的研究内容看,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路径、乡村振兴战略方面。随着我国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发展备受关注。郭彦英(2021)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两个大局的重要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并阐述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用机制。张红宇、胡凌啸(2021)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应努力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着力完善农业服务平台。赵然芬(2018)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抓手,总结了推进河北省乡村振兴的对策与建议,其主要措施包括强化能力建设、打造农业服务组织、构建需求导向供给机制。张小飞(2021)探讨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下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认为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规模小、服务意识欠缺、协调能力弱、缺乏多元化服务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改进策略。孙少岩、郭扬(2018)针对农业资金短缺、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探讨了土地收益保障贷款策略,认为,应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种现代化的网络体系,其形式为社会经济组织,其目的是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在推动我国农产品社会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此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小户农业与现代农业接轨,在推动城乡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区,如何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推动乡村振兴?如何选择发展路径?从现状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模偏小,水平偏低,且缺乏保障。本文将立足我国国情,结合实际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

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资源禀赋不同,乡村振兴进程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以明确我国乡村振兴的相关因素。

1.丰富的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很多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且独具民族特色,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

2.市场需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支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居民对周边公共设施及公共卫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良好的需求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因此,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振市场需求,与实现乡村振兴互为条件。

3.政府政策支持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保障

与城市相比,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生产效率较低,农村居民收入也远远低于城市。而且,部分乡村存在“老、少、边、山、穷”的特点,居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无疑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在实行乡村振兴进程中会遇到多种问题,比如乡村治理效率低下、乡村经费不足、乡村文明建设难度高等等,因此应大力推进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从现状看,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乡村居民为了改善生活,往往离开农村去大城市谋取生活来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让乡村结合自身特点、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吸引当地居民留在农村,形成乡村振兴的内在持续动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利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农村农业服务主体由“小、松、散”向“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2],进而帮助打造农业龙头企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乡村居民经济收入,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提升乡村治理效率

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乡村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乡村治理工作对实现国泰民安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有必要采取措施提升乡村治理效率,有必要构建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从现状看,我国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纪律性较差,自我组织能力和水平偏低,乡村治理面临着缺钱、缺人、缺力的状况。改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吸引人才,乡镇政府除吸纳农业技术人才之外,还应积极吸纳市场营销人才、旅游人才、管理人才等,这样才能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总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能够改善农村经济条件,降低村民外流率,提升乡村治理效率。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能够提升乡村振兴速度,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明确各阶段实施内容,了解各阶段利益主体的角色变化,结合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融合

鼓励地方企业为农产品提供销售渠道、市场信息,同时积极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产业融合有利于打破传统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兴旺。乡村可发展生态农业、文创农业、农产品精细加工业,不断聚合乡村资源,努力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最终增加村民经济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二)政府引领,各方参与,推动乡村振兴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在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及市场占有率方面相对落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服务农业发展的同时,应注重打造科技创新团队,注重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丰富服务样式,以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村民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可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政府应减少龙头企业税收,各类金融机构应增加龙头企业信贷额度,辅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总之,乡村振兴必须由政府做领头人,由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增效。与城市地区相比,我国乡村经济相对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缺乏,在进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时需依托政府的力量。

(三)贯彻共建共享理念,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国乡村地区各产业发展普遍落后,乡村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且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除传统农业生产外,常见的产品形式有渔家乐、农业采摘、农家乐,形式相对单一,吸引力不足,不容易形成农业产业链。为解决此问题,应着力于乡村产品特色化、科技含量方面的提升,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农产品进行升级加工,延长产业链。除此以外,还应尽量发展乡村旅游业,并从整体上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吸引外地游客。尤其是形成当地产品文化特色,提升产品的观赏性和体验性,以增强趣味性,增加对外来者的吸引力,让消费者不自觉回购。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乡镇政府应全面监管,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不定时检查服务质量、卫生标准,确保各产业健康有序的运行、发展。[3]最后,乡镇政府应激励全体居民共同参与,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践行共建共享理念,让乡村居民参与到乡村发展的过程当中,让乡村居民共同享受乡村发展成果,以形成强有力的乡村振兴内驱力。

(四)深化文化内涵,发展乡村品牌

我国乡村地域广阔,拥有丰富的资源,但独具特色的乡村产品并不多,乡村中的品牌效应也不足。若想实现乡村振兴,有必要深化文化内涵,发展乡村品牌。乡村管理者若想形成品牌效应,首先应从品牌宣传、品牌打造入手,深度挖掘农产品、农民风俗习惯、农业活动等内容,并进行行之有效的品牌管理工作。在进行乡村品牌管理的同时,注意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培养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继而为文明乡风的构建奠定基础。青年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人才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镇政府应加强农村本土青年的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准;在乡村设置培训机构,对居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同时搭建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五)树立环保意识,维持乡村良好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树立环保意识,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对乡村现有资源、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开发,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乡镇政府应积极监管环境保护工作,对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进行监督、管理,并制定奖惩措施,促进当地经济低碳发展,构建良好的乡村产业生态体系,继而达到乡村生态宜居的效果。

结语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运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能够助力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从现在看,我国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笔者从五方面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希望对乡村振兴有所裨益,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