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疫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1-01-15宛琼,陈莉
宛 琼,陈 莉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有害生物随动植物及其产品等跨境传播,并暴发成灾的频率越来越高[1]。为应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2002年教育部批准在部分农林院校设立动植物检疫专业[2]。安徽农业大学动植物检疫专业是在植物保护和动物医学两个一级学科的基础上设立的。专业成立之初,由于动植物检疫专业属于交叉学科,建设时间短、经验缺乏,导致在专业建设上存在着知识体系体量偏大、师资力量偏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3]。为提高动植物检疫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动植物检疫专业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前景受困等局面得到明显改善,考研率持续上升,就业质量明显提高[4]。为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保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1 影响动植物检疫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跨院办学模式给教学质量的监控带来了新挑战
安徽农业大学动植物检疫专业是在植物保护和动物医学2个专业基础上设立的,宽口径的专业设置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这种跨学院设置的学科却给教学管理特别是实践教学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课程实习、综合性大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环节,课程实习、综合性大实验和毕业实习均是在校内或学校的综合试验站内完成,由任课教师负责学生的具体管理,责任明确,管理难度相对较小;但生产实习一般在校外其他单位进行,学生长期在实习单位或在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活动,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动物科技学院教师参与实习单位联系和实习指导的积极性不高,而植物保护学院作为学生隶属学院,也由于对动物检疫方向的实习单位缺乏联系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1.2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环节参与面不够
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等环节中,动物科技学院教师参与度不够的情况,使得该专业的专业课程除几门核心课程外,几乎是第二个植保专业,生产实习更是按照植物保护专业的模式设置了3个月的时长,与动物医学专业的生产实习要求严重不符,让学生无所适从,极大地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相关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参与,也影响了人才培养方向、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1.3 教学督导队伍人员不足,教学过程监控不到位
近年来,为了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各个学校都成立了教学督导组。但由于校级督导组人员数量有限、人员组成专业限制等原因,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往往仅停留在校内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层面上,对学生的综合性大实验和生产实习等校外实习环节缺乏有效督导,同时也很难对教学过程以外的其他环节实施有效督导。
目前,学校对于教学过程的督导对象主要是教师,课堂教学反馈的是教学水平和调动学生情绪的能力,实验课听课考察的是课时是否饱满、材料准备是否充分、相关教材是否完备等。诚然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在保证教学质量上具有重要作用,但教学效果的提升也需要学生共同参与。目前对学生的督导主要是出勤率,但很难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固然重要,但如何引导、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则是需要学校、学院和教师等各方面进行认真思考的问题。
2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举措
为了进一步提高动植物检疫专业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质量实施全过程监控,具体措施如下:
2.1 组建经验丰富的教学督导队伍
教学质量监控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教学督导团队。为做好动植物检疫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除原有的学校督导工作组外,学院还成立了以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和教学评价较好的骨干教师作为主要成员的学院教学督导组。同时,考虑到动植物检疫专业虽隶属于植物保护学院,但实为两学院共同创办,许多教学环节由两个学院共同完成的客观情况,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吸纳动物科技学院的相关人员参与该专业的质量监控。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的功能,该机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督导组组长;督导组不仅负责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工作,还参与教学相关项目的推荐、职称评审中的教学考核等与教师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从而促使教师更加主动地配合教学督导工作。
2.2 提升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人员的参与面
为了改变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动物科技学院教师的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在制(修)订动植物检疫人才培养方案时,专门成立了培养方案制(修)订小组,由两个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共同负责,成员不仅包括动、植物检疫骨干教师,还吸纳了用人单位负责人参加。人员参与面的扩大,使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的课程体系更能满足社会对动植物检疫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和大学生自我提升的愿望。
2.3 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
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5]。它不仅涉及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同时还与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相关。为全面提高动植物检疫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例行对各项事宜进行质量监控的基础上,植物保护学院充分发挥学院督导组熟悉专业的优势,严把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特别是对校督导组不易监督的生产实习环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办法:
首先,严把实习点遴选关。对在过去实习中管理不到位、实习质量无法保证的站点不再派驻实习生,直至整改完成并通过考核;对生产实习基础较好、指导力量雄厚的站点优先保留。同时,发动教师积极联系新的实习站点,经过考核后派驻实习生。
其次,加强实习的巡回检查指导。每年生产实习期间,组织动植物检疫相关教师组成生产实习队并成不同的实习小组,每组由一名资深教授担任组长,组员由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每个小组负责数个生产实习点的巡回指导,巡回指导次数至少一次,并对第一次巡回指导中发现有问题的站点进行二次或多次巡回检查。此外,聘请校、院督导组成员组成生产实习督导组,检查、指导各个生产实习小组的工作,以确保生产实习的质量。
最后,做好生产实习的总结和考核。除对照实习计划考核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外,还将由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并对优秀的实习生和实习站点予以表彰。
2.4 重视教学考核过程的质量监控
在考核方式上,实践教学环节除生产实习采用“实习报告+单位鉴定”的成绩评定形式外,其他环节多采用试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的方式;理论课则多采用笔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鼓励教师灵活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
在考核过程的监管上把守考核方式的审批。除在试卷质量上进行严格把关,由院、系两级审核签字;同时,组织校、院两级督导组对试卷的评阅、评分、分析、总结进行监管,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
2.5 完善制度,让教学质量监控有据可循
只有建立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制度,才能使教学督导有法可依,从而充分发挥督导机构的监控作用。动植物检疫专业教学质量相关的监控制度主要有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评估制度、奖惩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
3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成效
3.1 教师队伍成长
根据专业与课程建设需要,积极引进科技优秀人才,并注重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为每门课程配置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梯队,做好老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传帮带青蓝对接工程,发挥中年优秀教师的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建立起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3.2 教学质量提升
以“教学为本,质量立校”现已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共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障。H高校动植物检疫专业在有效监控体系的保障下,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显著提高,省、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人数连年上升,学科竞赛取得佳绩,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研究生考取率连续多年达50%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6.1%,居于学校前列。
4 结语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内涵建设的核心,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6]。为了不断提高动植物检疫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利用本科专业评估对促进专业建设的重要作用[7],建立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配置及各个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等一整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成立了校、院两级的教学督导组,建立和完善了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评估制度、奖惩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教学质量相关的监控制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科学、规范,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动植物检疫专业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