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东省优秀舞蹈作品创作风格特点

2021-01-14卢慧

民族文汇 2021年10期

卢慧

摘 要: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自10月21日于广州市正式开幕,全国各地的优秀舞蹈剧目吸引了全国线上线下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该展演活动自第十届为始,为促进展演中的优秀作品更上层楼以及提供分析和探讨舞蹈创作发展趋势的平台,每场演出后专家都与主创团队开展深入细致的专业交流,各抒己见,肯定优异成绩的同时也辨析艺术表达的多种可能性。身为地方院校舞蹈教育者代表之一,笔者极其幸运的跻身于此展演专家队列之中。不仅享受到舞蹈作品的视觉盛宴,而且饱闻专家们对于艺术创作观念上的真知灼见。高密度的观摩和研讨,激发出对广东省舞蹈作品创作舞蹈艺术更多、更集中的思考。

关键词:舞蹈展演;广州舞蹈;作品创作

一、广东省舞蹈作品分析

(一)东西方艺术语言的融合性

广东舞蹈学校的教学水平在全国舞蹈教育内的地位始终位列前茅,并得到了行业内普遍认可。舞蹈作品在此展演之前也有《风雨红棉》、《沙湾往事》等专家认可、市场叫好的优秀舞剧作品,对广东舞蹈艺术品质、艺术气象的认知,在此次集中观看了广东舞蹈优秀的作品后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是《彩云追月》这个小作品,如果说上海的特点是精致、小资的腔调,那么广东这座城就是这个舞蹈作品所综合呈现出的轻松、轻快和惬意。这部作品从传统古典芭蕾强调开绷直、欧洲宫廷舞蹈华丽浪漫的审美中脱胎而出,体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舞蹈风格,以独特的舞蹈形式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彩云追月》将芭蕾舞和广东传统音乐相结合,有意识地向观众表达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中国人说柳树,寓意着留恋、惜别;说月,是与家、与和合的愿望相关,作品融合东西方艺术语言的方式使舞蹈《彩云追月》具有了独立的当代芭蕾舞作品艺术价值。这部作品还具备更广、更受欢迎的国际受众群文化交流价值。长期以来作为文化使者,院团或院校或被动或主动、或多或少地开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化推广交流的工作,以艺术的感染力、用最快的方式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在这些工作中曾听到最有触动的建议,是多去尝试将东西方艺术门类相结合来进行艺术创作。以这些长期从事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专家的经验,这样进行交流远比学演西方经典舞蹈作品效果好,也远比呈现单一中国舞效果更好。这是因为,选择融合的方式,首先释放出一种认可对方文化的友善姿态。

(二)舞蹈语言设计和编排的高度提炼

作品《旗帜》,将我们带回到那段苦难的时代之中,让我们看到颠沛流离的人民和旗帜下觉醒的、以张总指挥官为代表的伟大的英雄人物群像,呼唤出我们内心对英雄对革命初心以及对信仰的崇敬之情。芭蕾舞训练出来的舞者从线条的优美,到空中造型的稳定、规范程度,其能力远远超越其他舞种的表现。以轻盈和纤细、华丽和浪漫为美的古典芭蕾要转换到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旗帜》,我们观赏到一股强烈雄壮之风的作品背后,一定是充满了导演、演员们倾情地劳动与付出。

在这部舞剧中,不同工种的主创们对艺术要求十分细致。例如剧中张总指挥演讲后的掌声音效,听觉上是从观众席后方传递过来的,将观众带入演讲人所在空间,营造出环境的真实感;而雨声音效就给的是前区、两侧为主;虽然是革命题材的舞剧,从服装裙子的长度、裤装的面料和款式设计上,除了一场旗袍,其他场次尽可能地体现出轻盈感,突出肢体清晰的线条。

认真看过节目单之后发现,舞剧观看的理解和剧情简介似乎略有不同。观看的理解是上半场第一段通过表现广州起义军民英勇作战、首战告捷。舞剧雄壮的气势风格得到定位充分后,它的叙事连续两段、每段息光前所发生的事件都是以挫败感结束:一次是大量参加起义的革命者牺牲,一次是工作思路不统一产生内部矛盾,原本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不欢而散,总之,传递出“主人公所处形势很被动”的信息。从心理上不断加压让人物内心推向绝望,这样的设计带来紧凑感,使张总指挥官这个人物充满魅力,带动起观众好奇的心理关注他命运的走向。这也使舞剧结构摆脱芭蕾舞剧程式化的束缚,增加舞剧流畅度。

除此之外,舞剧舞蹈动作设计方面全剧几乎没有出现一个无效的词或句,让人感受到一个成功和一个成熟的导演,他们在塑造人物、营造氛围、表达意象时舞蹈语言设计和编排的高度提炼和绝对准确、有效,这种功力令他们的作品舞蹈观赏性极高,可以说达到妙的境界了。

(三)舞蹈结构的风格多样性

第三部舞剧《岭南秋雨》,看完之后方知娓娓道来也很好,舞剧结构的风格多种多样,有的是烧开的水,扑腾扑腾的;而《岭南秋雨》更像是高温的油,面上平稳走线性结构,而内里不时爆发出的炽热情感,则以最强音诉说出第一代共产党人在革命初期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艰辛往事。舞剧克制地缅怀着壮烈牺牲的英烈。该剧的舞美在十条长板上做足了文章,每个切换和变化与舞剧内容紧密配合做出了丰富的艺术表达;除此之外,舞剧的审美追求,竟然统一到了每一位群演,四位主演从表演到技术就都是高手,但全体群演轻、飘、流畅,整个上半场几乎听不到演员们脚步落地的声音,足以说明院团演员整体水平的优秀。这部作品是为数不多、不拿音量来轰炸、振奋观众神经的红色革命题材舞剧,时不时还飘荡出一曲轻快婉转悠扬的粤调,地域风格浓厚,为这个严肃的题材增添了从容和松快感。

二、强调舞性,突出表现舞蹈本体

经过数天来对广东舞蹈作品的观摩与学习,更强化了我对广东舞蹈人艺术追求的理解——广东舞蹈作品会很强调舞性,舞蹈本体的突出表现比叙事更重要。“杵在原地一眼万年、穿越宇宙星河”的表达方式在这里绝对无效;其二是与现代舞技术相融合的特点。因为有着最早成立现代舞团的历史,也由于现代舞是可以通过充分解放其肢体的训练来展现优势,民族舞蹈语汇在这里经过融合呈现出鲜明的当代舞风格,广东舞蹈在本次展演中呈现出用最现代的肢体表达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追求的趋势。

三、从舞蹈专业需要,走向以舞蹈为教育手段

没有浓厚的古典舞、民间舞风格好不好呢?诚如潘志涛老师所言“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就都是当代舞没有自己民族的舞蹈了?广东本土的舞蹈文化呢?”潘老师作为舞蹈教育家、艺术家,更关心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此一问,问出了对艺术功能的探究。各异的艺术流派和各异的艺术作品千帆过尽,或许我们可以去关注一个“大舞蹈教育观”——让舞蹈从单纯的舞蹈专业需要、从艺术家个性彰显的诉求,走向以舞蹈为教育手段,“让人成为人”(席勒)。此境界如若实现,会不会更好?

四 、院团文化作品传统和当代定位的选择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职业教育是强调紧密对接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因此作为职业教育中一员,格外关注行业院团文化作品的发展动态以及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多年来主动参与艺术生产之中也做出了较有成效的尝试。从2007年参与湖北省宣传部出品项目、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至学院原创舞剧《洪湖水浪打浪》,经历三年创作、排练,在参加完第四届湖北省艺术节并获得了湖北省楚天文华大奖。带着在舞剧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思考,来观摩这部舞剧,对主创团队和参演演员充满了敬意。我们主创在传统和当代定位选择上的困惑、挣扎,在《醒狮》这部舞剧中全然不见。这部剧在安全的范围内做出了最大的突破。数年前在北京观摩这个作品时,印象中武术的风格浓重;展演再次观看,此版本舞性明显、充分提升,并和武术的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巧妙体现出高超的技术难度;在导演精心设计下,将舞美场景和舞蹈的形式美感充分进行了发掘,视觉上的形式变化之丰富,让人目不暇接;舞美以夸张的手法向观众传达艺术意向,舞与物之间寻求到了一种空间表达的语言性。我想这个作品不仅本地观众喜爱,一定也是地方政府高度认可的一部舞剧。因为它将广东地域民俗文化极其自然地按照剧情的推进、合情合理地带入舞剧表现之中,分寸把握恰当,娴熟地避开了为舞而舞、为地域化而刻意为之的雷区。作品呈现出恢弘和利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价值的舞剧作品。

五、结语

结文之时,无论用什么语言。数代人过去,只要他们还能跳着以月亮暗喻渴望團圆的舞,我们的文化内核就会还在;时光悠远我们无力企及,但有广东土地上的这些舞蹈人的努力,至少这一代人、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一定只会让它得到继承,得以兴旺,绝不会让它消失。广东舞蹈人终会将舞蹈事业耕耘出更优异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