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探析

2021-01-15李红敏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思政大学生

李红敏

(沈阳音乐学院 戏剧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未来和希望,承担着推动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任,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大学生作为青年人才群体中的佼佼者,发挥着更为重要作用,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教育培养。

全日制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人才教育的摇篮,除了要开展专业学科教学让学生形成术业有专攻的行业技能外,还要开展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思政教学,以促进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思想价值体系。在思政教学内容中,理想信念教育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对大学生未来人生走向、“三观”塑造具有决定性作用。我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并将其作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首要考察要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我国目前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特征非常明显。这其中包括一些世俗化、商业化、功利化文化因子,互联网虚拟平台的海量信息中掺杂着大量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思想塑造的因素和一些负面因素作祟。此外,西方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也给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容易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认知上的偏差,同时,也对高校教育造成巨大干扰,形成严峻挑战。

高校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正确、科学地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促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已经成为思政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一)全球化浪潮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冲击

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全球化趋势不仅促进了经济领域的互利共赢,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思想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往往也会随着经济交流而相互融合、包容借鉴。在这种国际化视野下,各个国家自身的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改变,而这些外来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这种情况影响着当代人理想信念的建立。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还缺乏全面、系统、客观洞察社会现象的辨析力。西方一些国家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文化渗透来影响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树立。他们往往会采取“糖衣炮弹”的文化包装来迷惑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大学生,诱使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在其外在的刺激下误入歧途。例如:制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潮流文化,一些商家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舆论焦点,往往会鼓动大学生去追求个性另类、标新立异,导致奢靡之风大行其道。由此导致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同时,也让其陷入到庸俗短浅的思想认知之中。这些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消极影响,只会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带来更多挑战。[1]106-108

(二)高校对理想信念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各高校虽然都开展了以专业学科教学为特色的智育和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标的德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绝大多数高校以学分为评判学生学习成绩和最终毕业的重要标准。其中,智育教学涉及的课程多,而德育教学往往只包含在思政学科和大学生毕业指导等少数课程中,智育所占的学分远远大于德育,这就导致从高校教学资源分配、老师教学任务安排,再到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都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也正是由于思政教学不受重视,导致其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引领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三)网络虚拟空间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建立造成严峻挑战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较,它在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和方便人们交流互动中的作用更大。但互联网对学生而言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它海量的信息中也能够带来污染学生心灵、荼毒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因素。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衍生而来的网络娱乐、网络游戏、网络社交中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而且非常容易诱导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沉迷其中,这不仅导致学业上的荒废,还会让大学生的思维认知得不到正面的塑造。另外,目前,由于互联网监管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网络非法行为屡禁不止。尤其是西方一些国家通过网络渠道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通过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文化包装对学生进行文化洗脑,让学生的理想信念中了西方国家设定的“圈套”之中,不利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宣导,严重的话还会让学生完全抛弃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2]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没有达到应有效果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具有很大作用,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充满正能量的理想认知。但是受制于我国教育体制重考试、轻实践、重知识、轻素养的片面性影响,如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实际效果与教育部门设定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无论是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都普遍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意识,学校在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教育考核要求下,家长在以学生更好地就业,获得稳定工作的社会压力面前,通常只会以专业学科的分数成绩多少来论好坏,而不是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意识品质组合而成的综合素养高低来评优劣。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大学生往往也会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只关心个人的前途命运,最终却因为胸无大志,眼界不高而裹足不前。二是,我国高校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教育体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思政课堂获得,然而,思政教学大纲中关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重非常小,并没有将其作为重点来进行集中传授。理想信念教学内容也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大水漫灌式地讲解。没有教学规划不成体系,没有教学目标不能有的放矢。思政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少,不能引发学生引起足够重视。除了思政课堂教学,高校关于理想信念的教育还会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传播,例如:以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等形式开展。但这些形式往往随机性比较大,没有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导致理想信念教育缺少理论性和深入性,达不到应有效果。

(二)思政教师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不够,使思政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扩招后日益繁重的教学任务。高校中常常存在一名教师负责一个系的思政教学任务情况,导致思政教师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教学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潜下心来进行科研和教学方法创新,导致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另外,由于高校采取的仍然是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思政教学关于理想信念方面的传授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那么,只是简单地对着教材照本宣科,而缺少相应的素材论证和社会实践证明,就会让相关知识点过于空洞,很难引发学生思想认知上的共鸣。最后,这种老师主讲、学生听讲、缺乏互动的教学氛围会相对比较枯燥,从而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上学习,课后忘记”的情形普遍存在,思政教学中关于理想信念知识内容的传授无法深入学生心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指引人生。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割裂

学校、家庭、社会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环境,三者既各自发挥着不同作用,又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只有三者联合,学校教育进行理想信念理论知识方面为主的教育,家庭社会进行实践应用为主的教育,才能够在多方面的积极合力推动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意识。但是,一方面,大学教育实行的是学生住读模式,学校与家庭在时间空间上的隔阂导致二者缺少教育方面的合作互动。另一方面,大学教育与社会的互动主要集中在学生专业实习实践这个方面。目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往往缺少合作交流的平台与渠道,因此,相关实践实施起来阻碍重重。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高校理想信念教学存在关起门来开展的情况,缺乏结合多元文化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主动探索与创新,导致其教学效果长期停留在原有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策略

(一)利用思政理论使理想信念教育系统化

当前,大学教学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主要是通过思政课堂开展,为此,高校要合理安排思政课堂时间,加强对思政理论的丰富与完善。课堂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意识、理论修养层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合理讲解,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地指导下能够激发奋斗热情的理想信念。高校思政老师在关于理想信念内容的讲解上,重点要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体系来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让学生树立热爱党、跟随党的基本政治理念;要通过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和优秀文化的熏陶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未来目标,让学生增强道路自信,树立为祖国建设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二)用真、善、美的生活信仰来开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空间

充满正能量的理想信念必然是能够推动人们走人生正道、创幸福生活的价值取向,必然是能够让人们在真、善、美的生活中获得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快乐。这其中,真、善、美是衡量思想意识是否正确的基本标准,而将其作为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学内涵和空间的重要内容,对加深大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十分有意义。[1]106-108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活生生的素材与案例传授给学生,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角度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使他们拥有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基本道德认知,帮助大学生既能够立足所学专业,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又能够脚踏实地在生活中寻找到激励人、感动人的闪光点。

(三)高校要敢于发声,对社会不良思想进行有力廓清

当前,有一些负面思想在校园中被传播,给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校园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带来挑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充分履行自身的教育职能,发挥校园宣传的作用,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对错误思想进行客观全面地剖析解读,让学生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消极思想、错误思想的“庐山真面目”,增强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充分发挥网络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互联网给高校教育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高校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利用新媒体在学生群体覆盖的广泛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教学模式的新颖性,高校可以建立理想信念线上课堂学习阵地,让学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吸收掌握相关知识信息;[3]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打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舆论阵地。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群聊与私聊功能来及时了解学生的理想信念认知情况、收集具有普遍性的认知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帮助学生接触关于理想信念的个人心结,以达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目的。另外,在开展关于理想信念主题活动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将新媒体线上渠道进行传播来提升线下校园活动的关注度和影响力。[4]

四、结语

理想是人生航船驶向胜利彼岸的灯塔,信念是人生事业踏平千山、克服万难的动力源泉,因此,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三观”成型的关键期,高校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做好理想信念的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人生定位,做好事业规划,看待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祖国的关系,从而能够活出精彩的人生,立足专业面向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思政大学生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