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关羽神化轨迹研究的力作
——《关羽——从人到神》评介

2021-01-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神化关公关羽

宋 爽

(阜阳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据史料记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对于他的记述多是忠于历史原貌,陈寿著《三国志》等史书中,也将关羽写成英雄和义士,而且是和张飞并称。宋元两代是关羽由人走向神的关键时代,关羽逐渐成为广大人民信仰、祭拜的“战神、驱邪神、守护神、武财神”,进而形成一种关公文化。千百年来,人们崇尚关公,其本质上崇尚的还是关羽身上“忠义仁勇”的精神,即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任事以勇的精神。与中国正统宗教中的佛教和道教不同,关帝信仰是更关注世俗人们各个方面的切实需求,人们祈求国土和平,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加官进爵,仿佛关帝可以全方位照顾到不同阶级,甚至不同民族人们的愿望。关帝的亲民性使关帝成为世界华人华侨信奉的中华第一大神。

作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民间宗教通史”(16AZJ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史”(18ZDA232)阶段性成果,濮文起先生著《关羽——从人到神》(以下简称“《关羽》”)一书,于2020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按照关公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展开,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由人变神:关羽的神化进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阐述关羽实际的生平事迹及对后世战将的影响、关羽历朝历代的神化轨迹,以及关羽走上祭坛后的种种表现。下篇“护国佑民:关羽的诸种神职”,分为九个部分,其中前八个部分列举了关帝在后世担任的各种神职,例如:战神、财神、科举神、治水神、司法神、送子神、移民神、会党神;最后一部分详细描述了联结全球华人心灵的黄金纽带——关公文化节,关公文化中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魅力与现实意义获得了直接体现。这本书是首部讲述关羽“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神化轨迹的著作,是一部填补关羽由人变神过程空白的力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鲜明特点

整体而言,《关羽》一书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一)内容全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朝历代都会有豪杰出现,无论善文还是善武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的代表人物首推提倡儒家思想的孔子,说到“武”就不得不说以“义”征服后世的关羽。在大众的造神运动中,这些善文、善武的人物渐渐被神化,从口口相传的民俗文化发展到宗教信仰,成为民间敬仰的神灵。这其中,关羽就是典型代表。《关羽》序言中提到,在成书过程中搜集了所能见到的“从关羽到关公到关王再到关帝”的各种文献资料、研究著作与学术论文,以求对已经面世的相关成果做到了然于胸,并在参阅前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融会贯通。基于这些扎实的准备,《关羽》一书在对关羽神化过程及神化后的各种表现的描述非常全面,可谓是全面“开花”。在上篇中,作者根据其对学术研究的高敏感度,以及多年从事中国民间宗教、宗教文化研究的经验,将研究重点放在梳理关羽神话轨迹,以及阐释关羽走上祭坛的诸种表征上,全面借鉴了学术研究最新成果,为我们展现了关羽神化轨迹的清晰历史脉络。其中,在关羽的神化轨迹这一部分中,作者并不仅仅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阐述,还将其分为五个小节,即“唐代配享,跻身国家武庙”“帝王敕封:‘公’—‘王’—‘帝’”“儒释道三教的推波助澜”“民间宗教的渲染造势”“碑记楹联、史学传记与文学艺术的演绎铺陈”,每小节又根据朝代进行了详细划分。作者通过汲取、整合中外专家学者在各种视域的探讨和解释后,认为经久不衰的关帝崇拜,其信仰核心和精神实质,可以归结为“护国佑民”,这也是该书下篇的重点内容。在上篇全面梳理、详尽分析的基础之上,下篇详细概括了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人赋予关帝的各种神职,“有关帝在,便能护国佑民;拜关帝诚,就能国泰民安。”这些都是内容全面这一鲜明特征的体现。

(二)立意新颖

根据权威的数据统计表明,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庙就是关帝庙。到清朝中期时,全国就约有关帝庙30余万座,仅北京就有116座,其数量之多,居各种庙宇之首。位于淮河岸边的清代颍州(今安徽阜阳)城内就有关帝庙4座,至民国时期的颍上县还有6座。[1]对关羽的研究起源很早,晋代史学家陈寿将关羽作为一名三国战将写入了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著作《三国志》;南朝刘宋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关羽的形象逐渐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将心中的模范人物。宋元时期的史学家郑樵、萧常、郝经在史书中专门为关羽列传,使关羽“忠义仁勇”的形象日益丰满。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对关羽的专门研究。近代以来,学术界关于关羽生平和文化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关帝崇拜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席卷全球。然而,关于从人到神的关公、关王、关帝现象及其演变轨迹研究,学术界关注度还不高,相关研究成果也很少。《关羽》作者常年研究关公文化,经过系统搜集、整理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并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梳理了由关羽到关公到关王再到关帝的现象及其演变轨迹,多角度、全方位剖析了关羽的神化进程。

(三)视域广阔

《关羽》一书提到,从事关羽研究,除了古代史学家撰写的《三国志》和其他《关羽传》等资料外,其他资料很多都是民间代代相传的传说故事或灵验记录,如果只是依靠三国史籍及其他官方记载立论,这些资料都不可以被引用。例如:直至唐代的关羽仍是以人的面貌出现的,“唐人郎君青咏关公诗,也只是赞其人‘义勇冠今昔’、‘一剑万人敌’,或叹其‘流落荆巫间,徘徊故乡容’。”[2]然而,正是那些看上去不是正统的资料,却在民间代代相传,越传越多,越传越神,甚至产生了一个受万人崇仰的“圣人”关圣帝君,一个绵延时代的精神偶像。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也曾提到过一种治学路径和治学方法,即“伪史料中,有真历史”。所以说,关羽从人到神的现象并非简单,其完成的经历是一个长期而十分复杂的过程。《关羽》作者并不只是将目光局限于官方记载等正统资料,而是以传统史学为依托,综合运用民俗学、文学艺术等学科视域,深入挖掘相关史料,全面剖析与整合关羽的神化现象,让读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关羽的生平和神化进程。

(四)史料翔实

史学研究必须以翔实的史料作为基础。无论是关羽研究还是关公文化研究,都需要遵循这一原则。前文已述,有关关羽和关公文化的史料匮乏且分散,大多为民间流传的资料,搜集整理的难度可想而知。早在1955年8月,《关羽》作者就与莫振梁教授合作搜集和编纂了《关帝文献汇编》(10册),之后又组织了20多人的资料搜集和编纂团队,经过多方搜集,于2018年6月编纂完成了《关帝文献续篇》。因此,《关羽》作者对于关羽史料的搜集和熟悉程度,拥有非常深厚的积累,体现在书中的便是随处可见的史料引用和列举,丰富而充实,进而是全书的观点均建立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此外,作者在《关羽》一书中增加一个附录,将自己阅读、掌握的关羽研究资料,从1929年到2019年,林林总总的文献资料,按时间顺序编成了一个“关羽研究论著目录”,有利于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

二、重要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位一体的古老但常新的文化体系。其中,关公文化中的“忠义仁勇”的道德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术界对关羽神化轨迹的研究还稍显薄弱,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关羽从人到神”也只能搜到三篇。然而,《关羽》一书将眼光放到整个大时空框架下进行探讨,突破了过往学界对关羽某个阶段或某个典籍进行研究的局限,是一部关于关羽神化演变轨迹领域中填补过往空白的力作,为学界尤其是有志于关公文化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借鉴。

关公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从宋代起,关羽被很多统治者封赏,如:宋徽宗加封关羽为“昭烈武安王”;元朝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神宗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在清朝,关羽受到的礼遇更殊。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在清朝入关以后的10个皇帝中,先后有8个皇帝共13次封赏关羽,最长的封号甚至长达26字,即:“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3]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如此,看中的就是关羽身上“忠义仁勇”的道德精神。透过这些现象可以折射出历代王朝的统治意向及道德标准。从这个角度看,《关羽》一书的出版,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中国政治制度史和社会文化史研究。

《关羽》一书的出版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羽在道教中被称为“关帝圣君”“荡魔天尊”“伏魔大帝”,同时被奉为佛教神明,并被封为“伽蓝神”守护佛法。然而,他的巨大影响还是体现在民间信仰中。乌丙安先生指出:“民间对于关公或关帝、关老爷的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典型的神人崇拜。其影响之深广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各路神灵的崇信,有清以来遍布全国各地城镇乡村的关帝庙就是最有为的明证。”[4]关羽仿佛变成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无所不能的“真神仙”,但是通过研究关羽神化历程可以发现,关羽并不是“真神仙”,而是他“忠义仁勇”的道德精神最终使他走入世俗的神坛。关羽所承载的道德精神,对于当前的社会伦理,具有既重要又迫切的现实意义。对此,作者在《关羽》一书后的跋中指出:“比起那些整天‘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空洞说教来说,不仅比较符合社会心理实际,而且也比较容易对症下药,并能逐渐收到净化社会伦理环境、提升人们道德水准的切实功效。”[5]

同时,关羽还被奉为“武财神”。元明清时期,随着晋商势力的日益增强,他们开始走向全国乃至国外。据(道光)《阜阳县志》记载:“城乡阛阓中恒多晋人。”[6]如此,关公文化也由晋商们的推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推崇。这不仅仅因为关羽被认为集忠孝节义于一身,是“忠义仁勇”的体现,更主要的是关羽被认为具有神通广大、招财进宝的法术,是一位讼冤伸抑、买卖公平的武财神。因此,关羽不仅受到普通民众的敬仰,而且受到商人的推崇。因此,《关羽》一书的出版,可以为塑造良好的商业文化和商人价值标准提供有益的借鉴。

此外,关帝庙遍布世界各地,不少国家的华人还举办关公文化节。可以说,关公文化承载着海外华人对先辈们的历史记忆,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维系着海内外华人一家亲的精神理念。《关羽》一书的出版,有助于促进海内外华人的交流,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不足之处

诚然,任何一部著作都不是完美的,白璧微瑕,《关羽——从人到神》一书中也存在一些可以继续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一是引用的国外资料有限。关帝崇拜不仅仅是在国内影响深远,清末民初华人不断移居海外后,随之流传到世界各地,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种关公文化景观。国外学界对关公文化的研究有颇多成果,对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也提供了不少的借鉴。如果作者再多丰富这些内容,整本书则会更加完善和充实。

二是插入的图片较少。全书共插入了7副插图,应用得当,和行文内容也十分贴切。由于书中运用了大量丰富翔实的史料,若能更多地插入生动的相关图片,则会增加全书的可读性,收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当然,瑕不掩瑜,上述两点只是尚待完善之处。该书是一部填补关羽从人变神空白研究领域的力作,是作者濮文起先生多年研究关公文化的集大成,必将在学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神化关公关羽
“关羽”去世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
关公
华容道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论“神化”学校教育倾向
关羽大意失荆州
先秦“神”观念演变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