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战略的创新创业实践研究
2021-01-15王思思
王思思
(菏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提出了“后来居上”的殷切期望。2018年和201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支持菏泽市及鲁西其他四市发展若干政策》,给菏泽市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菏泽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号召,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聚焦聚力重点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打造“231”特色产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一、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发展的现状
菏泽市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聚焦聚力重点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积极打造“231”特色产业体系,即全流程打造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高品质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大力度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1]。
(一)两大核心产业
1.生物医药。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高等特点,为菏泽市第一主导产业。菏泽市集中力量和资源,高标准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目前已形成“一港四园、多点布局”的发展格局。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的菏泽现代医药港,已累计签约项目35个,康辰药业、贝朗生物等一批知名药企陆续落地,达产后可实现年收入300亿元;睿鹰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打造基于智能制造的共享平台,已吸引30个高端制药项目落地,具备了成长为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基础。依托鲁南药物研究院打造建设的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现场考察并获批建设。
2.高端化工。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中的高端化工产业,解决的是传统化工产业中的落后技术、低附加值同质化产品、无序分散的产业布局、低效的安全环保水平和管理水平等问题,通过聚集行业资源,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最终实现建成生产高附加值、高精细化产品,具备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的高端化工产业目标。
自2020年菏泽市政府公布《菏泽市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以来,菏泽市政府已经陆续引导本地一大批优秀化工企业进行了产业结构改革,创新产品升级,促进全市化工产业链整体的提升;积极推进特色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了具有技术优势、产业特点鲜明、资源配置高效、区域协同的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大力提升9个化工园区的承载功能,延伸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链条。2021年,恒昌化工聚丙烯、尚舜化工橡胶防老剂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旭阳集团利用独有技术,正在打造中国第二个尼龙产业基地。
(二)三个优势产业
1.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业是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中的优势产业,具备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禀赋。菏泽市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一直以丰富的农、牧、林资源在省内著称,非常适合发展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特色产业。菏泽市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利益链完善的“多链重构”,已形成纺织服装、林木加工和食品生产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目前,菏泽市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由过去以传统经济作物(粮食、棉花、油料)为主的种植业,逐步向畜禽产品、药材、特色蔬菜方向扩展。同时,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升级,由初级产品、粗加工产品向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品生产企业也由传统的家庭小作坊模式,逐步向股份公司、合作社、大农场等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并且已经发展出一批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
2.机电设备制造。菏泽市为进一步加快机电设备制造产业项目建设,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培育行业中优秀企业,提升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突出智能化、高端化和规模化的特点,重点发展电工电气、机械配件、整机整车等,精进电动、康沃动力和华英无人机等一批项目陆续投产,全市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达210家。
3.商贸物流。菏泽市位于苏豫皖四省交界处,交通便利,具有深入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服务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菏泽市物流产业整合发展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菏泽市将初步建成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电商快递、农产品冷链、大宗货物五大物流产业集群,物流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公铁空水”综合物流枢纽。
为发展商贸物流,菏泽市积极探索创新传统市场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2020年菏泽市首家“5G+电商”产业基地落户天华花都小商品城,为传统小商品批发市场实现向“互联网+”转型升级提供了菏泽经验、菏泽模式。举办“‘牡’名而来·菏泽嗨购电商节”,百名网红参加活动进行直播,参与活动的商超电商企业、外贸企业约50家,线上销售额1 830万元,线下销售2 890万元。2020年,菏泽市被山东省商务厅确定为农商互联示范试点建设城市,菏泽市6家企业成为示范项目建设承办单位。而且,菏泽市扎实推进现代商贸物流,冷链物流示范市创建活动,淘宝村数量稳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
(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1.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菏泽市“231”特色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新兴产业集群之一,是菏泽市实现后来居上目标的新经济增长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菏泽市有良好的基础,已经引进培育出一批关键领域的优秀骨干企业和产业链资源配套企业。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产业孵化等,引进培育了一批关键领域龙头骨干企业。牡丹区石炭纪纳米新材料、高新区晶亿公司白石墨烯、单县多米石墨烯电热膜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天顺风能、华润海装等一批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也完成落地。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战略将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本地化发展,努力打造区域性产业聚集地,逐渐形成了具有持续创新力、高竞争性和专业管理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
2.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是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5G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理念的涌现,信息技术产业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产品创新、物流运输、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战略作用,是菏泽市经济发展实现后来居上目标的重要基石。投资50亿元的大唐5G项目今年已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正积极打造5G微基站生产基地和覆盖山东、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四省的5G网络运营总部。投资100亿元的鲁西南大数据中心,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第一批优先项目,将全力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特色示范区。
3.文化创意。菏泽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旅游资源,是全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和“武术之乡”。在“231”特色产业体系规划中,通过整合分析新时代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对本地文化历史资源进行整合再创造,做好菏泽文旅资源的创新利用,将助推菏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发展过程中面对的挑战
为更好地了解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发展的现实挑战,本课题组走访调查了数十家菏泽市本地企业(调查企业的类型涵盖了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涉及的主要产业),发现“231”特色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
(一)特色产业体系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是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仍是产业项目建设的瓶颈,金融风险依然存在。二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研发人员招引难、留住更难,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大多靠购买获得。三是产业关联性不强。多数产业集群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完整,关键环节缺失或者不强,上下游产业、横向关联产业少,衔接不紧密,配套能力跟不上。四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少,头雁效应不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企业难以满负荷生产、产品销售不畅,利润下滑。五是城市产业集聚辐射能力不强,区域产业经济体中的产业之间,尚未形成较好的产业集聚互联。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生存挑战
一是产品档次较低。在当前“231”特色产业体系中,菏泽市多数产品处于附加值较低的“配套、加工、组装”环节,通用产品较多,缺乏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二是产业利润空间收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减少、原料供应紧张等因素制约了企业产能发挥,利润空间收窄。三是产业发展资金缺口大,2020全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经营困难。由于地方财政吃紧,难以保障园区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导致园区产业提升进入瓶颈期。部分产业骨干企业经营困难,又很难融资,处于半停产状态。
(三)企业经营面临的挑战
专业人才短缺、生产成本上升、运营资金紧张是受访企业普遍反映的三大发展挑战。其中,“专业人才短缺”是受访企业反映的占比最高和最普遍的难题,占比达84.6%。当访谈到企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46.2%的受访企业认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53.8%的企业希望政府为企业解决人才资源短缺这一难题。受访企业普遍反映,与菏泽周边城市对比,人力资源是菏泽市明显处于劣势的因素。由此可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困扰菏泽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也是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建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创新创业探索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发展的路径
目前,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已成为各产业发展的共识,政府也越来越关注创新方向、创新体系和创新政策的研究[2]。创新驱动创业是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战略的重要助力,创新创业不仅能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赋能产业发展,而且能促进菏泽市经济发展由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向产业中高端提档升级的转变。
专家学者针对我国的基本产业发展状况作出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动力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行业企业亟需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2]。基于区域的资源禀赋应提高对资源的配置能力,对产业生产要素的整合利用能力,实现产业的合理分工协作能力和创造区域经济发展最佳环境的能力。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正是基于新时代国家创新驱动创业发展战略的新形势、新要求而提出的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发展战略。
为此,菏泽市从创新驱动创业实践的角度应大力构建企业协同(产业互联网维度)、软基建(园区管理维度)、产教融合(人力资源维度)和营商环境(外部维度)“四位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以激发产业建设的内生动力,促进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力争在城市经济发展与竞争中后来居上。
(一)发挥“231”特色产业的产业互联网协同优势
区域产业经济体中达到的产业互联网协同效应,即产业企业通过多方业务合作、知识共享、管理协作、投资共享等方式达到发展共赢的经济最优模式。菏泽市“231”特色产业体系的建设,应通过创新产业园区模式、融合上下游产业链、知识网络共享等方法来提升产业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产业的互联网协同效应,从而达到 “1+1>2”的经济增长效果[3]。
一是通过共享知识网络达到资源互补效益。共享知识网络可以促使“231”特色产业体系中同类型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知识氛围,助力企业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促使企业去寻求技术提升和产业突破点,最终使产业园区整体的核心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融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结合“231”特色产业的市场定位,帮助本地企业之间互帮互补,逐渐形成体系化的上下游产业群,就地解决资源的供给和使用。同时,银行与相关金融机构可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工具,优先为符合“231”特色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从而使资源在本地发挥最大利用效益。
目前,菏泽市相关产业协同已初具规模,正在逐步创造“231”特色产业体系发展的产业互联网。菏泽市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231”特色产业体系首要核心产业来定位和打造,产业发展增势强劲、优势凸显,生物医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现已形成以高新区、定陶、鄄城、郓城及现代医药港为主的集聚发展格局。
(二)创新“231”特色产业校企产教融合模式
专业人才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受访企业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访谈中大多数企业都反映面临着人才难题,人才支撑乏力,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匮乏。由于菏泽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远离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再加上未能有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外地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留不住,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和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这种人才缺乏的状况严重制约了菏泽市“231”特色产业的发展。
企业发展、行业进步,都离不开人才资源的储备,大学和职业院校是企业人才资源储备的核心来源。近年来,企业与学校通过合作办学的校企合作模式试图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
菏泽“231”特色产业建设急需人力资源支持,这要求校企合作项目从企业和学校两个维度进行创新改革,提升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主导,而学校要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围绕企业对岗位的职业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
一是学校和企业角色互换。企业要成为校企产教合作模式的设计主体,在双方培训方案和课程内容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由企业方来主持设计校企合作培训方案,明确培训内容、学生的技能要求以及就业标准等,及时更新和调整设计方案。与此同时学校的任务是从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出发,切实做好教学工作,保证学生技能水平满足企业要求。二是创新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改变企业方在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定位,从内部创新企业方对于教学管理的认知,企业要明晰自身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内容设计、匹配相关专业教师授课或是邀请校外专家直接讲授相关知识。三是鼓励学校的科研工作立足于解决行业发展的瓶颈,企业也可以随时提出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双方各自发挥优势把有价值的想法变为现实,真正地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
政府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校企双方共同着力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转化成果落地,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发服务集团。把平台建设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效农业等优势领域,统筹推动源头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力争推出“从0到1”原创性成果。目前,一批省、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正在菏泽逐步建设,伏羲智库、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菏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产业载体落地。
(三)加强“231”特色产业园区的软基建服务
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即产品或服务的产出能力。但是,产业中的企业主体除了要做好自身的核心业务外,还需要处理好一系列的非核心但又必要的工作。菏泽市应推进“231” 特色产业园区的管理创新,打破传统意义上只提供场地、厂房、水电服务等硬基建措施的园区管理模式,从为企业增值角度入手,创新性提供一系列 “软基建服务”支撑。产业园区的管理内容可围绕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着重解决那些企业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非核心业务工作。菏泽市“231”特色产业体系园区内的企业,其经营和核心业务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企业本身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都具有普遍典型性。比如:与上下游厂商的对接、商品对物流运输的依靠、运营对信贷的需求,甚至还包括企业对互联网平台的运作管理等,这一连串的工作都需要企业派遣专职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因此,如果企业亲自去解决这些配套工作,难免会消耗企业的核心业务力量,也就变相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创建提供“软基建服务”来解决企业面临的难题,将不仅提升企业自身的产出效益,也会帮助园区管理方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成为“231”特色产业体系园区管理的重要创新赋能产业点。
(四)优化“231”特色产业体系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逐渐成为考核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具备良好营商环境的城市,才能吸引优秀企业的进入和资本的投资[4]。因此,积极创设营商环境,虽然政策可以发挥引导作用,但只依靠政府帮扶是不可行的,产业的成功更需要企业和社会的凝聚效益,因此城市营商环境的改善势在必行。
一是优先改善核心产业的营商环境。结合“231”特色产业体系发展规划,从提升核心产业的营商环境入手调整资源分配。针对核心产业的企业性质和运营特点,着重解决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进一步提升核心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大力推广成功案例,从而突出菏泽市的营商环境特点,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二是突出城市营商环境的差异化。营商环境的考核包含多个因素,从基础建设、物流运输、物价成本等硬环境,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科技水平等软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后来者,菏泽市不应该盲目地寻求解决所有的营商环境难题。正确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找出相对优势点,并结合菏泽自身情况,从软、硬环境中找出一个突破口,尽可能地差异化发展营商环境,并且以此为基点,发展城市的招商名片和营商口碑。菏泽市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以自然资源为优势,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支点,再配套优良的城市营商环境,则一定会促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三是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落地。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勇于创业、善于创新。通过积极推进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创新开展高峰论坛、创意设计、银企对接等系列专题活动,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创新平台,从而支持创建大学科技园、创业大学、创客学院、企业加速器等载体,鼓励发展众创空间、网上创新工厂、虚拟创新社区和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器的建设[5]。
对于任何城市,产业体系的建设都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需要资本、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建设。菏泽市在构建“231”特色产业体系中,应因地制宜积极考虑本地资源禀赋和企业的发展特点,构建产业集群,链接上下游产业链条。发挥企业之间的产业互联网协同优势,形成最优经济增长模式。创新校企产教融合模式,提升人力资源培养质量。加强园区软基建服务,支持企业的稳健发展,寻求园区管理新发展点。同时,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吸引更多资本投资,以核心产业和优势产业为突破口,优先提升相关营商环境标准。从产业集群、产教融合、园区建设、核心营商环境四个维度入手,运用创新驱动创业的实践方法,激发产业建设过程中的内生动力,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立足菏泽实际,以落实“链长制”为抓手,强化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以创新驱动创业,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积极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继续发挥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在区域创新创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的发展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