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2021-01-14刘锋

民族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语文教育小学教育

刘锋

摘 要:中华上下五千年孕育出璀璨的中华文化,其内容凝聚了先辈的智慧,是我中华之瑰宝。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过程,便于学生更好地接纳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语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小学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导中,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让小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让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并吸收接纳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一、咬文嚼字,感受文字之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学生不认识的字,教师需要进行读音标注、引导朗读、笔画分解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文字,而一些文字的字义有很多,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有些字还具有典故,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认识字的时候,加入一些趣味性的讲解,让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文字之中,在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小学五年级上册所学的第一篇文章《白鹭》中,就有很多的新字出现,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不能局限于该字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意思,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在一字一句中体现,文章《白鹭》中的“蓑”就在中国很多的诗句中出现,“蓑”这个字,在柳宗元的《江雪》之中就有提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教师在讲解文字时,便可以将文字在其他地方的用处举列出来,让同学想象这个词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在学生专注思考之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与典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说文解字时,也可以引用文字的演变,讲解文字的演化过程,将文字从甲骨文进化到如今的现代文字的过程逐一展示出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致并且也能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二、活用故事,领略文化之美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至今,自然会有很多的名人故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很多关于古代名人的故事,比如在小学五年级教材中出现的《将相和》,教师讲课过程中可以将《将相和》的故事先大致的讲一遍,再带领学生进行细读,在《将相和》的故事中,就有成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的典故,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进行着重介绍,让学生能够沉浸于《将相和》的氛围之中。课本出现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讲到牛郎织女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故事情节安排,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是七夕佳節的载体故事,也是一段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那么,教师在讲解相应的中华传统故事时可以灵活安排,针对于小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这个特点,可以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包装或者组织课堂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欢乐之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而语文教材中关于古人古事的文章是比较多的,教师需要做足准备,在讲课时展露自身知识储备,让故事变得生动形象,用充满趣味的故事带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小学生推开历史的大门,去领略历史故事中的文化之美。

三、引入典籍,感受智慧结晶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众多的文化经典名著,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推荐,而适合推荐给小学生的经典作品有很多,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等,这类作品语言短小但内容丰富,对于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正确的指导方向,是中华经典著作之中的经典,但在中国传统经典著作中,并不是很多作品都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一些复杂的、晦涩难懂的就不能推荐给小学生,比如《易经》这类书籍。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程度有限,对于一些文学作品并不能更好的理解,但他们往往会对于充满韵律的诗词会很感兴趣,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个特点,推荐唐诗宋词等一些关于诗歌的作品给小学生阅览。而对于这些经典著作,教师需要去鼓励并支持学生阅读,可以邀请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或者组织班上同学构建一个阅览角,让同学们在闲暇的时光内也能阅读书籍。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认识了一定的文字,并且也有一定的认知,那么《孝经》这本著作就十分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他的内容简单,而五年级的小学生能更好的吸收《孝经》中的内容,并且,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来推荐相应的传统文化典籍,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此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平时的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也可以接触到一些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

四、文化活动,体验文化之乐

中华传统文化有太多的传统节日,教师在任课时,也可以根据传统的节日讲出其载体故事,通过典故、活动来让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比如为了纪念屈原而诞生的节日端午节,在端午节即将到临的时候,教师便可安排端午节活动,在活动中讲解屈原精神所在,同样的,其他各类型的节日也可以开展感悟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华文化传统节日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传统节日体验和介绍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吸收传统文化知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可以让课堂氛围开放且时刻充满活力。

五、古今结合,阅览经典画面

在科技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会大量的运用到多媒体展示柜,这样一来,教师可以结合古今,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小学五年级中有一个单元是讲解到中国四大经典名著里节选的故事,教师可在多媒体展示柜上展示中国四大名著一些插画、影视作品等,可以播放《三国演义》的火烧赤壁的经典画面,讲解诸葛亮为何而草船借箭,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带领学生进入到四大名著的故事情节中,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后主动的翻阅四大名著,了解书中的故事。

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每一代人的传承,教师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之中,让小学生能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进而培养当代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涵养,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孕育出强大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施晓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之我见[J].试题与研究,2021(33):89-90.

[2]王亚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家长,2021(29):185-186.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语文教育小学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