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特点、危害及对策

2021-01-15林开蕾李炜轩罗子轩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网络空间价值观

林开蕾,李炜轩,罗子轩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631;深圳市笋岗中学,广东深圳 518024;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3)

一 相关概述

英雄人物凝结着时代的价值精髓,反映了国家的一种民族情怀与精神,象征着该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缅怀英雄,尊敬伟人是人们的基本良知。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尊重英雄人物的风气,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近年来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研究”“反思与创新”的旗号,通过将英雄人物“人性抽象化”,诋毁英雄人物。其表面上以“揭秘”“还原”的名义来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混淆人们的视野,消解人们的主流价值观,实质是间接来否认我国的主流价值文化,解构党的领导权威,从而达到将历史“虚无”的目的。

二 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的特点

所谓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的传播行为与过程,它是网络空间的特性与历史虚无主义相结合从而产生消极的负能量的一股社会思潮。与现实空间相比,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不仅方式多样化,内容碎片化,而且形态隐蔽化,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一)诋毁方式多样化

与现实空间相比,如今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不仅仅停留在学术文本上,其充分利用了网络空间这一平台与技术,将其诋毁的方式不断多样化,这主要体现在传播载体的多样化以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突破了现实空间中语言、书本等单调传统的传播载体,采用更多新的传播载体。在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显得更为“生动形象”,其不仅利用声音、色彩、配图、段子等载体给人虚拟现实的感官刺激,并变换使用“小说”“打油诗”“对话式”等多种“体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并以各种形式在利用具有传播速度快捷与更新时期短暂等特征的各式各样的中介媒体中速度传播开来,例如当前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充分利用了人们休闲时间零散化的特点以及入侵当前普及率较高的微领域,制造出适用于各种情境下的各种微视频、微表情,扩大其载体,使得其传播的内容更加无孔不入。另一方面,在传播方式上,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采取了一种病毒式、复制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以及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得一些信息能够十分轻易便得以转发,并且迅速散播开来。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正是借助了网络空间这一传播方式,通过对其内容进行加工包装,真中夹假,假中带真,然后将其信息放入各种平台,在经过历史虚无主义的“添油加醋”,使这些信息得以迅速传开,并且如滚雪球一般不断壮大直至难以控制,造成恶劣影响。此外,网络空间的特性,使得历史虚无主义者更易于掌控信息的整体方向以及反馈,因此在诋毁英雄人物中充分利用网民薄弱的辨别意识,通过叙事说理等手段、戏谑影射等手段,再配以“震惊体”等各种噱头,抓住人们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制造舆论氛围,使网民进行自我联想,自我推断,从而在转发中渗入个人的主观意识,有意无意参与其中,进而重构了自己以往对英雄人物的认知,从而历史虚无主义便达到瓦解人们的共同价值认知,完成诋毁,虚化英雄人物的任务。

(二)诋毁内容的主观碎片化

在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在内容上往往呈现出碎片化与主观化。首先,在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往往在内容上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且这种碎片化是恶意的碎片化,往往是无限放大英雄人物的某一小小缺点,从而来掩盖其丰功伟绩,以偏概全,求全责备,达到一种诋毁的效果。例如将恶意放大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而对其伟大的历史贡献进行选择性失明。这种手段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将英雄人物“人性抽象化”,忘记了伟人与英雄人物也是人,也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的人,自然会存在某些不足与局限,这种恶意的内容碎片化,往往会造成一种“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假象,例如说慈禧是“头脑清醒、眼光长远”的伟大人物,汪精卫并非所谓汉奸,而是一个“痛苦的爱国者”,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等。这种看似是用所谓“人性”的方法去解读历史,其目的在于削弱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情怀,搅乱与虚无历史,从而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其次,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在内容上还呈现出随意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往往是在评价英雄人物时,无中生有,编造谣言,具有强大的迷惑性,往往会使史实与史观不完备的网民中招。例如造谣说雷锋故事是虚构的、火烧邱少云是违背生理学的以及英国情报机关资助英国华裔女作家张戎与其英籍丈夫合著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对毛泽东的个人品德等进行乱泼脏水,恶意污蔑等等。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在内容上的主观性及碎片化,一方面割断了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整体理解,另一方面主观随意地捏造小事实、小故事,试图颠覆主流、放大支流,从而歪曲、诋毁英雄人物。

(三)诋毁形态隐蔽化

网络空间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多人的追捧,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具有隐匿性的特征,这种隐蔽性的特征给予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极大自由时,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所利用,与其天然的欺诈性相结合,在诋毁英雄人物形态上显得更为隐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英雄观,伤害了网民对英雄人物的情感。这种诋毁形态上的隐蔽化主要体现为诋毁主体的隐蔽性以及诋毁手段的隐蔽化。首先,在网络空间里,信息传播主体的身份具有隐蔽性特征,正如网络一句名言“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种强大的隐蔽功能,再加上准入门槛低、操作简单的互联网赋予了每个主体随意进入网络空间并且生产分配信息的自由,同时也使得诋毁英雄人物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更易于逃避监管,逃脱法律的惩罚,从而在诋毁行为上更加肆无忌惮。其次,诋毁手段的隐蔽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穿着学术研究的外衣。一方面打着“价值中立”“追求真理”“还原历史”的口号,尽力去挖掘英雄人物的细节,试图去公布英雄人物所谓不为人知的秘密,从而不断放大,乃至达到“惊世俗人”、诋毁歪曲的效果。另一方面,喊着追求“学术创新”口号,对以往关于英雄人物的评论进一步反思,但往往是以规范性的语言,学术性的话语去罔顾事实,颠倒是非,试图颠覆正统,以支流代替主流。二者与网络空间的“反思”与“颠覆”的心理相契合,从而给予其诋毁英雄人物披上了迷惑性的外衣,粉饰了其政治性目的。

二是用娱乐化进行包装。在当今社会,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网络空间中,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性,使得人们从现实空间的各种压抑中“本我”能够得到场域进行解脱,现实的锁链得到暂时的解放,人们往往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一种休闲自由,追求享受、快乐的状态。比起严谨的学术表达,娱乐化的内容反而显得更有市场。在网络空间里,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披上娱乐化的包装,以娱乐大众的模式,利用人们亵渎历史取乐心态,将其歪曲意识形态熟悉的主张附载于各种生动形象的影视作品、网络段子等娱乐产品之中,借助于人们休闲取乐的心理状态,变形了的诋毁观点往往不会引起人们进一步的深思去考察背后的政治目的,这样,一方面人们对英雄人物进行消费娱乐的同时,会削弱英雄人物往昔的一种本真性、庄严性,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趁机在其中输入其弱辨析性及更具隐蔽性的信息。此外,当今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的碎片化,人们更倾向于从零散的信息中来得到某种观点,从而使得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的观点在无形中内化于人们的认知中,从而达到混乱人们的英雄观。

三是以其他错误思潮加以融汇。网络空间并非一个单一意识形态的空间,它是一个更为多元、有着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空间,其充斥着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多元性是网络空间的一个突出特性。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中对英雄人物的诋毁,在内容和手段上绝非仅仅表现为“单一的”主义,而是有意识地与网络空间其他各种思潮如后现代主义等进行融合,从其他思潮中挖掘有利于自身传播和发展的元素,例如采取后现代主义的手段和名义去掉英雄人物的严肃性,在新自由主义的庇护下,打着思想与表达自由的名义,肆无忌惮去曲解英雄人物等,在诋毁的同时汇聚各种错误思潮的负能量来粉饰自己,沆瀣一气地迷惑人们的价值判断力,企图取代主流价值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这多种错误思潮的联姻,使得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中诋毁英雄人物更具有欺诈性和隐蔽性。

除此之外,相比于现实空间,网络空间所具有的超时空性与快捷性,也使得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在时机上显得更为灵活。一方面其恶意碎片化的内容迎合人们休闲时间的碎片化,从而断裂了人们对于历史的完整性,达到混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正确认知,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会在人们情绪较为高涨的时期例如节日时期来输出虚无价值观,达到以支流代替主流的目的。

三 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的危害

古人云:“项羽舞剑,意在沛公。”在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绝非其所谓名义的“还原历史”“追求真相”,而是通过否定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或自身品德,进而否定其价值意蕴,歪曲其价值符号,这种深层次的目的还在于借此来消解我国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力,其最终目的在于妄图动摇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冲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其鬼蜮伎俩突显其胸中鳞甲,对当前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一)个人层面

解构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正确历史记忆,颠覆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情怀。英雄人物是每个时代的鲜活记忆,是人们心目中的崇敬榜样,其身上所体现的崇高品格、精神素质是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然而在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各种卑劣手段来诋毁英雄人物,侵入人们的思想认知领域,解构人们往昔对于英雄人物的历史记忆,并企图用各种现代化娱乐方式戏谑英雄人物的形象,消解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情怀。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在我国网民数量比例中,青少年的占比日益增高,并且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如今互联网又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当这部分处于价值观形成,思想起伏较大时期的群体进入网络空间去获取信息时,缺乏一定辨别能力的他们极其容易受到隐蔽包装下形形色色的错误信息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以各种载体出现,以娱乐化和学术化的伪装来传播信息,使得青少年群体极其容易受到蛊惑,破坏对英雄人物的往昔认知与情怀,更恶劣者甚至质疑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否认党的领导的合法性,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人,因而要更加警惕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对于这一群体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二)民族层面

动摇民族精神文化认同,瓦解民族凝聚力,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力。英雄人物的价值,绝非仅仅体现在其个人的崇高素质上,其更代表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价值符号的体现。这种精神文化价值,不仅仅是以往时代精神的凝结,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铸就了民族的魂魄,夯实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凝聚了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重要内容,”[2]各个民族对于英雄人物的认可,体现出民族之间的历史情感连接与情怀,也体现出对当前主流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种认同的力量,是凝聚各个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中诋毁英雄人物,企图丑化英雄人物身上的价值内核,消解其背后的价值理念的影响力,动摇民族之间共同的精神文化认同,瓦散民族精神力,进一步来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3]一旦英雄人物被诋毁,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遭到否定和极其容易使整个民族的价值观混乱和价值体系崩塌。

(三)国家层面

弱化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冲击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当前的网络空间,是一个主流与直流并存,先进和落后相互交织的多元意识形态空间,在此背景下,对于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无疑是一场激烈的战争。历史虚无主义在诋毁英雄人物时,以大肆宣传“言论自由”之名义,散布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行为是恶劣的,其背后的话语体系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相违背,其价值理念与我国的主流价值观相矛盾,其政治意图与我国主流政治方向背道而驰,这种极为恶劣的诋毁行为,看似表面停留在对英雄人物本身的争议,其实质也在于进一步削弱我国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试图壮大其势力,争夺话语权地位。此外,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在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绝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目的地精挑细选,有意虚无。基本上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的“靶子”集中于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这些优秀党员往往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先锋模范,在一定程度上已然成为人们的一种历史符号,通过各种手段歪曲诋毁这些英雄人物,从而抹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使人们心中埋下质疑社会主义道路信心的种子,其目的在于通过“毁人”,达到“毁史”,最终迈向“毁国”。若质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的种子一旦发展壮大,其影响近则社会动荡,远则甚至亡党亡国,苏联解体就是典型例子。正如习近平所说:“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4]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已然不容小觑。

四 坚决抵制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

习近平曾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力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5]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看似剑指英雄人物,实则妄图扰乱人心,阻碍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净化网络空间,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已然刻不容缓。

(一)总体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定文化自信

在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在价值观上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的,表面看似合情合理,实则夸大偶然性,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而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它是我们观察和研究历史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是摧毁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客观的态度对待英雄人物,不盲目,不随波逐流。同时,我们也要坚定文化自信。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之所以侥幸生存并发展,看似是抓住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理解的不全面,实则是抓住了人们对于自身文化自信的不足,从而乘机输入西方的价值观,从而妄想以文化这一途径摧毁我国根基。文化自信某种程度来自于对中华文化认同,来自于自身对中华文化的自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6]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乃是世界文化之瑰宝,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用以涵养自身,挺起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以自信的态度去面对网络空间各种恶意谣言,理性思考,不卑不亢,同时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进一步增强文化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二)与时俱进:完善历史英雄人物评价与宣传机制,提高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每一个历史英雄人物都是饱满的,都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人物。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必须要与当时历史背景相联系,以实践为基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不断丰富历史英雄人物的个人形象,理性看待,实事求是,使每一个英雄人物都能活生生、接地气。同时,要与时俱进改进我们的宣传工作。在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之所以蔓延如此之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自身诋毁形式的多样化,并且十分注重于舆论的引导。因此,在进行英雄人物的宣传工作上,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优势,自觉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文字、漫画、短视频多种新兴载体,达到音、形、意表达方式,重视宣传内容的生动形象,提高主流媒体传播的亲和力。此外,注重媒体的引导,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不断巩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三)从长计议:重视并强化教育作用,提高网民自我保护和抵抗的能力

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之风的盛行,也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网民综合素质的不足,尤其是体现在英雄人物常识的缺乏、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理性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三个方面。因而要从根源上化解这种诋毁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网民的自我保护和抵抗能力,就必须强化教育的作用力。

一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整合社会意识。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当前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要不断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内化于心,增强民网民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自觉抵制网络空间的不良诋毁。

二是强化关于英雄人物历史的教育,提高网民的历史素质。邓小平曾提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英雄人物作为每一阶段历史精神文化的凝结与体现,其历史是整个人类历史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雄人物的主要手段就在于有选择性地放大与虚无,抓住人们对于某一历史人物理解上的漏洞与迷惑,试图放大违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从而搅乱人心。因而对于这种卑劣手段,最根本莫过于加强网民的关于英雄人物历史的教育,提高历史认知,构建理性的科学的关于英雄人物的历史观,在心中树立起抵制诋毁的坚固“城墙”,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这一群体,要努力打造尊重英雄人物的氛围,使其进一步走近英雄人物,提高尊重英雄人物的自觉性。

(四)法律保障:加快网络空间的法制化,运用多种法治手段捍卫英雄人物尊严,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英雄人物需要我们尊重,需要我们学习,同时也需要我们去自觉捍卫。然而要捍卫英雄人物的形象与尊严,打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就必须利用法治化手段,不断加强网络空间法制化进程,消解这种诋毁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在保护英雄人物上已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2018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然而由于历史虚无主义特性与互联网的特性相结合,使得其诋毁的手段和方式十分之隐蔽,仍然不能根除。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网络空间的法制化进程,例如要进一步推进网络空间实名制普及以及加强网络空间舆论监管与惩治机制,同时要增强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的机制,从而隔断这种诋毁信息的传播路径,为正能量信息的传播保驾护航,使诋毁的谣言宵遁于法律框架的强大规制里,消逝于人们不断提升的文化理性之中。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网络空间价值观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