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1-01-15朱志永
朱志永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此,教育部2020年1月27日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并对疫情期间教学工作作出了相应的部署。[1]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又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实现“教师网上教、学生线上学”,最大程度保障了正常教学秩序,降低了新冠肺炎疫情给正常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线上教学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技术优势,整合了各种优质线上教学资源,打破了疫情对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时空限制,为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线上教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总结线上教学经验教训,推进线上教学模式改革,以最大程度提升教学效果。
一、线上教学存在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相关平台建设均实现历史性发展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20年9月29日所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81亿,占网民整体的40.5%。”[3]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线上教学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因全国绝大多数学校在2020年春季学期都选择线上教学,致使各大网络教学平台的访问量和使用量在短时间内暴增,导致很多学校在线上教学中出现网络传输信号不佳,网络卡顿、延时,甚至不能正常登陆教学平台或者网络崩溃无法及时修复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和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互联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甚至出现学生电脑或手机客户端接收不到任何网络信号等问题,严重影响线上教学秩序,导致网络教学效果欠佳,凸显出网络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
(二)教师信息化技能参差不齐
教师信息化素养是维持正常线上教学秩序、保证线上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大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日益成熟,信息化教学日益融入到学校教学的日常实践中,并且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的青睐。
疫情防控期间,腾讯课堂、QQ群、钉钉、超星学习通、智慧树、雨课堂等网络平台成为学校和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教学平台,这对于保障“停学不停课”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各大教学资源平台的操作都需要一定的信息化技能作为基础,但受教师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限制性因素影响,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教师采用信息化手段参与网络教学的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一些教师缺乏基本的操作技巧,导致授课效果在不同班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学生学习体验,也给线上教学带来一定程度不公平因素。
(三)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严重不足
信息化教学手段相比线下课堂教学形式新颖、素材丰富、互动性强、突破时空限制等优势,给学生带来不同线下课堂教学的全新学习体验而受到普遍欢迎。“在线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资源的封闭,学生更多通过网络平台主动提取教育信息以完成受教育过程。资源的开放、方式的隐匿、时间的瞬时,以及地域的分离,使得学生自主性得到进一步强化。”[4]但在线上教学中,学生由于单独处于个体性、私密性的居家隔离状态,难以营造学校教室集体状态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也缺乏教师面对面的监督督促和同学之间相互提醒或竞争,对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容易出现在听课的同时做些与学习毫不相关、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出现学习松懈、不认真、玩手机、打游戏等不良情况,某些学生也会以网络不佳、信号不稳定或信号中断为由逃避正常出勤等问题,严重影响线上教学的学习效果。若把对学生学习的监督转移到家长身上,则无疑会加重家长负担,提高教育教学成本。总之,相比日常课堂教学来讲,线上教学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约束和监督,单靠学生的自觉和自我约束,在自我约束力强和自我约束力较弱的学生中间容易出现学习成绩或学习效果两极分化的鸿沟。
(四)线上教学模式存在内生缺陷
线上教学顺应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打破了特殊情况下时间和空间对课堂教学的限制,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保障学习进度,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多学科、长时段、不停歇的线上教学也存在特定问题:
一是师生身心健康问题。长时间面对网络屏幕进行线上授课和学习会给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视力、颈椎、腰椎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师生视力下降、腰椎间盘突出等健康问题,并且线上教学取代面对面交流沟通,独居的个体面对冷冰冰的屏幕容易出现一定心理问题。
二是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一方面,线上教学隔着屏幕,非面对面教学,师生间难以透过彼此的表情、手势、眼神和语气等非语言交流方式进行无障碍交流,导致授课效果不如线下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线上教学中的教学过程、纪律要求、教学内容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监督把控,只能靠教师个人自律,容易出现学校教学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缺位等问题,致使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监督。
三是学习成本较高。线上教学需要借助于电脑、手机等信息化工具,由于整个学期需要不间断的使用此类信息化工具进行线上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会消耗较多的网络流量,对于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地区学生来讲,由于缺乏电脑等网络连接设备,加之很多地区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流量补贴,家庭经济状况欠佳的学生会因无力承担线上学习所需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流量而放弃线上学习,从而衍生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教育不公平问题。
二、线上教学改进措施
(一)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5月23日,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5]这不仅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宣誓,更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面对2020年春季学期在线教学暴露出来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等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力度,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改善农村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等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群之间的均衡化发展,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地区覆盖面和人群覆盖度,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均衡化发展为信息化时代的线上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线教育资源平台应以疫情防控期间井喷式的在线教学需求为契机,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承载力,扩充容量,提升质量,完善界面,简化操作流程,优化各项教学、师生互动功能,提升师生教学学习体验,进而提升教学资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和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有保障的选择,以保证和提升线上教学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校应以此为契机强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更新相关网络设备,提升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承载力,为学校实施线上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应该引进、建设、更新适应本校学科专业特点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在线教学资源平台或教学信息资源库,并在特定时期和阶段为学生提供流量补贴,解除家庭经济条件欠佳学生的后顾之忧,提升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教育公平。
(二)持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核心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线上教学的最终成效。因此,应该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和信息化素养。
一线授课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该直面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授课方式、教学工具和手段等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克服惰性和排斥心理、抵触情绪,注重信息化教学方式、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吸收和运用,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拥抱信息化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对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掌握程度和熟悉程度,在授课实践中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学校应该为教师信息化素养提供政策支持。具体来讲,营造各种软硬件环境,持续推动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从软件方面,为教师信息化技能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和具体的技术指导,想方设法调动广大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积极主动提升信息化素养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督导考核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倾斜,刺激和鼓励教师提升信息化技能,促使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硬件方面,加大资源设备投入力度,不断强化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并为教师配备线下授课所必需的教学硬件技术设备,引进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设施和相关软件,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提供硬件基础。
(三)创新课堂管理形式,提升线上授课质量
教师在授课前应着重强调课堂教学纪律和课程学习的考核标准要求,坚持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考核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提升学生对线上学习的重视程度。在授课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教师应该针对线上教学的性质和所教授课程的学科特点,采用和实施灵活多样的课堂管理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保障教学质量。
一是强化课堂考勤。授课教师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所具有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手势签到、二维码扫描签到、拍照签到、随机点名抽查等各种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课堂考勤管理,保证学生“到课率”。二是强化师生课堂互动。信息化教学方式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多功能的课堂互动方式,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坚持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提供的抢答、投票、选人、问卷调查、主题讨论、评分等功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科学合理进行师生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抬头率”。三是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教师结合所授课程和线上教学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以饱满的授课激情、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内容、精湛的授课艺术、过硬的授课本领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征服学生、调动学生,提高学生“点头率”。
学校要采取综合措施,强化对线上教学的常态化监督和考核,通过监督和考核保证线上教学质量。一是完善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学校教学督导根据教务部门提供的教师课表对线上授课教师按一定比例或全覆盖式听课,听课内容要涵盖出勤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内容,并及时将听课结果反馈给授课教师,督促教师不断提升完善。二是强化授课记录随机抽查。学校教学质量管理部门要对授课教师的教案、课件、授课计划、教学进度,线上考勤记录、课堂作业,授线上课中产生的视频、音频资料进行抽查,最大限度督促教师提升授课质量。三是及时收集学生评价反馈。通过学生评教系统、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师授课态度、授课内容、课程进度、课堂管理等方面反馈信息,督促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保障授课质量,提升授课效果。
(四)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常态化结合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各有利弊。线下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方式直到现在仍是各级各类学校常规的、主流的教学方式。借助于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授课和学习,能够最大程度的通过教师的教姿教态、教学语言、表情动作、眼神语气传递相关教学信息,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监控学习效果。但线下课堂教学存在受时间和地域空间的制约,在疫情防控等社会非常态条件下不宜开展线下课堂教学等特点,单纯的课堂教学也不利于充分利用各种线上视频、图片等各种网络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线上教学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其功能设置和听视觉冲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但是,线上教学不仅对于网络基础设施和资源平台资源容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和学生的自律意识、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长时间进行非面对面的虚拟教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加快推进“线下+线上”混合模式教学改革进程,出台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强化课堂互动,探索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观念转变,提升广大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各自优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常态化结合。
三、结语
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不仅为保障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进度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持和技术支撑,也为稳定了人心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线上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也应该值得重视、反思和改进。相关部门通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和素养,创新课堂管理形式、提升线上授课质量,实现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实现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常态化,就能扬长避短,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自优势,有效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