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联合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21-01-15杨峥,高静
杨 峥,高 静
(1.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2.西安市周至县中医医院,陕西 周至 710400)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颈椎病发病逐年上升并且是趋于年轻化,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颈椎病的42%~60%[2]。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导致脊神经根受到压迫及化学性刺激[3],从而引起了神经根支配区域的一系列障碍,临床表现为颈肩痛和颈部发僵,伴有上肢疼痛或麻木。治疗上,现代医学疗效比较满意的包括臂丛神经牵拉治疗、颈椎间孔神经阻滞以及超声电导靶向透皮给药等治疗方法[4];传统医学中的中药、穴位埋线、针刀治疗、针灸推拿、灸法等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5-7]。本研究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主要探讨神经阻滞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69岁,平均(47±14)岁;病程0.6~1.8年,平均(1.2±0.5)年。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7~65岁,平均(49±11)岁;病程0.4~1.8年,平均(1.2±0.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及纳入标准:采用2010年《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8]的标准:表现为麻木、疼痛等根性分布的症状及体征;臂丛牵拉试验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查体显示为阳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CT基本相符。凡符合上述标准,一经确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均可纳入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神经阻滞联合埋线疗法。所有患者第一步行神经阻滞疗法,第二步行埋线治疗,其中神经阻滞1周治疗1次,埋线2周治疗1次,共治疗4周。①神经阻滞疗法:取穴:患侧病灶对应的神经根棘突下旁开2 cm处。用药:曲安奈德注射液1 ml∶40 mg×1支,生理盐水10 ml∶90 mg×1支,维生素B12注射液2 ml∶0.5 mg ×1支,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0.1 g×1支。具体操作方法:配药:先拿1 ml的注射器吸出0.1 ml(4 mg)曲安奈德注射液注入10 ml生理盐水中备用,再拿10 ml的注射器吸入1 ml的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的维生素B12注射液,然后再和带有曲安奈德注射液的生理盐水一起混合至10 ml,最后用10 ml注射器吸入混合液8~10 ml,更换成7号穿刺针头备用。定位:先找到患侧病灶对应神经根的棘突,在棘突下旁开2 cm处用定点笔(紫药水)定点,再用小棉签蘸艾尔碘常规消毒,消毒面积直径约为2.5 cm左右,用消毒干棉签脱碘。具体阻滞方法:将吸入稀释混合液注射器针尖垂直于消毒皮肤表面,快速进皮,缓慢进针,针尖到达横突骨面,有抵触感时即可,如果回抽无异常,将液体缓慢推入后出针,用无菌敷料按压针孔不出血为止。②埋线疗法:取穴同神经阻滞疗法,加用患侧肝俞、肾俞。消毒:小棉签蘸艾尔碘常规消毒,消毒面积直径约为2.5 cm左右,用消毒干棉签脱碘皮肤表面。具体操作:将备好的2 cm羊肠线,用9号消毒无齿镊子穿入9号埋线针,线体仅穿入埋线针体的1.5 cm深处左右。右手持针,左手食中指固定穴位迅速破皮,皮下缓慢进入,到达横突骨面时,提到回旋肌(多裂肌)层面推线,推线结束后,迅速将埋线针退出,然后快速按压住针孔直到不出血为止,再用创可贴贴敷针孔。若创可贴过敏者30 min后去掉,无异常反者2~3 d取掉,埋线后患者埋线局部会有胀痛、抽痛、沉痛等不适感,这是埋线后异物刺激的反应,一般无需处理,3~5 d后减弱或消失。
1.2.2 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颈夹脊穴、大椎、天柱、后溪。操作方法:将穴位处的皮肤消毒后,使用一次性的华佗牌30号2寸不锈钢毫针进行针刺,施以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1周治疗6 d,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VAS评分[9]:VAS评分是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评定个体疼痛程度,采用10 cm长 度 标 尺,两端(0~10)分别表示0~10分,0 分:无痛;1~3 分:轻微疼痛但能忍受;4~6分:疼痛且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7~10 分:逐渐增强的疼痛且不能忍受。
1.3.2 日本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量表[10]:①颈肩部疼痛与不适:没有为0分,时有为2分,常有或有时严重为4分,常很严重为6分。②上肢(手)疼痛与麻木:没有为0分,时有为2分,常有或有时严重为4分,常很严重为6分。③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为0分,颈肩部疼痛但无颈椎的运动受限为2分,颈椎活动未受限,仅有上臂的疼痛或者颈肩部疼痛同时伴有颈椎的活动受限为4分,同时具有上臂疼痛和颈椎的活动受限为6分。④臂丛牵拉试验:阴性为0分,颈肩疼痛不适加重为2分,颈肩及上臂的疼痛麻木加重为4分。⑤腱反射:正常为0分,减弱为2分,消失为4分。⑥感觉:正常为0分,轻度减退为2分,明显减退为4 分。
1.3.3 ROM评分[11]:1分:完全没有影响日常生活,颈椎活动不受限; 2分:较小影响日常生活,颈椎活动稍有受限; 3分:极大地影响日常生活,颈椎活动明显受限; 4分:颈椎活动基本不能。
1.4 疗效评定标准[12]痊愈:颈椎部位的疼痛或者麻木感消失,且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消失,肢体可自主运动;显效:颈椎部位的疼痛或者麻木感消失,且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臂丛试验消失,肢体可进行基础运动;好转:颈椎部位的疼痛或者麻木感减轻,椎间孔挤压和臂丛试验改善;无效:临床表现和诊断性试验无改变。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4周时治疗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4周时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M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颈椎活动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M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临床表现以头痛、肩颈酸痛、颈部僵硬为主,伴有相应肢体麻木疼痛及功能受限,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较为不利,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13]。在临床上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使大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得到痊愈或缓解。所以目前仍以保守治疗居多,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针刺、牵引、推拿、拔罐、艾灸、牵引、功能训练等,但治疗的过程相对复杂,治疗的时间较长,治疗的次数较多,以致患者依从性差。该病在中医学属于“筋痹”“痹证”的范畴,中医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其中肝血亏虚、肾精不足,导致筋骨失于濡养为本,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瘀血阻滞经络为标,治疗上应标本兼治。
临床研究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为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及韧带肥厚,刺激或压迫神经根,继而引起神经根水肿,形成继发性炎症损害[14],出现根性分布的感觉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手部相应的小肌肉萎缩[15]。因此消除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单一的神经阻滞疗法在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根性疼痛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远期疗效稍差,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持续刺激和疗效持久的独特优势。在病灶相对应的神经根埋线,可促进局部无菌性炎症介质的吸收,加速血液循环,使颈椎周围组织、脊髓、神经根得到充分营养,从而消除颈项及肩部疼痛和肢体的麻木。同时配合肝俞、肾俞二穴,即可以滋补肝肾、又可以强筋壮骨,起到治病求本的作用。我们在长期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中发现:①将2 cm羊肠线穿入9号埋线针针体1.5 cm深左右刺入穴位的情况下,一方面避免了镊子与埋线针体的接触,极大的降低了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羊肠线呈U型埋入穴位可加大穴位的刺激强度,增强临床疗效;②埋线深度直达横突椎板骨面上的多裂肌层,临床反复实践发现将线体植入多裂肌层次时针感最强,疗效最好。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阻滞联合埋线的总有效率高于普通针刺,说明采取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埋线可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和体征评分、ROM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神经阻滞联合埋线的评分均低于普通针刺组,且在治疗4周后神经阻滞联合埋线的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和体征评分、ROM评分较普通针刺组治疗2周后更低,说明神经阻滞联合埋线在近期和远期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及活动功能方面均优于单纯普通针刺。
综上所述,神经阻滞联合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神经阻滞可以减轻或消除受压神经根的水肿,埋线可以巩固神经阻滞的疗效,两者联合起到长效针刺的效果,持续消肿、疏通经络、使受压的组织保持通畅,达到疗效持久目的。可使患者免受传统针刺的多次疼痛,减少就诊次数,提高临床治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