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
2021-01-15史兰福王陈陈
史兰福,王陈陈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就业期望值过高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许普遍较高,高职院校毕业生也不例外。相关调研显示,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本省,占毕业生数量的39.03 %左右,其次是上海,占比17.1 %。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地区除本省以外,更多的流向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占比约为50.19 %左右,具有明显的地域倾向。为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鼓励毕业生下基层仍是主要的政策导向。另外,相关调数据表明,毕业生期望的薪资水平主要集中在3 000~4 000元/月、4 000~5 000元/月和5 000以上元/月,其中期望薪资水平5 000以上元/月的毕业生占比最多,高达34.20 %,期望薪资水平在4 000以上元/月的已超过半数,高达53.90 %。一方面,是工资待遇期许较高,普遍追求高薪资待遇;另一方面,是就业岗位期望较高,据调查,毕业生就业意向岗位主要集中在管理岗位、技术岗位、销售岗位、客户服务岗位以及其他岗位上,其中管理岗位占比最大,高达49.44 %。从期望就业的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更多的就业选择是国有企业,占比54.65 %,其次是事业单位,占比15.61 %,而民营企业占比较少,仅8.18 %。大部分毕业生希望到国企、事业单位等所谓“高大上”单位中去工作,而从很多的国企等大型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看,基本要求层次是本科以上。过高的期望值会使毕业生毕业时面临现实的落差,产生悲观情绪,更使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因定位不准而错失很多机会。
(二) 就业观念淡薄,缺乏职业生涯定位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劣势集中在缺乏实践经验、缺乏求职方法与技巧、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良好的人脉关系上。此外,也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对自己的未来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自己对未来比较迷茫,以至于很多毕业生到毕业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工作,自己适合做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确立职业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是非常重要的事项。确定职业目标,就业就有了方向,大学期间可以为这一目标而奋斗、打基础,将来毕业找工作时不至于因为没有方向而慌乱。
(三) 专业知识能力不足,缺乏实践能力相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再加上学习能力与思想观念的差别,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虽说高职院校偏重技能型培养,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能力的培养仍然不足,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没有突出技能型特色。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学习培养,提高实践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
(四) 缺乏求职方法与技巧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面试成绩占有很大的比例,有时候单单是优异的面试成绩就可以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大学毕业生掌握一定的面试方法与技巧是很重要的,但从当前实际现象来看,大学生缺乏面试技巧与方法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更是如此。比如,很多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出现紧张、说不出话、语言表达不清晰等现象,都是缺乏求职方法与技巧的表现。也许你很优秀,但是不出色的面试表现依旧会使你与心仪岗位失之交臂。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 制定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更新就业观念为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保护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切身利益,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法、高职人才保护法、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条例等。逐步把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规定最低薪酬标准。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高职毕业生,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支持。千方百计地引导他们到非公有制企业、农村及西部地区就业、创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宣传、借鉴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经验,多管齐下,引导人们更新就业观念。
(二) 与时俱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需求相脱节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室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实践锻炼,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的发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利于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教师也应当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根据企业实践经验指导教育教学,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学习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对口。
(三) 增强校企合作意识,强化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双方优势及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训提供更多岗位和空间。通过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既能为企业发展提供长久的智力支持,又能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实现毕业生就业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机衔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四) 强化就业指导,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调查显示,对于是否能找到如愿以偿的工作的认知上,有超过半数的毕业生都有信心,可以找到。但也有部分比例的学生对自己能否找到合心意的工作表示悲观。加强就业观念辅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就业择业理念仍需加强。 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及“课程思政”意识,充分发挥辅导员及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如:邀请企业界和毕业生成才典型来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等,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技能。高校毕业生自身应当善于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高校的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自己,成就自己。
(五) 健全教育教学改革机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在专业对口度方面,调查数据显示,59.85 %的毕业生倾向于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但仍有不少比例的学生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的工作,占比高达40.15 %。究其原因,多数毕业生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本专业的实践经验薄弱,这也是目前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高职毕业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职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普遍存在的“低头族(玩手机)”现象问题,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关系,如何改变老师上课讲、学生上课听这一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高校应当建立教育教学改革机制,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相比,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的作用,有利于极大地改善师生之间信息传播与互动的形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毕业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六) 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技巧与方法的培养相关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工作中更看重的是自我发展空间、薪水、领导做事风格和同事之间相处的氛围,其中自我发展空间占比最大,高达80.30 %,说明毕业生工作更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其次是薪水,占比77.70 %。如何正确处理好个性化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这就需要在求职面试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求职方法与技巧。有时候,单单一个好的面试,就可以赢得你心仪的工作。学校可以从学生大一刚入校就开始注重学生求职方法与技巧的培养,锻炼学生求职应试能力,如:举办模拟招聘会、求职简历大赛等活动。教育学生应该加强自身求职技巧与方法的锻炼,如:多读一些有关求职面试技巧方面的书籍、实战投递简历面试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得自身将求职技巧和方法的培养与锻炼成为一种常态,不断提升就业的命中率、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