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现代农业经济效率问题研究
2021-01-15李意茹
□文/李意茹
(信阳学院商学院 河南·信阳)
[提要] 现代农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河南省自身的农业资源条件、农业经济基础、农业要素投入与产出现状分析中发现问题,找到现代农业经济效率缺口,进而从加强投入产出管理、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农产品营销环节等角度,提出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的措施。
一、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业资源条件。(1)气候条件适宜。河南省地处中国中东部的中纬度内陆地区,横跨黄河、海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受太阳辐射、东亚季风环流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光、温、水气候资源比较丰富的基本特点。河南全年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作物生产潜力较大。(2)地表形态复杂,土壤类型丰富。河南省土地总面积为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表形态复杂。地势基本上东低西高,东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平原地区,易耕性好,且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省常用耕地面积约为8.16万平方公里。河南省土壤类型丰富,土壤面积与耕地面积均以潮土最大,不同土壤类型特性也不同,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安排农业生产。
(二)农业经济基础。农业生产总值代表一定期间内的农业生产规模,是衡量农业经济基础的重要指标。近20年间,河南省农业生产总值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绝对数均呈上升趋势。河南省18个市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省各市之间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比较优势。豫北地区农业高速发展由来已久,豫南黄淮地区农业规模庞大,豫西山区传统农业发展不足,但农副业发展较为充分。
(三)农业要素投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1)土地利用现状。从河南省各市的播种面积来看,自2012年以来,基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2)农业从业人员状况。从河南省历年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变化来看,除个别年份有小幅回升外,总体来看就业人数呈现逐年递减的状态。农业从业人员流失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技术进步导致农业劳动力富余。(3)生产资料投入情况。河南省近年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给予较多重视,同时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实施投入。
(四)农业产出状况。经过数据测算,河南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以前河南省劳动生产率呈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之后有所下降并趋于平缓,2018年后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劳动增长率的提升与河南省对农业统筹发展规划战略的实施、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很大关系。河南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河南省农业经济效率缺口分析
(一)要素投入规模不经济。从传统要素投入的角度来看,河南省的施肥结构、农业用水层面存在效率提升空间。从耕地类型来看,旱地、水浇地、灌溉水田是河南省主要耕地类型。目前,在河南省的部分地区,小麦、玉米、水稻存在施肥结构不合理、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从现代要素投入的角度来看,河南省使用的农业机械主要为小型拖拉机、收割机,缺乏大型加工设备、复合作业设备等现代农业智能设备。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制度,以及作物季节性生长的特点,导致农机利用效率低下。
(二)技术进步率与技术吸收率不匹配。首先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程度不高。基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具有分散化的特点,这就导致具有先进农业技术的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农业机械设备难以获得普遍应用,同时农民的收入状况也基本无法满足先进设备前期投资所需的大额资金。其次是劳动力素质与结构不合理。河南省农业从业人员中高素质的年轻农业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大多数农民的传统农业思想根深蒂固,加之基层宣传力度较弱,使得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受阻,从而导致技术吸收率不高,技术效率偏低。
(三)农业产出效率存在缺口。首先,生产与营销环节融合程度偏低。从目前河南省的农产品供销情况看,占据主导地位的交易方式仍然以现货交易为主,农产品精加工程度较低,农产品中的生鲜产品由于缺乏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而流通范围较小。其次,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足。截至2018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794家,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仍然是传统的购销关系,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河南省现代农业经济效率提升路径分析
(一)加强投入产出管理
1、推进农业资源及农业环境保护。为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的转变,在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施肥技术和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上要从农业资源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两个层面进行优化。如合理规划耐旱品种和需水量高的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建设田间节水蓄水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引进、推广粪便肥料化技术、病虫害微生物治理和物理防治技术,使用可降解、可回收农地耕种材料等措施。
2、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政府对重点龙头企业的生产性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在扩大生产能力、加快品牌创建等,在企业土地使用、能源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减轻企业负担。(2)统筹规划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和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在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优质草畜和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战略布局下,有效促进各地市相关龙头企业在农业研发、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各地具有特色的龙头企业集群。(3)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在大数据信息系统支持下,龙头企业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散户、农业合作社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纽带作用。通过大数据平台,农产品的交易数据、市场布局、农产品质量等信息,能够促进龙头企业在原料产地选择和建设、精加工农产品销售市场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战略布局,以实践促进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布局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提高技术利用效率
1、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运用地面观测、传感器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对农业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和关联分析,完善农业生产进度智能检测体系。发展农机应用大数据,通过在农机配置优化、工况检测、作业计量等数据获取,提高农机作业质量。通过整理挖掘自然灾害、动物疫情、植物病虫害历史数据,建立农灾数据库,组织专家构建预测模型,定期发布灾情预警和防灾减灾措施。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监督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加强技术引导与宣传。(1)典型示范带动发展。可选择郑州、洛阳等现代农业发展良好的地区,战略布局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向其他地市形成示范效应并进一步推广至全省。(2)加大对新技术的宣传工作。运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相关社交平台,向农民展示多种信息,如最新惠农政策、先进机械应用效果、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现代农业创业成功案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使用方法等,引导农民由传统种植思维向现代农业种植思维转变。
3、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对于农业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要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理念的专业化现代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1)创新培养方式。在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现代农业相关专业并积极宣传招生,针对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青年学生进行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管理技术、农业物流技术等方面进行培养。在农村基层,采用技术人员下乡的方式,在田间地头指导以中年劳动力为主力的传统农民进行最新农业种植技术的现场指导,结合线上开放课程,为广大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学习机会。(2)完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制度。提升农业技术人员工资待遇,引进省外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加强往来交流,加强农技推广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培训能力、学历等方面的提升,建立和完善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三)营销环节有效对接
1、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依托供销合作社等组织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社,通过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业务。通过供销合作社对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纽带作业,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推进农批市场、冷链物流、产地收集市场及仓储设施建设。
2、加强互联网营销渠道建设。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为多种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技术环境。通过微商、电商、网络直播、众筹、可视化农业、社群、认养等方式进行农产品销售,拓宽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渠道。利用电商平台、政府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平台,实现线上互动、线下配送。
3、构建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以洛阳、驻马店、商丘、新乡等四个城市为枢纽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配套一站式仓储、第三方仓储、定制式仓储、电商仓储等不同仓储模式,形成大规模农产品物流综合体。开发节能环保生态型农产品物流包装材料,引导物流企业研制、更新冷链设备和农产品质量监控设备,融合传统产业模式和现代产业模式,借鉴大型电商经验,以物流基地为核心,辐射周边省份,打造河南农产品物流基地联盟。
(四)推动农业旅游业快速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通过建设一批美丽休闲乡村、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等精品项目,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一二三产业系统发展的转变。以“旅游+”为主要模式,结合河南省各地市农业、特色、文化等元素,建设集观光农业、休闲体验、特色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旅游带动农产品消费,为农产品线下销售提供新渠道,同时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吸引入城农民返乡创业就业,现代人才的回流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很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