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1-01-15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育人思政

李 鑫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 北京10000)

“双创”教育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革新指明了方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及理念的束缚,为思政课教学的革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机遇,实现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性,以思政课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达到高校思政课实践的有效性模式。因此,在高校教育实施中,可以依据思政课的教学特性及优势,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发挥思政课育人的功效,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从而彰显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联系

(一) 两者理论相互融合

从教育层面来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的思政课两者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对象都存在相似之处,两者的理论信息具有融合性。首先,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高校教育中,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教育目标都是围绕立德树人思想开展的,以此为导向,发挥多学科教育的育人性,协同促进大学生发展,达到教育的育人功效。同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也一致,都是以教育教学的开展模式,促进大学生成长与成人。其次,教育对象相同。无论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两者的教育对象都是大学生,根据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实施的教育教学模式。最后,两者教育方式相同。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教学都在走教学改革路径,努力摒弃灌输式教学方式,促进大学生对思政信息及创新创业教育信息的掌握与理解。

(二) 两者都兼具育人性

在高校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都兼具育人性。首先,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中,都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为主旨,通过教育的实施路径,加强大学生引领,使大学生具有道德修养及高尚的品格。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在教育活动中,都围绕立德树人,立足于大学生发展需要,进行教育信息的传递。同时,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也挖掘相关的教育素材,包含诚实守信素材、法律法规素材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人格品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实施的价值

(一) 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理念下,协同育人理念的实践与推广,使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再以独立的模式进行,需要协同多学科,包含大学生专业教学及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多学科教学的融合,开展思政教育模式,这也优化了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基于此,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其中,实现两者教育的融合与协同,一同开展育人模式,也为高校思政课革新提供保障。例如:针对以往思政课教学方式及模式单一化的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其中,实现课程内容的融合,弥补两者教育实践的不足,达到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双创”视域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实施的重点,并纳入到高校教育目标中,成为高校教育目标中的主元素信息。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发挥其教育引领功效,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打破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各自为营”的模式,实现两者的融合,达到以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目的,也发挥思政课教育成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例如:高校借助思政课平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信息,着重引领大学生,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引领与教育,并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实训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锻炼的平台,使大学生从中获取创新创业信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精神以及意识,彰显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革新的意义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协同教育的意识

在高校思政课实施中,促进思政课融入到其中,为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实施提供保障。但从当前高校思政课实施现状看,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融合度不足。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都呈现"各自为营"的实施模式,其虽然在教学内容及育人模式中相近,但两者教育的融合度不高。例如:在思政课中,缺乏创新创业信息的融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信息的融入度也不足。究其原因,是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协同教育理念,未能够促进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的教学实施开展成效不佳,也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

(二) 教学方式单一

从教育层面来看,思政课偏向于理论教学,而创新创业教育偏向于实践教学。而在高校教育层面中,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思政课中,可实现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模式,借助思政课的模式传递思政信息及创新创业信息,借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但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的思政课现状看,教学方式的单一,使两者融合力度不足。例如:部分教师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教学的引领性,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及思政课的理解与认知成效不足,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对策

(一) 转变思政课教学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依据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加强新的学习思维理念及成长理念的传递,为大学生发展指明方向。首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传递,让学生认知到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具备的重要性,引领学生毕业之后走创业道路,进一步减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次,在思政课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其中,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职业指导教育,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帮助学生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在学生发展进程中加强信息的记录,并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模式,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使学生毕业之后不迷茫,合理、科学、针对地就业。

2.树立协同育人观念。在高校思政课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其中,应树立协同育人观念。首先,审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足问题,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以协同育人思想为导向,推助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构建融合的教育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政课教育中的落实。其次,加强对协同育人理念的传递,提升师生认知度,使教师发挥教育引领工作,在思政课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获取创新创业及思政课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3.树立课程思政观念。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及思政课的关联,应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课程思政的观念。首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获取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信息,立足于大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思政课中,使思政课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培养大学生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为大学生未来发展与创业、就业助力。其次,以课程思政思想为导向,挖掘专业课程信息,促进专业课程信息及创新创业教育都融入到思政课中,设计、开展兼容性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发挥思政课育人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 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可通过丰富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内容实现。通过丰富思政课的内容,促进多知识信息融入到思政课中,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达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模式。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同时,促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诚实守信等信息的融入,培养大学生创设诚信及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品格,彰显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施的价值。其次,在高校的思政课实施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同时,渗透“法”的思维,根据大学生发展的需求,融入法律法规信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能力,使大学生在必要的情况下合理地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此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再次,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施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同时,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态度及理念。关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进而使大学生成为品格优秀的新时代人才。最后,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施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同时,重视文化信息的融入,包含我国传统文化信息及“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的他国文化信息,开展文化讨论活动,增强大学生文化认知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性,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三)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

1.情境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施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其中,应以情境教学的运用,促进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变革,以有效性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衔接。例如:在知识信息传递中,以知识内容为基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思政课情境教学,在其中呈现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大学生营造情境氛围,加强大学生引领,使大学生在其中进行实践,获取其中的知识信息。之后教师根据情境,提出情境问题,引领大学生思考情境问题,并实践情境信息,从中获取较多的创新创业信息及思政课信息内容。

2.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与实践,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更好落实到高校思政课中。高校思政课的实施,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以创新创业信息融入为基点,开展线上线下衔接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为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衔接提供保障,进而促进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首先,在思政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设计线上的自主学习平台,加强教学引领,让大学生从课件中获取知识信息,包含思政课与创新创业信息以及文化信息等。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大学生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引领大学生深入实践,通过大学生对思政课信息及创新创业信息的实践,感悟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此掌握知识。最后,在翻转课堂的思政课教学实施中,重视课后教学的实践,引领大学生巩固实践知识,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彰显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也能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 延伸思政课教学载体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首先,立足于社团活动,促进思政课信息与创新创业信息融入到其中,使大学生在社团实践中获取信息,深化大学生对课程信息的理解;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打造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撑。同时,要开展多元的校园文体活动,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开展,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最后,高校依托于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的思政课教学载体,以网络平台向大学生传递思政课及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在网络平台中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引导大学生进行实践,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猜你喜欢

思政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