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检查流程及隔离防护措施
2021-01-14何刚
何刚
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之后,在临床诊治中发现胸部CT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CT检查室成为了医院内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直接接触患者的高危场地,CT室内的医师以及护士也成为了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的医护人群。在这种情景下,为了进一步保障病患的检查结果精度,降低在CT室内的滞留时间,防止出现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情况,本文针对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CT检查工作流程以及实际的隔离防护措施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检查;流程;隔离防护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检查流程概述
新型冠状病毒不但拥有着较强的潜伏期,并且传染性相对较强,发病较为隐秘,容易感染绝大部分人群。为了进一步防范普通病患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并降低CT室内的医师和护士感染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概率,院方需要针对CT检查工作流程进行持续的优化。具体而言。经过发热门诊诊治的病患,需要由陪同检查的人员进行完善的电话登记,并通过院方内部专门建立的通道到达发热患者专用的CT检查室。在普通门诊进行登记的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必须要询问是否出现与有关的流行病学史,如果患者告知确实存在流行病学史,则需要将至分配到发热患者专用的CT室内进行检查,无任何流行病学史以及发热症状的患者则可以分配到普通的CT室等进行检查。在CT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医师发现了出现疑似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况需要立刻停机,并按照指定的科室工作流程在指定的地点脱下防护用品,并进行手部消毒之后,离开检查室,随后通知消杀人员按照既定的消毒杀菌工作规范进行床面、地面、空气等方面的全方位消杀处理。在完成新型冠状肺炎病毒CT检查之后,使用过后的防护用品以及病患所用的一次性床单,需要视为带有感染性的医疗废品,在其放入到指定的医疗费用垃圾桶之后,由院方安排的专职人员进行密封、转运处理。发热门诊的病患专用的CT室需要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调配方案。
2、新型罐装肺炎病毒CT检查工作中的隔离防护措施
2.1组建放射科室疫情防控工作小组
由于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较为凶猛,为了保障CT检查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身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诊断过程中的一线位置的防射科科主任,需要在发挥其领导作用的前提下,组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负责统一向小组内下达院内及上级部门的各种政策、文件,并协调与各科室之间的工作,针对放射科内部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全面的部署。CT室内的医护组长、住院总负责、耗材申领库主管等人需要吸纳到放射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中,CT的医生组长需要掌握并持续学习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影像学有关的知识学习,尤其要重点关注在胸部CT特征影像方面的识别知识学习。而CT室技师长则需要全面掌握有关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胸部CT扫描操作中的规范及参数设置,并对在岗操作技师的消毒工作给予指导。CT室护理组长则需要在积极配合技师长的前提下,宣传院方有关新型冠状病肺炎感染等方面的工作指示,并安排指导技师、护士针对CT科室进行全面消毒并进行全面的记录。
2.2制定完善的CT检查工作人员操作流程
根据目前我国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防控各方面文件看来,发热患者需要院方配置专门的CT扫描仪进行检查,如果受制于医院条件则需要进一步提高CT扫描仪的消毒防护措施力度。在CT检查的过程中,CT检查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清洁通道,到达CT室内设置的清洁区域,在完成手部消毒工作之后逐一佩戴安全防護用品,最终进入到发热门诊专用的CT检查室开始工作,并定时实施消毒处理。在进入操作室之后,操作人员需要优先针对CT操作室和检查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以及地面的消毒,随后进行开机扫描工作。在每位患者的CT扫描检查工作之后,需要针对CT扫描设备、各种物体表面、地面、空气进行全方位消杀处理,继续进行下一个患者的检查。针对疑似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需要安排专用的扫描序列实施螺旋扫描的方式,并将管电流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开启,进行个体化的管电压设置,通过这些操作的落实确保能够获得发热患者胸部精准的CT图像。
2.3隔离防护装置的全面配置
医学领域中的标准预防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但我国是在2003年之后方才引入这一概念。在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检查工作的过程中,隔离防护也是疾病救治的重要过程,放射科人员在进行患者CT检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二级防护标准进行操作。以各种院内的隔离技术规范为基础,实施预防隔离操作,将一次性的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隔离衣等安全防护设备依次进行穿戴。院方需要从CT室医生和护士暴露风险级别出发,安排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以及护目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的各种条例,对于接触疑似或者是确诊患者的医师,需要使用飞沫、接触和空气隔离的综合防护措施。作为医师接触甲类传染病或者是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最为有效的一种一次性防护用品,医用防护服的穿戴能够避免医务人员接受到来自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物质的污染。CT科的放射医师需要按照区域工作的具体流程,根据实际的暴露风险等级穿戴不同等级的防护用品,并在离开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摘脱对其正确实施善后处理。
3、总结
CT检查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诊断过程中提供患者精准肺部图像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放射科的医师和护士同样又成为了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的工作人群。医院为了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防治以及CT检查工作的落实,需要在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的前提下,针对CT检查工作流程给出全面、详细的规定,并配备完善的隔离防护装置,确保CT室内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唐婉,梅良英,夏颖,马奎,孙刚涛,唐利军.CT检查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及辐射安全的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1,41(07):514-518.
[2]徐辉,孙全富,岳保荣,牛延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CT检查正当性的探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1,41(05):400-400.
[3]谢靓,吕双志.CT检查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作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21,30(02):21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