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宏观到微观:透视近代中国省级政府制度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国民政府时期省制及其运作研究(1925—1937)》

2021-01-15于文善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国民政府省政府运作

于文善,颜 晓

(阜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近代中国地方政府制度的构成及其运作研究长期以来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对近代中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前十年地方省级政府制度(以下简称“省制”)的研究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今梁华玮博士的《国民政府时期省制及其运作研究(1925—1937)》(该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一书的出版可以说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遗憾。该书有助于读懂民国的历史,也有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其特点如下:

一、内容丰富,结构严谨

该著主要对国民政府时期(1925—1937)省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著除去绪论、结语,一共有四章构成。第一章:实施新省制;第二章:省治理结构;第三章:省运作机制;第四章:省政府职能,共计30万字。四章内容看起来有点简单,但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对国民政府时期地方省制的来源和建立过程的阐述,对省制的运作及其效能的分析,对省制的演变、省治理结构、省运作机制和省政府职能的探讨,对省制及其运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等。统揽全书内容,对国民政府时期(1925—1937)地方省制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对中国行政制度现代化的转型问题会加以认真地思考、探究。正如该著序言所述,作者“深入考察了省政府职能的制度设计、实际履行的职能、产生了什么样的效能以及为什么产生低效的原因,等等。这样就使我们对省政府职能有了比较全面的、清晰的了解”[1]序言。

内容安排凸显了该著结构体系的严谨:第一章实施新省制阐述的是国民政府时期地方省制的来源和建立过程;第二章省治理结构是对省职能机构演变的分析;第三章省运作机制涉及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办公机制、公文机制等;第四章省政府职能对省政府的社会治安、灾害救济、社会保障、改善民生等职责加以了探讨。结语对国民政府时期地方省制的利弊得失进行了总结。各部分内容阐述事理明确、脉络清晰、关联度高,层层围绕国民政府时期地方省制这一主题展开。

二、史料翔实,用之规范

历史著作的书写贵在占有翔实、丰富的史料。史料其实也是中国史学的根基,谁先占有某一领域研究的史料,谁对这一领域问题的研究就占有先机,回头再来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就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该著在写作过程中对史料的收集颇费功夫,对史料的运用颇讲规范。

首先,在史料的收集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对史料的占有非常翔实,史料收集面很宽。该著的写作占有和收集的史料有《国民政府档案》等官方的档案,《中央日报》《国民政府公报》和各省政府公报等官方报刊,有国民政府文官处编印的《国民政府法规汇编》(1928年1月—1931年3月)等民国文献,有各省政协编印的文史等忆述资料,尤其是《国民政府档案》等史料的收集与运用。《国民政府档案》系中国台北“国史馆”所藏档案,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曾前往台北“国史馆”做过阶段性的访学研究,于此收集了这一档案史料,该史料汇集历次省组织法的修订情况文稿、函电、报告等,中央与各省的各种往来函电,中央对各省的调研和监督函报,各省政府组织及人事变动上报中央的函电,以及地方一些相关地方政治情况的呈请、建议和汇报等,这些史料的运用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国民政府时期省制实施具体状况和制度设计等情况。

当然,在对收集的史料运用时,作者也有意识地比较多种史料,尽量做到史料用之规范。毕竟《国民政府档案》《官方报刊》史料显示的主要是官方政绩,体现的是政府的权威,客观性或许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与其它史料相对照,该著在写作同时也参考了不少民国文献和忆述资料,经过鉴定、对比和考证后加以利用,弥补了上述官方史料所无法体现的真实情况,效果也如序言所述,论著在资料的运用上,以省政府公报所刊载会议记录作为省制运作机制的例证,确实有相当的说服力。

三、史论结合,言必有据

该著作为一部严谨性的学术著作,能够用比较准确朴实的话语言事说理,同时,辅之以适当的论据,做到史论结合,言必有据,对读者全面了解国民政府时期(1925—1937)地方省制的内容有重要的帮助。

史论结合,言必有据,是说历史研究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做到从史实中引出理论,用史实说明理论,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中国史学研究的传统方法之一。如:该著在追溯国民政府时期新省制实施的原因时,通过对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颁布的《省政府组织法》内容的分析指出:“国民政府实施新省制,以区别于以往的省制,这在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新省制会一帆风顺地在中国各省较好地实施下去,因而,也产生较好的并获得普遍认可的效能呢?事实却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新省制一开始就遭到部分时人‘非难’。有人指出,国民政府‘一切党政制度,多取法于苏俄,而委员制是苏俄彻底所采用的,所以,便加仿行’。”[1]39在分析国民政府委员会决策机制效能时,该著通过1930年2月修订公布的《省政府组织法》内容的分析指出:省政府委员会的运作,形成了省政府主席主持和省政府委员会集体议决相结合的独特机制。这种机制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是限制了省政府主席的权利;二是省政府全体委员参与议决,并非主席一人独断专行,具有一定民主进步价值,至少在形式上扩大了参与成员,形成多数人政治参与机制。[1]167文中类似通过史料分析,再加以总结的史论结合的内容颇多。

言必有据其实也是史论结合的一种用法。该著的写作充分体现作者在这方面的功底,广于读书,善于对学者观点的总结、应用。如:该著在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施行新省制的效果时,借助学者的话指出:“自新省制实施以来,瞬经数载,言其结果,实为害多利少;成绩未睹,而流弊甚多,较之以前省制更劣。”[1]54该著在探讨国民政府职能变化时,引用学者的观点:“政府日趋扩张,彼之地位,已由防盗息争之警察,进为社会幸福之改进者。公路之修筑,卫生之设备,灾疫之防止,公用事业之办理等。”[1]209

史学研究立足于史论结合,言必有据是学者的基本功,只有学者在观念上高度重视,在方法上敢于探索,于实践不怕尝试,才会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四、理论研究、现实关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历史和党史学习的讲话,深刻揭示出历史和党史学习的目的和价值,这也为历史和党史研究者指明了方向。

理论研究、现实关照指的就是历史研究既要注重理论的思考,同时,要为当今现实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做到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国民政府时期省制及其运作研究》一书写作目的即在于此。这一点也正如该著作者在绪论中强调的:本研究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政府时期省行政治理状况的历史经验记载和研究分析,深入总结省政在地方治理历史进程中的良好经验和利弊得失,这将为中国共产党完成执政党现代化的转型,为实现当今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同时,作者还强调,本研究也能为当前地方行政改革的争论提供一些历史和理论借鉴。正如作者指出的,自民国以来,缩小省区运动也成为学界、政界热议的重要论题之一。当前,又有很多关于是否实行“省管县”改革等现实性很强的问题讨论。这些话题的讨论中,既有利于总结地方行政制度的利弊得失,又有缺乏历史经验的理论探讨的盲目性。因而,本课题在总结国民政府时期省制及其运作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为减少上述问题讨论的盲目性,为推动地方行政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供些借鉴。

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国民政府时期省制的建立及其运作其实表明的就是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建立新省制,希望通过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省制的运作方式来达到稳定地方政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这一“改革”措施的出台及其实施尽管成效不突出,但对中国共产党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现今,不少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方面,在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方面,仍面临着较多问题,这是值得深思的。

总之,作为一部研究国民政府时期省制及其运作的论著,在本研究领域可以说具有进一步深化和开拓之功,加深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但是,作为一部中国现代史论著,从系统性及发展研究的视角出发,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该著研究只截止到1937年,1937年以后国民政府省制的变化没有涉及,系统性、全面性不足。还有,作者既然强调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中国共产党完成执政党现代化的转型,为实现当今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但该论著缺乏这方面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希望今后论著修订时能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也希望后来者进一步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国民政府省政府运作
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浅议耶律德光于大梁城的政务运作
企业创新机制的设立和运作研究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民国时期宁夏省政府的灾害预防措施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