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咀嚼效率探讨
2021-01-15张小娥阮国宪
边 晖,李 华,徐 扬,余 跃,张小娥,阮国宪*
(汉中市口腔医院,陕西 汉中 723000)
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是一种义齿修复系统,按照生物功能原则开展工作,为义齿制定标准需求。拒绝效率是有效衡量功能恢复的主要指标,义齿使用期间拒绝效率的变化展示在义齿功能上[1]。基于此,我院尝试对牙齿患病人员实施BPS和传统全口义齿修复系统进行治疗,并且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人员,将其作为主要研究人物,开展临床实验研究工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50例无牙颌患者作为此次实验人员,根据患者牙齿病情以及诊断后制定治疗方案分成常规组(n=25)和与实验组(n=25)。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人员10例,女性人员15例,年龄51~69岁,平均(56.24±0.27)岁,病程1~5年,平均(2.35±0.62)年。常规组中患者男性人员11例,女性人员14例,年龄54~78岁,平均(61.35±0.62)岁,病程1~4年,平均(2.91±0.13)年。对牙列缺失患者可以采用BPS全口义齿修复系统联合传统修复系统完成治疗,并且所有治疗工作全部由高级医生操作实施,技工操作需要由主管技师操作,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确诊后制定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不存在任何统计学差异,可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BPS实验组使用两次印模去牙齿印模,结合BPS套件中存有的正中颌托盘与藻酸盐印模材料获取正中咬合状态模式下颌位关系[2]。在技工室中进行上颌架制作,通过光固化树脂材料落实个别托盘和上下颌堤制作。将BPS优质化配件为前提取得患者咬合关系,同时在患者口腔前庭内注射存在流动性的硅橡胶印模材料。指导患者口内外软组织自主运动,明确患者颌堤丰满度,标记好对应唇线和笑线位置。另外凝固硅橡胶印模材料之后,引进BPS专用面弓转移加工患者颌位关系,在操作架中进行排牙和蜡型制作,注塑处理和试戴。
常规组也是使用印模膏和藻酸盐完成2次印模。制作辣提确定垂直距离,使用吞咽法确定颌位关系,做好人工牙蜡型工作,注塑加工技术进行试戴[3]。两个小组的患者临床操作通过相同一名医师进行,同时安排相同技师落实技工操作流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牙齿疾病患者使用修复方式不同,生物性功能恢复效果不同,经过全口义齿修复治疗后,针对患者牙齿一个月、三个月和六个月咀嚼情况进行对比,完成义齿咀嚼效率测试[4],有效观察和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治疗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咀嚼效率测试吸光度值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咀嚼效率测试吸光度值对比()
组别 牙槽嵴低平 牙槽嵴正常实验组(n=25) 0.7251±0.0421 0.5124±0.0512常规组(n=25) 0.7705±0.0454 0.4455±0.0821 P P<0.05 P<0.05
在牙槽嵴正常中,采用两种全口义齿对于患者牙齿修复功能存在一定价值,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统计后发现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检测期点存在统计学意义所以P<0.05。经过三个月和六个月治疗后,吸光度值和一个月差异不存在差异,所以P>0.05。两种全口义齿可以很好的修复患者牙槽嵴患者咀嚼功能。牙槽嵴低平中两种修复效果不同,实验组高于传统常规组。
2.2 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分数(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分数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分数对比()
组别 满意分数实验组(n=25) 96.70±1.23常规组(n=25) 90.25±2.22 p P<0.05
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满意分数是(96.70±1.23),较常规组患者满意分数(90.25±2.22)大,(P<0.05)。代表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治疗方式的满意度高,便于凸显患者治疗质量。
2.3 对比患者临床治疗主观感觉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主观感觉对比[n(%)]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舒适度、牙齿咀嚼能力和固位稳定的感觉效果好于基础组患者,P<0.05。对于牙齿美观感与语音良好体验感效果和基础组患者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固位力和稳定性能够全方位提升义齿咀嚼功能,全口义齿固定和稳定的牙槽嵴情况进行解剖观察,为保证义齿固位力,确保形状稳定性,使得咀嚼功能有所恢复。可以使用BPS和传统形式治疗,发现两组患者吸光度值均有提升,并无差异性[5],则可以表明两种形式均可以提升患者咀嚼功能。不过对于牙槽嵴低平患者,BPS义齿咀嚼恢复程度高于常规组,可以更好的恢复患者咀嚼功能。对于两种患者全口义齿检测期点咀嚼物吸光度值后,发现表现存在差异性,在观察中,义齿修复一个月、三个月和六个月,吸光度值并未显著变化,则可以说明此种修复形式恢复效果比较稳定。而常规组中义齿修复一个月吸光度值最高,三个月和六个月后,数值不够稳定,呈现下降趋势,则表示常规组恢复效果低于实验组。另外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满意分数是(96.70±1.23),较常规组患者满意分数(90.25±2.22)大,(P<0.05)。代表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治疗方式的满意度高,便于凸显患者治疗质量。在两组患者的主观感觉情况对比中,实验组患者整体感觉好于基础组患者,治疗体验质量更加,P<0.05。基于此,我院尝试对牙齿患病人员实施BPS和传统全口义齿修复系统进行治疗,选择从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牙齿疾病患者作为临床实验人员,结合患者诊断情况以及确诊后制定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的常规组与BPS治疗的实验组,各25例。研究结果显示,BPS治疗义齿咀嚼效果更加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基于此在临床医学的全口义齿修复中要大力引进BPS治疗方式,一方面保证患者治疗之后牙齿具备良好的咀嚼效果,另一方面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6],增强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推动医学义齿修复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