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正抑瘤汤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1-01-15李书剑黄宝生

陕西中医 2021年1期
关键词:扶正生存期尿道

李书剑,黄宝生

(1.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沈阳110031;2.辽宁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沈阳110000)

近年来,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早期临床症状与前列腺增生相似,一经确诊,即为中晚期,随之失去手术根治的最佳时期[1]。PCa为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临床在前列腺切除术后需进行化疗治疗,但对患者的免疫细胞损伤较大,显著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因此临床常以内分泌治疗为主进行保守治疗[2]。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当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术后患者极易出现尿路梗阻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prostatectomy,TUPKP)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其微创、疗效确切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术后并发症依旧是临床研究重点[3-4]。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目的已不再为消灭病灶,更重要的是抑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中医药治疗在这方面独具优势,能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扶正抑瘤汤对晚期PCa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晚期PCa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42例晚期PCa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西医[5]及中医[6]晚期PCa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前列腺穿刺活检或病理检查确诊;②知情同意,自愿参与;③前列腺腺体不完整;④临床分期在Ⅲ期以上。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泌尿性疾病者;②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合并其他肿瘤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1),观察组年龄47~82岁,平均(64.52±6.23)岁,病程1~3年,平均(2.13±0.86)年,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25例,心血管疾病26例;对照组年龄46~83岁,平均(64.59±6.27)岁,病程1~5年,平均(2.34±1.07)年,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29例,心血管疾病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TUPKP治疗,采用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和影像系统(日本奥里巴斯提供),给予常规盐水冲洗,使用尿道探子扩张尿道至26 F,进镜后观察患者尿道结构变形处,观察肿瘤侵犯部位,切除前列腺组织。并修整前列腺两侧叶、尖部、中叶,疏通尿道,并切除肿瘤侵犯组织,术后经阴囊纵膈切口鞘膜囊内切除双侧睾丸,术后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并给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

1.2.2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扶正抑瘤汤,汤方组成:炒谷芽、虎杖、茯苓、黄芪各30 g,白术、砂仁、枳壳、绿萼梅各20 g,白花蛇舌草60 g,党参、半枝莲、生薏苡仁各40 g,厚朴18 g。随症加减:气虚严重者将黄芪用量加至60 g,另加山药30 g;血虚严重者加鹿角胶6 g,当归15 g;阳虚严重者加菟丝子、干姜各15 g,制附子9 g;阴虚者加熟地黄、枸杞子各30 g;湿热严重盛者加黄柏6 g,车前子15 g;气滞者加香附、陈皮各15 g;血瘀者加虫、川芎各15 g;痰凝滞者加浙贝母、陈皮、茯苓各15 g,半夏10 g;疼痛严重者加制附子9 g,延胡索、姜黄各15 g;清水煎服,每剂煎至200 ml,早晚温水送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期(TTP)。②根据文献[7]评估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包括血尿、尿道梗阻和骨痛症状,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重度-6分,中度-4分,轻度-2分,无症状-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采用生存质量测定表(QO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从社会关系、生理、心理及环境领域等4项条目对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计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免疫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体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8+水平。④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残余尿量(RV)和最大尿流率(Qmax)变化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期比较 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期为(36.59±3.25)个月,TTP为(31.26±3.27)个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期比较(月)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QOL评分比较 见表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QO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QOL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V、Qmax、PSA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V、Qmax、PS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V、PSA水平显著降低,Qmax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RV、PS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Qma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V、Qmax、PSA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比较 见表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和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的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出现术后膀胱刺激征1例,呕吐2例,对照组出现术后膀胱刺激征1例,呕吐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3%略高于对照组2.82%,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7,P>0.05)。

3 讨 论

PCa患者临床症状均不明显,针对晚期PCa患者,临床常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化疗、药物治疗等,其中,化疗主要通过消灭癌细胞,达到抑制其繁殖扩散的目的,但仍存在化疗方案复杂,疗效有待评估等不足[8]。中医将PCa归入“劳淋、尿血、癃闭、积聚、癥瘕”等范畴,认为患者体内正气虚弱,外邪更易侵袭机体,导致正气亏虚,疾病进入进展期。邵继春等[9]研究中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PCa疗效显著,可显著抑制肿瘤相关细胞的增殖。晚期PCa患者病程长,正气不足,脾气亏虚,因此临床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10]。

正气不足主要是因为积症引起,因此临床治疗因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而祛邪实则为抑瘤[11]。近年来研究[12-13]表明,部分中药有免疫调节作用,扶正抑瘤法有补脾益肾、扶正固虚、益气养阴、利尿通淋、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之效。本研究将扶正抑瘤汤应用在晚期PCa患者中,汤方中茯苓、绿萼梅、厚朴、白术有和胃健脾,理气疏肝之效;枳壳有消积化痰、破气之效;党参、白花蛇舌草有利湿消痈、养血生津之效;砂仁、薏苡仁有利湿散结、温脾理气、清热解毒之效;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化痰破气、利湿散结之功[14]。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生存期和TTP均优于对照组,与张宇等[15]研究结果相似,表明扶正抑瘤汤可显著改善晚期PCa患者生存期及TTP。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且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扶正抑瘤汤可有效降低晚期PCa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可知,治疗后观察组的RV、PSA水平低于对照组,Qmax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扶正抑瘤汤的应用,可显著改善晚期PCa患者排尿情况。此外,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扶正抑瘤汤可显著改善晚期PCa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因为白术可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亚群,进一步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中细胞因子的改变,而白花蛇舌草可增加白细胞吞噬功能、半枝莲可抑制肿瘤生长,进一步提高免疫水平,黄芪中的毛蕊异黄酮有抗氧化、抗癌作用,能增强患者抗病能力,虎杖可降低化疗副作用,薏苡仁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进一步增强机体免疫力。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3%略高于对照组2.82%,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扶正抑瘤汤的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扶正抑瘤汤可显著改善晚期PCa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排尿情况,抑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免疫功能水平和生存质量,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扶正生存期尿道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男性急性钝性尿道损伤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陌生的尿道肉阜
画说中医
尿道损伤诊治及合并症防治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