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西南联大精神”,践行新时代爱国主义
——以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为例

2021-01-15龙正江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蒙自西南联大分校

龙正江

(蒙自市历史文化景区管理中心,云南蒙自 661199)

西南联大在组建初期,目的很明确——抗日救国,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办学。无论是大后方来的师生,还是后来加入或考入、转学到西南联大的师生,不论他们来自何地,有何背景、是何身份,爱国成了西南联大师生克服困难、潜心研学的支撑。

一 西南联大精神的形成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侵华战争,为了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南京沦陷,长沙不再是安全之地。而此时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昆明,离抗战前线较远,相对战乱时的中国是安全的。由此,长沙临时大学兵分三路辗转入滇,先后在云南昆明、蒙自办学。

国难当头,西南联大承担起了积蓄民族精神的责任,在开放、民主、自由的氛围中教学,师生们尽情探寻国家生存与发展之道。可以说,在云南艰苦的8年办学间,西南联大出色地完成了保存中华文脉的使命,而这都得益于以爱国主义为主的西南联大精神。

二 西南联大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西南联大办学8年间所创造的教育奇迹与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是一脉相承的。

西南联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办学是新中国站起来的缩影。西南联大前身的三所高校所在地北京、天津先后被日本人侵占,1937年11月三所学校在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因日军步步紧逼长沙,1938年初长沙临时大学不得不再南迁云南昆明。在昆明落脚后的西南联大师生同样面临着日军的轰炸,当时为了躲避空袭,西南联大把上课时间调成上午7点到10点,中午则躲到各自分好的村寨,下午3点到6点又回到教室上课。同时师生们还要面对校舍不足、教学设备紧缺、物价飞涨的困难,可以说当时西南联大什么也没有。也就是西南联大师生们靠租、借教室或临时建盖茅草屋内完成教学。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影响西南联大师生们在战火中教学,在炮火中育人,并且还创造了傲人的教学成绩。

西南联大丰硕的教育成果与新中国富起来密不可分。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西南联大师生们仍抱着思想救国,工业强国,科技富国的信念,一大批西南联大教授们完成了其一生中最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如:金岳霖的哲学著作《论道》、罗庸的《鸭池十讲》、汤用彤编写的《中国佛教史》、《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赵九章的气象学著作《大气之涡旋运动》、钱穆完成了点燃中国希望之作《国史大纲》、华罗庚的学术专著《堆垒素数论》等。这些学术成果为日后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西南联大创造的教育奇迹是新中国强起来的重要基石之一。西南联大是由三所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高校组成,且均是人才辈出的名校。在云南办学时西南联大其学术自由的氛围影响了当时师生的一生,进而这些人在后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个国家。西南联大培养出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们是叶笃正、黄昆、郑哲敏、刘东生、吴征;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其中就有来自西南联大的8位,他们是任教于西南联大的赵九章,就读西南联大学生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杨嘉墀、邓稼先、朱光亚,屠守锷。后来更有从西南联大走向国际的李政道、杨振宁2位享誉世界的华人,还为新中国建设输送了费孝通、彭珮云等8位中坚力量。

三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践行新时代爱国主义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是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的亲自关心下建成的。2010年5月31日,李克强副总理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哥胪士洋行)参观考察时,充分肯定了西南联大爱国、独立、民主的精神,要求云南各级政府保护好西南联大在蒙自的这段珍贵历史资源,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建成有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成立以来,尤其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一直践行着爱国主义。

(一)榜样的力量

新时代的中国学校,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安全稳固的教学楼,并配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即使在偏远的学校也能通过网络与发达地区的学生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与80多年前西南联大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西南联大没有足够的校舍,甚至有时最基本的纸张也没有,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西南联大师生们仍胸怀祖国、办忠于人民的教育,凭借满腔的爱国热情,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这也正好印证了梅贻琦先生所言,“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也。”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楷模,是新时代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其中有一块展览内容详实地向人们展示了西南联大在滇执教的大家、名师,还重点介绍了在蒙自文、法学院执教过的大师情况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一直引导前来参观游客视这些大师为榜样,并以这些榜样作为鼓励自己前行的动力。

(二)让文物说话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国人不仅只想着吃饱、穿暧,而是为“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而努力奋斗。把新中国40多年努力取得的成就与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陈列的展品,如泛黄的教材、补丁的衣物、破旧的手电筒、陈旧的办公用品等文物有机结合起来,挖掘这些文物与西南联大师生在云南办学期间的重要实物或有趣的故事,让看似无生命的文物活起来。

(三)构建“基地+单位”多层级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接待上万的来访者,把由纪念馆唱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独角戏变成大家同唱爱国歌是纪念馆的一大亮点。充分发挥驻蒙自学校多、部队多、州属行政机关多的客观优势,建立起纪念馆+各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由传统被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变为各单位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使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学习西南联大爱国史成为一种新文化时尚。

(四)借活动促宣传爱国主义

新时代,中国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促进各行各业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应运而生各种各样的“活动日”。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也紧抓这些“活动日”实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点围绕“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518”国际博物馆日、建党节、全国科普日等节庆日和主题日开展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摆设图文并茂的展板、发放生动有趣的资料,向公众讲解宣传西南联大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创新陈列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方便快捷的智能产品也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领域。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也在“科技陈列展览”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除了实物图片、文字介绍、雕塑之外,西南联大纪念馆还利用多媒体在静态的实物展览基础上融入声、光、电、人物、场景模拟等高科技展示手段,既能还原当时的历史情景,又能增加文物史料的现实性,再结合讲解员的解说,就能全方位再现西南联大在滇8年间艰难困苦的办学历史和爱国历史,以及给云南带来的深刻影响。

四 结语

尽管西南联大已远离我们,但其以“爱国主义”为主的精神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变得过时。因为不论时代怎么变迁,爱国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变的主题,进入新时代更是如此,因为新时代要求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传承西南联大精神的同时,与时俱进地践行着爱国主义。

猜你喜欢

蒙自西南联大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习作点评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