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管理研究

2021-01-15刘亦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

环球市场 2021年28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保险公司定价

刘亦汛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

一、绪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提高,我国财产保险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财产保险公司数量也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增长。随着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各种经营风险也在增加,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财产保险公司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经营风险应对体系,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风险应对的经验和能力,风险来临时自身的应对能力不足,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是增加财产保险市场活力、维持市场秩序的重要力量,因而有必要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二、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一)经营风险及其作用

经营风险主要指对实现保险公司经营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公司的经营环节进行剖析后可得到如下经营风险:承保风险、定价风险、理赔风险和投资风险。

承保风险主要由保险人自身的信用风险及道德风险所造成,如保险人信用不高会造成保单质量低下、部分公司业务员受自身利益驱动代表公司签订有损利益的保单等,其会加大公司的整体经营风险。

定价风险是指公司保险产品定价严重偏离正常水平所带来的风险。定价过低会导致费率水平低于赔付水平,直接影响公司收益;而定价过高会导致客户流失、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理赔风险是指由于理赔业务员缺乏专业知识、操作环节缺乏明确规范和理赔过程缺乏系统监管而造成地风险,其会影响公司稳定运营。

投资风险是指资金运用不当所造成地风险,其会影响公司投资收益。

(二)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管理一般原则

第一,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原则。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运营的指引,企业的一切决策和行为都要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经营风险管理也不例外。经营风险管理要时刻考虑公司战略目标,以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

第二,成本效益原则。要谨慎考虑投入的成本能否带来足够的回报,充分分析投入成本的合理性,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换取最大地风险保障。

第三,长期发展原则。经营风险管理要有长远眼光,不能为短期成效而舍弃长远利益。

(三)经营风险管理的途径

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以及风险控制是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管理的主要途径。

风险承担是指公司接受风险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风险规避是指公司感知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退出经济活动而避免成为风险承担人。风险转移是指公司将风险转移到他者,例如保险公司通过再投保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出去。风险转换是指将公司面临的风险转化为另一种风险,如保险公司通过提高定价将客户质量风险转化为客户数量风险。风险对冲是指通过引入其他风险来让风险造成的影响相互抵消。风险补偿是指通过财务、人力、物资等手段对风险造成的损失作出补偿。风险控制是指采取综合手段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造成的损失。

(四)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特殊性

定价风险的特殊性。保险产品的赔付成本滞后于定价,只能依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成本,定价风险直接影响公司的收益和运营能力。

投资风险的特殊性。由于我国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作出了明确限制,很多保险公司受银行低利率的影响而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基础设施债券等,此种情况下的大额赔付会导致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

三、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现状分析

(一)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特点

客观性。由于公司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确定性因素,风险的存在不可避免。公司只能通过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加强经营管理等方式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复杂性。财产保险公司不仅要管理被保险人地风险,还要管理自身运营过程中地风险,甚至还有再保险选择不当带来的风险。

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混合性。财产保险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保费收入。由于赔偿责任是连续的,但是赔偿期限与会计年度不一致,因此必须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准备金是财产保险公司最主要的负债,与一般公司债务融资的作用不同。负债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及较长的潜伏期[1]。

可控性。风险的客观性并不意味风险面前无可作为,公司能够通过多种手段对风险进行控制,提升公司运营水平。

(二)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公司风险治理体系不完善。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空有风险管理的意识,但未能建立系统地风险治理体系,使得风险管理组织和具体操作流程都不明确,导致自身在风险面前“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监管机制亟待健全。部分保险公司缺乏自身的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监管体系不完整。

第三,缺乏技术支持。定量分析系统的缺位导致公司风险识别和监测工作中的主观性因素过强,不符合风险的客观性。且以大数据技术作支撑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成,数据缺失使得风险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

第四,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晚,风险管理的经验不足,导致风险管理意识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需求。大部分公司都把风险管理看作是孤立的工作,未能认识到风险的系统性和关联性。

(三)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产生的根源

第一,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出现问题。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导致员工的不规范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纠正,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依然遵照过去粗放式的管理理念,未能明确相关制度。统一标准的缺位降低了公司的运行效率,增加了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信息沟通不畅加剧经营风险。由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公司与投保人、被保险人之间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公司内部的信息扩散中也存在盲区,这些都是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

(四)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管理存在的障碍

理念障碍。风险管理理念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指引作用,不合时宜的理念则不利于风险管理水平地提高。

人力障碍。风险管理是一项全面工作,但我国大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人员多为会计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知识。

四、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评价

(一)风险的评价方法

财产保险公司地风险评价应当采取全面均衡的策略,以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梳理各个经营环节入手,分析每个环节可能发生地风险,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损失作出定性分析。并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历史报表和收支状况找出异常数据,增加风险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二)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遵循有效性、互斥性、规范性、实用性、灵活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分层明确;实用性是指指标体系要尽可能简洁、适用于公司实际情况,便于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灵活性是指指标体系要能反映风险的发展变化。

(三)实证结果

本文将以上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运用于A财产保险公司地风险评价工作,得出了如下结论:

承保风险的成因有虚假宣传、投保单不规范、客户签字缺失、出具阴阳保单等,上述四种原因造成的承保风险比重分别为23.44%、32.56%、11.5%和25.23%,风 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约为35.56%,会给公司带来较高损失。

定价风险的成因有客户信息不完善、佣金手续费规定不明确、数据偏差等,上述三种原因造成的定价风险比重分别为41.37%、35.79%和17.55%,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约为38.52%,会给公司带来较高损失。

理赔风险的成因有理赔超时、虚假理赔、查勘员收受不当得利等,上述三种原因造成的理赔风险比重分别为32.89%、29.3%和30.55%,发生的可能性中等,约为17.7%,会给公司带来较高损失。

投资风险的成因有投资回报率计算出现误差、投资对象突然破产、利率突然降低等,上述三种原因所造成的投资风险比重分别为55.69%、11.89%和25.55%,发生的可能性不大,约为8.22%,会给公司带来较高损失。

(四)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评价对比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承保风险和定价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和带来的损失都比较高,且主要由公司内部因素造成,需要切实制定相关规范和应对措施来防范这两种风险。理赔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低于承保风险和定价风险,高于投资风险,但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较高,由内部人员道德因素所造成的理赔风险将会给公司造成最大损失,需要加以规制和惩处。投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低,但同样会给公司带来较高损失,需要理性对待,做到安全优先。

五、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管理

(一)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管理的概念

以经营风险为对象,对经营风险进行监测、识别和衡量,并采取多种应对手段以增加公司经济活动的安全性的系统性工作就是经营风险管理,其中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

经营风险管理的程序主要由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风险管理评价四个环节构成。风险识别是指对风险的类别和来源作出及时准确的描述,公司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的漏洞、员工和业务活动的差错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动都是风险识别的依据。风险衡量是指对风险进行量化处理,测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持续的时间、造成的损失、处理所需成本以及期望结果等。风险处理是指以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为基础,对风险进行规避、转移、转换或损失控制等。风险管理评价是指对上述环节及管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

(二)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工作人员对公司经营风险的类别、性质、产生的内外原因进行分析,为后续地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风险识别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风险管理工作效率,因而必须保证识别队伍的专业性和识别技术的先进性。

(三)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分别阐述承保风险、定价风险、理赔风险、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保险公司的运营中若存在忽视自身的经营能力、承保能力以及技术平台支持力度等问题,盲目承保高风险标,最终很可能导致亏损甚至破产[2]。因而公司应当贯彻落实成本控制理念,完善内部操作系统和相关规定,加大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力度和对道德风险问题的惩处力度,从而保证承保工作安全。

由于保险产品的定价缺乏可靠的成本依据,只能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市场调查结果作出定价,因此出现定价风险的可能性较高。保险公司应当建立自己的分析模型和定价系统,减少主观因素对定价的影响。

理赔风险直接影响保险公司收支平衡,提升赔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提高公司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司应加强赔付过程监管,及时纠正业务人员的不规范操作,防止员工与客户联合造假情况的出现。还要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

防范投资风险,一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加强资产配置的灵活性;二要把握债券市场规律、及时调整债券投资比重;三要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力度,定期进行信用评级。

六、结语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不断壮大和保险业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多,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多变,提升经营风险管理能力对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只有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获得整体提升,我国保险业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真正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保险公司定价
房地产开发中的经营风险管理探讨
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停止损失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本刊2020年36卷第12期版权页定价勘误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浅谈如何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从内控管理的角度分析
帮爸爸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