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2021-01-15李西香郭宗亮闫祥青

菏泽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旅山东省景区

李西香,郭宗亮,闫祥青

(1.山东女子学院旅游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2.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3;3.山东省旅游工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2)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朝阳型绿色产业,同属于五大“幸福产业”,在保持经济健康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社会民生和谐和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全球范围内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文化旅游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1]。山东省作为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成效初显,但依然面临产业要素信息整合度低、智慧化建设参差不齐、科技转化能力较弱、科技文旅人才欠缺等系列问题。基于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山东省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对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技创新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应用体现与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加速与产业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科技与文化融合是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力提升的关键[3]。同样,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离不开科技的支撑[4],未来文旅产业只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才能够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科技创新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应用体现

当下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也给涉及领域广泛的文旅产业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为游客带来了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更为快捷的景区管理与服务,以及更为丰富的产品体验。如浙江省文旅厅推出“浙里好玩”一站式数字文旅平台,将全省文旅服务业数字化,满足游客无接触游览的需求,全面提升服务体验。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故宫”工程,利用数字技术对故宫里的展览和藏品进行展示,强化了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此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众多文博机构结合“云旅游”概念,纷纷开启了“云看展”的模式,将线下展厅、文物等搬到了线上。敦煌研究院还入驻了电商平台,通过5G网络“一院六地”进行全球直播。这些科技创新模式获得一致好评。

(二)科技创新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于催生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管理智慧化。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的产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是行业管理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文旅产业进行智慧化管理,游客在信息获取、行程决策、产品预订与在线支付、行程体验、自助导游和服务评价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文旅带来的全新体验。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服务便利化。通常来讲,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旅行过程的舒适性、文旅项目的参与性与体验性作为影响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优质的服务体系,才能让游客行得放心、玩得开心、住得舒心。例如游客出行时利用电子导航系统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有关交通信息与人流状况,可以更快捷地到达旅游目的地。此外,科技创新有助于文旅产品业态多元化。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外延宽泛、关联度强的产业,容易与其他产业融合,形成新的发展空间。当文化和旅游业与数字科技相遇,可以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新产品,如VR旅游、AR旅游、裸眼3D光影、云看展、智慧餐厅、短视频直播等。

二、山东省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底蕴深厚;有着特色鲜明的革命文化、民间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是著名的文化资源大省。同时,山东省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也是旅游资源大省。多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并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经验。特别是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了以“好客山东”为统领,以东方圣地、仙境海岸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为支撑的旅游品牌体系,实现了品牌建设和文化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的重大提升。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建设,形成一批智慧博物馆、智慧旅游城市(景区)、智慧文旅产品,推出“云旅游”“云展览”“云文创”等新业态、新服务,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成效初显。

(一)山东省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1.智慧文旅平台初步搭建。山东省文化旅游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早。2012年,我国旅游业第一个“863”项目在山东省建成,通过整合旅游产业链各要素旅游信息资源,构建覆盖省、市、县、企业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化平台。随后,山东旅游政务网、好客山东网、山东导游网、资讯网分别上线,原“山东省旅游局”官方微博、原“山东省旅游局”“山东旅游政务信息”微信公众号陆续开通。2018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成立后,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大数据平台融合建设。2020年开始,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好客山东网”为基础,整合各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全方位提升,建设“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智慧文旅服务矩阵,实现“一部手机游山东”。2021年五一期间智慧文旅平台(一期)已经上线。

2.智慧旅游城市(景区)建设加速推进。2012年国家旅游局启动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烟台、青岛分别入选第一批、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其中,烟台市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建成第一个地市级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形成“1+3+4+N”的智慧文旅公共信息服务架构。2020年,在烟台智慧文旅大数据平台基础上,开发建设了“烟台文旅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文旅供给服务“一站式”云享、文旅信息“一体化”互通、文旅形象“一窗式”呈现。与此同时,省内许多旅游景区积极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以泰山景区为例,作为国家智慧景区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泰山景区打造了“一个平台、两个中心和多个应用系统”的“智慧泰山”指挥体系,先后建设了24小时全覆盖的视频监控系统和“天眼护山”火情监测预警系统、客流分布监测系统、门票分时预约系统等多个系统。

3.“科技+”文旅产品不断涌现。伴随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科技对文化旅游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旅公共服务领域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高科技元素,催生了数字博物馆、虚拟旅游、在线直播、沉浸式演艺等新形式、新业态,创造出“云旅游”“云展览”“云赏艺”“云公教”“云文创”等新模式、新服务。同时,在旅游景区方面,近年来诞生了以太阳部落、方特东方神画、济南融创文旅城为代表的新型文旅景区,推出了《泉城夜宴·明湖秀》《封禅大典》《菩提东行》等演艺产品。

4.科技助力文旅市场营销推广。近年来山东省文旅行业积极应用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以及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新媒体传播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线上体验等多种方式营销推介文旅产品,宣传目的地形象,提升目的地知名度。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山东省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参与直播带货,为广大网友推介山东“非遗”和文创产品。除厅长直播外,还通过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文旅局长直播带货、文化旅游网络推介会等形式,推介旅游产品,提升目的地人气,拉动旅游消费。

(二)山东省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要问题

尽管山东省在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应看到,与北京、浙江、广东等文化旅游先进省(自治区、直辖市)相比,山东省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基建设施、产品供给、服务水平、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各产业要素之间缺乏合作,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形成。近年来省内许多文博场馆、旅游景区开发了一些线上线下的旅游产品,推出了各类手机客户端,开启了旅游智慧化的进程,但是各文旅景区之间、文旅景区与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要素之间的信息整合度、数据共享性较差,存在数据孤岛。游客需要通过不同的APP或小程序才能实现查询、预订等功能,无法实现吃住行一体化便捷旅游,导致旅游产业整合度较低、碎片化较为严重。目前,好客山东智慧文旅平台(一期)已经上线,该平台还面临着认知度不高、产业要素整合度不够、数据共建共享不足等问题。

2.文旅景区智慧化建设不均衡,服务水平需要提升。目前,省内大型文博场馆、5A旅游景区智慧化水平较为完善,实现电子门票、在线预订、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自助服务等功能。但一些小型文博场馆、4A以下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相对落后,特别是在电子门票、免费WIFI、电子商务方面进展缓慢,游客体验性、便捷化较差,急需提升。

3.文旅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科技转化能力弱。山东省文旅产业数字经济占比较低,科技转化能力较弱;文旅产品核心IP缺乏,尚未形成具有引领效应的数字文旅品牌。目前,省内许多文旅产品还是以传统观光式产品为主,不够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活动过程中的线上线下的互动,产品附加值较低,宣传推广和传播方式创新不足。因此,如何以游客体验为中心,融入科技因素,开发出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旅游产品,改进营销方式,对于推动文旅景区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鄄城县域内孙膑旅游城为例,该景区作为4A级旅游景区,一直停留在大众观光阶段,面临着产品结构老化、产品体验性较差、产品技术含量低、智慧化建设落后等系列问题,急需转型升级。

4.新型文旅科技人才缺乏,人才机制需要优化。目前尽管山东省旅游各类企业很多,各类人才的专业门类也很齐全,但是能真正既懂互联网运作、信息技术、行业管理,又了解旅游活动过程、游客行为特征、旅游企业经营业务,并能融会贯通、熟练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缺口很大。同时,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也略显不足,很多拥有专业知识的高校毕业生没有进入文旅行业,用人育人的人才环境还需要优化。

三、推动山东省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6]为此,新时代背景下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应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科技赋能,技术创新,引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山东省文旅产业从原来的粗放式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一)大力发展数字文旅产业,丰富文旅产品有效供给

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利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山东省文旅产品的创新升级,不断催生文旅新业态,培养文旅消费新场景,以高质量的文旅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应积极顺应旅游业由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的时代趋势,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文旅产品的表现形式,满足游客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1.创新文旅产品业态。将科技与文化旅游结合,运用VR、AR、5G、无人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推出全息互动投影、夜间光影秀、无人机表演等产品,培养文旅消费新业态,开展数字展馆、虚拟旅游等服务,丰富提升文旅产品的表现形式,增强文旅产品的吸引力、刺激力和体验感,提升体验过程的多元化、人性化、智能化和个性化。以夜间文旅消费为例,将文化艺术、光影设计和互动演绎等内容融入夜游项目活动,打造综合性的视听旅游产品,推出泉城济南夜游、台儿庄古城夜游、光影夜宴之旅、尼山夜游等夜游产品,培育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

2.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鼓励山东省文旅景区运用文化资源发展沉浸式业态,并推动现有文化内容向沉浸式内容移植转化,丰富虚拟体验内容。积极开发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剧本杀、沉浸式主题公园、沉浸式灯光秀/夜游、沉浸式主题餐厅等沉浸式体验场景和体验项目,打造“全场景沉浸式”的感官盛宴。以沉浸式演艺为例,通过在演出过程中融入多种数字技术,调动观众“视、听、嗅、味、触”五感来欣赏演艺活动,形成难以忘怀的沉浸式观看体验。此外,可以挖掘山东省特色地域文化,如水浒文化、红色文化、齐长城文化等,面向年轻人,推出沉浸式剧本杀产品。例如孙膑旅游城可以以《孙膑兵法》的思想智慧为主脉,策划战国军事文化主题演艺产品,并推出战国风云剧本杀系列产品。

3.利用数字科技打造文旅IP。文旅IP是品质旅游、文化故事和知识产权的结合体。对于山东省文旅产业来讲,应充分研究新消费群体的需求,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独特IP价值的文旅项目,打造辨识度高、感受度强、美誉度好的文旅品牌。依托科技手段,强化IP与主题情景化的结合,衍生文旅消费产业链,增强游客体验感和沉浸感。利用IP独特的吸引力带来关注流量、培养粉丝社群,带动IP文创产品销售的同时,将文化和服务理念进行潜移默化地传播,提升文旅产业的可持续性。以齐长城为例,可以围绕孟姜女与齐长城的故事,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策划推出演艺、影视、文创、民宿等系列产品,健全齐长城文旅产业链,打造独特IP品牌。

4.推动文旅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与特色工业、环保产业、生态农业等融合发展,孵化新的业态。如通过制造业产品的小型化、便携化创新,开发工业旅游新业态;通过低碳环保新材料的运用,推动低碳旅游新业态;通过科技支撑延伸文旅产业链,将资源依托型景区文旅产业向其上游文旅商品制造延伸,向其下游的养生养老延伸等。

(二)加强数字文旅平台建设,实施智慧化管理

顺应数字经济的时代潮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好客山东”新型数字文旅平台,持续提升“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一部手机游山东)智慧文旅系统的智慧水平和服务效能,打造“山东文化云平台”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文旅管理智慧化水平。游客可通过手机,获取景区票务、入园、停车、住宿等数据,享受行程规划、产品预订、游记分享、特色产品购买等服务。积极推动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提供“云看展”“云游园”等线上产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游客在信息化技术的场景化应用中,获得充分的交互体验感,从而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推动文旅企业智能化运用,提供智慧化服务

山东省文博场馆应积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不断提升文博场馆的智慧化水平,实现在线预约、入馆无感通行、实时客流监测等功能。推动各级美术馆、博物馆启动智慧导览功能,搭建馆藏信息在线检索平台,实现馆藏作品在场馆内的点位导航等功能。以智慧博物馆为例,通过在线电子导览与AI识别文物、AR复原、三维文物展示、全景看展、直播看展等功能相结合,对博物馆进行多元馆藏展示和传播。同时,推出“云展览”“云文创”“云课堂”等全景式在线产品,打造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式文旅服务互动体验。

对于旅游景区来讲,应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旅游景区进行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实现旅游景区全面高效管理,并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资料查询、电子商务、旅游体验等服务。通过VR项目、AR导航、AR互动、AR小程序类游戏等形式,提升旅游景区的体验性;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视频通信云等技术,实时监控景区运行状况,提高服务的效率、质量;建立实时景区信息发布与预测预警机制,提高旅游景区的应急管理能力。文旅酒店可以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升级商业模式,提供无钥匙入住、语音控制、送物机器人等自动化服务,打造便捷、安全、高效的运营环境。在旅游商品开发中,可以融入科技元素和文创元素,积极应用3D等打印技术,加强文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四)加强社交媒体营销力度,开展智慧化营销

当下我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呈现出“四化”的新态势,即文旅消费需求个性化、文旅消费主体大众化、文旅市场营销网络化、游客出游方式散客化。特别是80后、90后甚至00后变成出行主力军,他们追求个性、喜欢自由,更愿意选择网络渠道来完成文旅产品的购买行为。现有的旅行社、酒店及景区的传统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因此,文旅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消费动态,满足顾客对文旅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创造文旅市场竞争优势。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出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喜好,推荐适合他们的酒店和旅行方式。再如“云旅游”,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游客提供虚拟空间,对航班、酒店房间和旅行目的地进行虚拟试住与试玩,从而变传统的“先购买,后体验”的消费模式为“先体验,再购买”的新模式。同时,要认识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构建新媒体矩阵,加强社交营销力度。积极应用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渠道,通过“好客山东”抖音号、快手号、微视号、微信视频号、“好客山东之声”微信公众号、“文旅山东”新浪微博等,及时发布山东省文化旅游信息,策划丰富多彩的节事活动,制造热点话题进行借势营销,在线销售“好客山东”文旅产品,打造“好客山东”品牌形象,讲好“好客山东”故事,提升山东省文化旅游影响力。

(五)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新型文旅科技人才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激励和引导政策,推进文旅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文旅企业与科创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互联互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统筹利用好各类专项基金,引导文旅企业加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投入,探索建立文旅科技创新风险补偿机制。另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旅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山东省应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加快新型文旅科技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学习交流平台。新型文旅科技人才不但热爱文化旅游产业,还要具备人文素养、科技常识与专项技能,并具有传播推广的意识及一定的创新创意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科技赋能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将成为时代趋势。为此,山东省文旅产业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利用科技创新为自身赋能,推动山东省科技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具体来讲,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游客需求为突破口,以文旅体验为主线,不断催生文旅新业态,培养文旅消费新场景,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体系;加强数字文旅平台建设,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文旅企业智能化运用,提升文旅智慧服务与管理水平;培养新型文旅科技人才,助推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文旅山东省景区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摘牌』
“摘牌”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