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中国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探索
2021-01-15沈婷婷
沈婷婷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江苏 淮安 223001)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中国故事”即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其内涵不仅仅包含中国的人物故事,更多的应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中国文化的精髓。“讲好中国故事”能够让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高职英语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中国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为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进行必要的语言及知识储备。
一、中国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不仅是指对英语语言本身的教学,其中也蕴含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递。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关注更多的是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国文化的弘扬一直是英语教学较为薄弱的环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大多沿袭中学英语教学模式,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弱,高职英语关注更多的是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往往忽视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第二,我国高职英语教材中的教学材料多源自西方国家,教学内容较多关注的是英美国家的文化,涉及中国文化讲解的高职英语教材较少。即使个别教材对中国文化有所涉及,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所占比重严重偏低。
第三,2020年8月,笔者曾对江苏省30所高职院校的35位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3位教师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存在重视西方文化轻视中国文化的问题;20位教师认为讲授中国文化难度较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认为高职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有较大难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载体缺乏中国文化素材;另一方面,英语教师接受的专业教育较为关注西方文化而忽略中国文化。因此,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素养提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必要性
“讲好中国故事”要求学生要熟悉中国故事,理解中国优秀文化内涵,能够用英语对中国故事进行恰当表达,以达到中国文化顺利“走出去”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英语教学应对现有教学体系进行适当调整,注重学生中国文化素养及涉外交际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增强国际场合用恰当的英语完整表述中国故事内涵的能力。
(一)“立德树人”的思政教学模式需要
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2]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仅学习英语语言本身,还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如:美国主流文化强调自主、独立、个人奋斗,从“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这句话中就可以感受到。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关注个人成就的同时,更关注个人对集体的贡献,更强调集体的力量,如:中国谚语所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清,极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狭隘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也易形成缺乏集体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
教师在讲授类似西方价值观念时,要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讲解,尽量避免让学生因过于崇拜西方文化而全盘西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单方面地教授西方文化,母语文化教学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形成中西方文化的思辨能力。一方面,会让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同感较高,形成对西方文化的追捧;另一方面,因本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弱化,学生对母语文化认同感较低,对自身文化身份感到迷茫困惑。[3]英语课堂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在面对西方文化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教师做到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塑造、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二)提升学生涉外交际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4]胡文仲教授也指出:“语言的交际能力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掌握语言的本身,也就是语音、语法、词汇;一是要知道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语言才合适……需要我们了解与语言相联系的语境。这语境就常常包括文化的内容。”[5]因此,高职英语课堂如要提升学生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不仅需要通过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来提升学生英语语言水平,也需要通过文化教学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于跨文化外语教学,韩晓蕙认为:“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两种/多种文化进行解释、关联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交流和互动中。”[6]英语的跨文化教学不仅需要关注西方文化的讲授,也需要培养学生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从而实现中西方文化的有效交流与互动。中国文化的缺乏往往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错误及无意义表达,例如:有的学生把“长江(The Yangtze River)”翻译成“Long River”,中国名著“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翻译成“《去西部的旅行》”等。这些低级的翻译错误暴露出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元素的严重缺乏。笔者对本校非英语专业36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71%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堂需要更多讲解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可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中国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路径
(一)改革教材内容,增加中国文化相关知识
高职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重要教学材料,也是学生必要的英语学习资料。目前,我国采用的高职英语教材较多涉及英语国家的相关内容,比较缺乏中国文化素材。例如:学生在英语教材中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西方的“圣诞节(Christmas)”“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情人节(Valentine's Day)”等,而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Spring Festival)”“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七夕节(Chinese Valentine's Day)”等及其风俗相关英语表达却在英语教材中较少提及。不可否认,学生需要通过英语学习了解西方文化,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仅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能对我国传统文化通过国际语言英语进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例如:在英语教材中可以加入有关“春节”“过年”的故事及传说,在有关“七夕节”的章节讲一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一方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让其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对中国文化进行生动传播做好知识储备。
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学习中西方文化,在认知、比较、思辨中增长语言知识,可以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讲解。例如:在餐桌礼仪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传统的餐桌礼仪相关知识;讲到有关“美国梦”的教学单元中,教材中可以增加“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并设置一定量的练习,启发学生思考该知识点所体现的中西方价值观异同。
(二)优化教学设计,将“中国故事”融入教学活动
高职英语教师应提高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通过储备与教学相关的中国文化英语典故、案例等“中国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用生动有趣的中国故事讲解、渗透中国文化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树立文化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中西方文化知识渗透到词汇、语法等传统教学项目中。如:“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一词在中西方文化中就有明显的不同。在中国,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集体观念,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集体优先的美德,所以在中国文化中“个人主义”往往被理解为贬义。而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意识,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在美国“individualism”并不是贬义词,甚至更符合主流社会的价值观。所以,在遇到类似的存在中西文化差异的词语时,教师不仅要讲授词汇本身的含义,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词语背后蕴含的中西方文化异同。
此外,还应将“中国故事”融入学生的练习之中。让学生通过演讲、角色扮演、辩论等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将其了解到的“中国故事”用英语表达出来。例如:在学习有关西方蓝领工人的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堂讨论的形式来谈一谈目前中国就业市场对蓝领工人的需求情况,或通过演讲的形式来谈一谈中国的“工匠精神”,或通过辩论的形式辩一辩白领工人与蓝领工人的职业认同感等话题。讲到西方文化的相关话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话题进行延伸,谈一谈身边类似的情况,讲一讲中国对相关话题的看法。这样,既降低了话题的难度,又让更多的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又在练习中增强了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及文化认同感。
(三)改进英语考核方法,设置中国文化测试项目
在英语教育体系中,教学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测试不应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但却是检验英语教学成果所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尤其是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英语测试更容易对英语教学起到导向性的作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不仅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从2013年12月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中翻译部分出现了侧重考查中国文化元素的趋势,内容涉及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饮食等方面,这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文化不仅需要应用到国家级的英语测试中,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也可以适当加入相关测试内容。教师可以在测试中直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根据时事动态及社会热点设置相关测试题目。例如:通过阅读理解或听力理解的形式讲一讲中国“抗疫”故事;通过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一考中国的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的相关表达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英语测试对英语教与学的导向作用,更充分调动教师及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传播能力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