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与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
2021-01-15王玘
王 玘
(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这四句话具有紧密联系的思想逻辑,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整体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统领党治国理政各个领域精神谱系的精髓融合,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成功密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切实要求,对于锻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活水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百年探索历程中紧紧跟随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渊源
首先,中国古代儒家“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大同理想社会与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在价值取向与根本立场上相契合,比如:《礼记·礼运》中指出,人们“不必藏于己”“鳏寡孤独残废者皆有所养”,这与共产主义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按需分配的构想有内在的相融相通,二者都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其次,中国古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孔子的“君舟民水”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历史观相契合,再比如:荀子发展了“君舟民水”思想,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强调了人民的主体作用。中国共产党以二者为指导思想,生于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立场。再次,“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斗争精神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骨髓,这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斗争性的鲜明特征相符合。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到的无产阶级革命方式,“他们(共产党人——引者注)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2]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产党人的精神基因。“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所在,是深深镌刻在党章与入党誓词中。“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忠义为本,仁爱为先”是儒家推崇的重要伦理道德准则,忠诚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国立民根本品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共产党人忠诚于民的现实体现,这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相融相通,具体体现在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诚之上。“不负人民”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立场,体现了共产党员们的共同理想与行为准则。
(二)实践基础
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百年实践探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难,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寻找救亡图存的新道路。然而,无论是新思潮的传入、新方案的实施,还是新组织的上台都无法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深处水深火热之中,迫切需要新的革命力量。毛泽东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萌生了伟大建党精神。无论是带领人民保卫国家主权,进行维护人民利益的艰苦斗争,还是带领人民实现工业化国家,进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懈奋斗,还是带领人民进行强国富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孜孜探索,还是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伟大实践,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基础。一百年来,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自我革新的建设中,形成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胜利的实践描绘,是党在不同时期宝贵的精神财富,支撑着党践行初心与使命。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坚持求真的思想境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文化一相逢便相融相生,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马克思主义从始至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从始至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远大理想。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饱经挫折中寻求革命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和对远大理想的坚守贯穿着党的事业发展全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和丰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最有力的回答。作为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通往真理的长期性、现实性、创新性的道路。
(二)永葆初心的实践遵循: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初心使命就在党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归社会共有”等论述,既是对最广大人民的承诺,也是党自身的行动指南。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思想,顺利实现了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号召全党同志做“人民的勤务员”,创新地提出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初心与使命就像一条连接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绳索,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人民性与纯洁性的实践遵循和行为准则,在践行初心与使命的过程中,淬炼理想信念,不断自我革命。
(三)顽强斗争的本质属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无数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习近平谈焦裕禄精神,总是把他作为榜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中,正是这些英雄与先锋用鲜血和生命带领我们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人以学而立,立以德为先,不管是革命建设时期的英雄人物,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以来的先进典型模范,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谱写了灿丽的华章,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磅礴的力量。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民族独立解放斗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当代努力,都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百年党史充分地诠释了党员在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病毒威胁着全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我是党员我先上”,无数共产党人主动请缨,奋战一线,涌现了一批冲在前线的青年党员英雄。祖国在经历磨难和挑战时,共产党人义不容辞。无论是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路上,还是“拼命拿下油田”新中国建设者身上,还是脱贫攻坚战中奉献生命的扶贫干部身上,这种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是点亮人民群众的火焰,是我们党百年风华正茂、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无惧流血牺牲,始终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
(四)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坚持到今天,任何困难和敌人都无法压倒、打垮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梦想、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与伟大斗争中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因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有坚实的基础。从只有五十多名党员发展到九千多万党员的大党,从食不果腹、捉襟见肘的旧中国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与人民心连心,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5]我们党深深扎根在中国大地上,共产党人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县委书记到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挑起的担子越来越重,老百姓的生活却越来越好,这是因为他从心底里热爱人民,为民做实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共产党人只有修好这一门必修课,才能确保在面对任何情况下做到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立场、把稳政治方向,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求
(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完成了其他政治力量都无法完成的任务。思想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有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正是保持我们思想纯净的良药。坚持马克思主义导向,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锻造属于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才能在面对各种情况时都坚守初心,抵御错误思想的入侵。理论与思想一旦脱离了实践,将变成无源之水。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与规律化作思想武器,自觉践行初心使命。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章、入党誓词的内涵相符合,学习党章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而法律法规更需要广大党员的遵循,始终“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6],做到知法懂法、知法守法、知法传法,以伟大建党精神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严以修身,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二)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契合,以历史回眸赓续精神血脉
铭记中国共产党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红色革命精神,这种力量需要不断传承。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反省自身。习近平总书记对建党精神内涵的界定,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实践的总结与概括,是对历史的追溯。历史、现在和未来是相通的,在总结历史学习历史的同时,要紧跟时代脚步,在当下时代条件、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下进行学习。新时代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更需要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奉献光和热,这不仅是对革命先辈们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和道德素质的飞跃。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取得伟大成就,是共产党人善于学习总结历史,善于运用历史经验指导实践,将历史知识化为实践养料,这是做好自身工作的一个好办法。全党同志都应当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掌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历程,学习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大德大美,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增添伟大建党精神的新内涵。在精神谱系和先进典型事迹中寻找力量,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学史来推动学干,善学善用历史经验,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三)坚持革命性与创新性相协调,以自我革命激发创新活力
改革创新是党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而在新时代的今天,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靓丽的底色。无论是面对旧问题,还是处理新问题,自我革命关键在于自我革新,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批判性的切实体现。在百年党史的长河中,触动损害党根基的危险一直存在,必须严加防范、及时整治。共产党人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锋、改革创新的榜样,必须以改革创新作为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的强大推动力量,激发创造活力。面对党内仍然存在的一些尖锐问题,首先,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党的思想武器与理论武装;其次,完善责任制度,紧紧抓住“问责”关,落实“有权有责”原则;再次,还应加强党内监督效力,推动各类监督协同贯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长河中,我们党遇到问题从不推脱,坚持自我革命。如今,在强力打击黑恶势力“保护伞”的过程中,在惩治贪污腐败上,敢于直面问题,下“刀子”快、狠、准。正是这样的一次次考验与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焕发创新活力,坚持永葆初心,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四)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融合,以党性锤炼永葆政治本色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党性教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马克思找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论述了实现人类解放之后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原理,从理论上印证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对党忠诚就意味着要忠于人民。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党性教育实现的,必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明白执政为了谁、依靠谁,将党性修养与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永葆党性与人民性相融合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党建精神的组织载体,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必须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同朝着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目标奋斗。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在组织生活中,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违纪必究,让党员们“红红脸”“出出汗”,防止与纠正不良风气,使党性锤炼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在党性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党员们敏锐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提高政治执行力,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