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中的风险防范与管理①
2021-01-15王晓珑武超
王晓珑 武超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7;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7)
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现状使得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成为一个比较敏感的社会问题。社会舆论呼吁“学生体质健康不该成为学业的牺牲品”,高职院校应当依法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运动,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增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学生体育社团开展体育运动是目前各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体育社团活动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主开展的锻炼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及较好的锻炼效果。但在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常面临着运动伤害事故的困扰,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都面临着较高的体育运动风险和管理风险。教育部[1]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中应当加强体育运动风险的防控工作。因此,梳理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中面临的运动风险并加强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及其风险防范现状
1.1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现状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较为频繁,且呈现出如下特点:大部分的活动是由社团自主发起(见图1),活动的地点全部或主要集中在校内(见表1),活动的场所较为固定,但以学生自行安排为主(见表1),通常情况下,学生自备器械与装备参加活动(见图2)。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项目种类丰富,除球类(橄榄球)、田径类、操舞类之外,还包括格斗类(拳击)、户外类(定向)、棋类、民俗类(龙舟)、电竞类项目。学生参加的社团活动形式以运动项目的技能学练和社团表演节目的排练为主,过半的学生体育社团每周至少能开展1次活动(见表2),大部分体育社团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为31~60min(见表2)。
表1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举办地点与场地情况一览表(n=194)
表2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频度与时间的情况一览表(n=194)
1.2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中的风险防范情况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呈现出安全保障少的特点,可从两个方面梳理其潜在的风险,一是从学生成为会员的过程,二是从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
学生成为会员的过程中,体育社团主要面临着不掌握学生身体健康信息的风险。体育社团在招募新会员时常设置的入会条件有:对该社团的运动项目感兴趣,有时间参加社团的活动,能够缴纳相应数额的会费。这些前置条件对拟入会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做相关要求和限制,尤其是缺失关于学生心脏健康方面的信息。经调查发现,各体育社团不与拟入会学生签署免责协议书,也不要求拟入会学生提供有效期内的个人体检材料、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材料。在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体育社团主要面临着风险应对措施匮乏的问题。开展社团活动的流程一般是:社团骨干编写活动方案和经费预算、安全预案,交由社团指导教师签字,后交由社管部门集中报备审批。从体育社团活动发起者的统计情况来看,社团是活动组织的主力,社团骨干是主要策划者,他们的安全管理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是一大风险源。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社团活动的报备需要指导教师知晓并签字,但指导教师并不是每次都参加社团活动,指导教师缺席社团活动,无法进行现场监督与管理也是一大风险源。体育社团活动一般是在校内举办,各体育社团一般是自行安排活动场所,由于各校的场馆设施有限,部分活动被迫改期或改到广场、教室、食堂等地点举行,活动场所不符合体育项目要求也是一大风险源。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学生在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时所使用的器械与装备大部分是由学生自己准备并且普遍缺少运动防护装备,这其中有些装备是自己购买有些是租借来的,不能保证都符合运动项目要求及自身需求,这也是一大风险源。体育社团的活动都是围绕所依托的运动项目展开的,其中不乏一些强对抗性、高风险性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学练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加之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频度较高,活动持续时间多在1h左右,客观上又增加了一大风险源。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社团活动申请时制订的安全预案大多无法执行,在开展活动时没有指定专门的安全员,也没有配备专门的急救箱,当会员受伤时,小事故一般会自行处理,大事故也仅是报告指导教师。
2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中的风险类型及成因
目前,学界对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中的风险类型研究比较成熟,借助法院对相关伤害事故案例的判定基础,对社团活动风险成因的认知也比较统一。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风险主要是责任风险,高校承担着无法推卸的管理风险,学生承担着自甘风险。
在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定性方面,学者刘红[2]认为,高校体育活动风险是指大学生在校内体育活动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活动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大学生对环境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使之决策行为与主客观现实不符,从而导致的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其中,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是高校体育活动的七大类型之一,因此可以认定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风险是高校体育活动风险的一部分。董焱[3]在研究中指出“高校与学生社团之间是明确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因为学生社团是在学校团委或体委等部门的管理下展开工作,从法律上讲学生在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中受到伤害,应属于校方责任的伤害事故。
在学生体育社团的风险类型划分方面,学者刘红将学校体育活动风险类型[2]分为责任、人身、财产等3个风险。董焱[3]在研究中将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分为高校责任型、学生责任型、混合责任型及意外事故等四大类型。
在学生体育社团的风险归因方面,学者刘红[2]认为高校体育活动风险主要来源于环境和行为两个方面。学生体育社团的人员风险包括学生和管理者两部分。学生风险主要是:(1)体育知识缺乏;(2)活动过程中发生学生打架等暴力风险;(3)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4)学生观看比赛,情绪激动,产生混乱;(5)学生自身体质状况风险;(6)学生在活动中受伤。管理者的风险主要是:(1)缺乏对社团活动的管理;(2)无社团管理经验;(3)缺乏安全意识;(4)管理能力低。学生体育社团的环境风险包括环境和场地器械两部分,环境风险主要是:(1)自然界不可抗力的因素;(2)其他意想不到的非人为因素影响。场地器械风险主要是:(1)自备器械不合理;(2)体育活动场地太小。
图1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发起者情况(n=194)
图2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器械与装备情况(n=194)
董焱[3]在已有的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基础上指出学生在体育社团活动中的事故应遵循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和自甘风险原则进行界定。其中,高校责任型的伤害事故发生中高校的问题在于:(1)安全保障制度不完善;(2)场地设备问题;(3)风险应对能力不足。高校教师的问题在于:(1)缺乏责任心,安全意识不足;(2)未合理安排场地器材;(3)自身专业水平不够;(4)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另外,学生责任型的伤害事故发生中学生的问题在于:(1)未正确评估自身的状况;(2)对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3)对周围环境未做正确评估;(4)缺乏风险应对能力。
3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从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研究的已有成果可得出,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风险来源于环境和行为两个方面。现有的事故判决案例证明,不论依据何种原则进行裁定,高校都会成为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主体,即使仅是道义上的责任也要对学生进行部分赔偿。因此,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对学生、学生体育社团的教育与管理职责,杜绝不当及过错行为的发生。
3.1 完善体育社团活动的风险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强化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制度,修订本校的社团管理办法。在体育社团的注册与年审资格方面应设置应对安全风险的条件,各社团应设置活动安全员岗位来具体负责社团活动的安全,同时要求社团骨干和安全员必须参加相关急救技能培训课程并通过考核,还要为每个获得注册资格的社团提供安全急救箱,在社团年审时要检查急救箱的使用、保管与物品的补充情况。在体育社团招募会员方面应添加收集拟入会学生健康档案信息的要求,各社团应收集拟入会学生的体检信息、人身意外保险信息,做到较全面地了解拟入会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各社团还应充分详细地向拟入会学生介绍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锻炼安排及存在的安全风险等情况,在拟入会学生充分了解上述情况的基础上与其签署免责协议书。在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方面应添加落实安全预案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的相关要求,各社团活动在开展时要在活动现场配备多名活动安全员,配置好安全急救箱,同时要对指导教师到场指导的情况进行硬性规定。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购买校方责任险,并据此制订学生体育社团风险防控工作方案、学生体育社团伤害事故应急处置办法。
3.2 开展专业化的安全教育培训
高职院校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高职院校团委应根据校内体育社团的数量及活动内容切实编制培训计划,主动协调其他各职能部门对社团管理人员、社团指导教师、社团学生骨干、社团安全员进行安全风险防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由校医院负责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急救、包扎急救等技能课程。由校保卫部门负责应急处置能力培训与演练,每学期均开设2~3期培训课程,要求社团的指导教师、社团骨干和安全员必须参加培训。由校体委部门负责体育锻炼安全知识、体育竞赛活动风险应对培训,每学期均开设1~2期培训,着重阐明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当中存在的意外风险,切实提高体育社团骨干的体育知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3.3 加强体育社团活动的场地器械管理
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时还面临着来自活动场地与器械方面的风险,高职院校管理部门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来降低社团活动风险的发生概率。一是按照教育部关于配置场馆设施及器材文件的要求配齐相关运动设施,做到安全有保障。对需要学生自行准备的器械装备提供专业的指导,鼓励学生购买符合“目录”要求的器械与装备。二是统筹安排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场地,确保社团活动都能在专业的运动场所内进行。在学期初收集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时间与场地需求信息,协同教务处与场馆管理部门共同制订体育社团活动场地安排表并予以公示,以确保各社团每周有1h的使用时间。此外,还要建立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的使用、保养台账本,要求学生体育社团做好活动记录,便于及时对相关设施进行维护,切实降低社团活动的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