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的影响
2021-01-14黄志浩刘瑞东
黄志浩 刘瑞东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稳定性;自信心水平;个人项目;集体项目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5-0069-04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exercise on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confidenc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team sports vs. individual sports for example
HUANG Zhihao1, LIU Ruidong2
(1.Shengli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Dongying 257000, Shandong, China; 2.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the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confidenc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college students from Shengli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were intervened by individual sports (sprinting, distance running, aerobics) and team sports (basketball, football, volleyball) for 16 weeks. Before the experiment, every two weeks during the experiment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Neuroticism Scale (N Scale) of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dult version) and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were used for evaluation. Results: 1) The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confidence level of both the individual sports group and the team sports group were improved on average. 2)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of the emotional stability of the team sports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individual sports group, and the opposite is true in terms of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of confidence level. 3) The primary tim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cycle was significant, and when the exercise time lasted for more than 12 weeks, optimal improvement in psychological benefits was reached and maintained. Conclusion: Physical exerci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confidenc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mong the two types of exercise, team sports play a better role in improving the emotional stability while individual sports in improving the confidence level. Obvious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nly appear when the exercise cycle lasts for 12 week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stability; confidence level; individual sports; team sports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含三个因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早已经被人们认识,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压抑、焦虑、抑郁这些消极情绪逐渐占据不少人的心理,各类心理问题频发,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伤害,因此心理健康值得每个人重视。大学生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其心理素质的优劣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具有较高的心理调适能力。[1]
情绪稳定性是现代人格特质理论公认的重要特质之一,它既反映人的气质类型,又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2]。情绪稳定型的人其情绪强度低,情绪状态始终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不走极端;而情绪不稳定型的人其情绪强度大,情绪状态忽高忽低,喜怒无常,难以捉摸[3]。自信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品格和力量等的积极评分产生的信任,也是驱动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4]。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始于20世纪初期探索体育锻炼改善心理状况的研究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有研究表明,有规律从事中等强度 (最大心率的60%~75%)活动的锻炼,每次活动20~60分钟, 有助于情绪的改善[5]。不同时长和强度的锻炼对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具有显著性的影响[6]。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情绪稳定性,提高自信心水平已经达成共识,但有关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对人们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的影响研究尚不多见,多以單一的运动项目[7]或者属于同一类项群的运动项目进行研究[8]。与此同时,至今尚未发现有人探讨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体育锻炼对情绪稳定性与自信心水平的心理效益。为此,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为实验内容,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提供理论参考,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者以组织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名义,随机抽取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自愿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的学生进行短跑、长跑、健美操个人项目的体育锻炼,实验组2的学生进行篮球、足球、排球集体项目的体育锻炼,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期间除了常规体育课以外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为了避免学生知道实验情况对结果产生影响,本次实验采用单盲法,整个实验组的体育锻炼都由该校的专业体育教师进行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没有坚持到实验结束或者在实验过程中,测试数据不全。本研究中实验组1最终有41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10人,平均年龄为19.68±1.017;实验组2最终有4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17人,平均年龄为19.93±0.844;实验组3最终有49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8人,平均年龄为19.90±0.931。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实验设计:根据中等强度可以产生最佳心理效益的原则[9],实验组实验者除了常规体育课以外,还会进行持续16周,每周3次,每次运动时间为90分钟(包括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的运动干预,其中每组随机抽取10名实验者佩戴POLAR心率遥控仪来监测运动强度,中等运动强度心率控制在125~145次/min。根据学生心率变化的情况,指导教师采用适应的锻炼方法来调整实验者的运动强度。(2)实验时间:2019年9月9日—2019年12月29日共计16周。(3)测试工具:采用陈仲庚等人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中的《神经质量表》(N量表)测量被试者的情绪稳定性,包括24道题目,采用“是”和“否”两级评分[10]。由于该量表为二项选择量表,所以无需对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采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M.Rosenberg)制订的 《自信心量表》(Rosengerg Self-Esteem Scale),来测量实验者的自信心水平,包括10道题目,采用“很不同意”“不同意”“同意”“很同意”的4级评分[11]。通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发现,该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54,各题目删除后的克隆巴赫系数介于0.823~0.894之间,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4)测试方法:实验组采用阶段性追踪对比的方法,即分别在实验前、实验中每隔两周的周末和实验结束时第16周的周末进行《神经质量表》和《自信心量表》测试。同时,在相同的时间,对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测试。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秩和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设定显著性P<0.05为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自信心水平评分的影响
由表1、表2可以见,三组实验者情绪稳定性评分和自信心评分具有较高是同质性并且分布具有一致性(P>0.05),符合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实验前后实验者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评分的自身比较:经过16周的体育锻炼,实验组情绪稳定性评分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2降低幅度大于实验组1(表3、图1);实验组自信心水平评分显著上升(P<0.05),实验组1上升幅度大于实验组2(表3、图2)。但在实验后,三组实验者只有在自信心水平评分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图2)。对照组实验者16周前后,其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评分均无显著性变化(表3、图1~2)。
2.2 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自信心水平改善效果的时间效应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3、图1~2)结果显示,在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评分上,时间主效应显著,尤其是实验组自信心水平评分发生了极其显著的变化,并且实验组心理效益的改善一直持续到12周左右。这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实验者在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评分上均得到了显著性的改善,而且这种变化保持了12周左右的时间,从12周到实验结束时,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评分趋于稳定。
3 讨 论
研究结果表明,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均有改善效果。体育锻炼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锻炼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同时,体育锻炼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正视不足,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和平衡,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贺亮锋对体育运动与情绪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有规律、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12]。董玉福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的测试分值均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测试分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P<0.0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13]。颜军对课外体育锻炼与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信心水平关系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提升小学高年级的自信心水平[14]。斯琴对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自信心特征的研究表明,不同锻炼时间和强度都可以显著影响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6]。
研究结果显示,集体项目的体育锻炼对情绪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好于个人项目的体育锻炼,个人项目的体育锻炼对自信心水平的改善效果好于集体项目。集体项目的体育锻炼强调队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在锻炼过程中,实验者会有更多交流的机会,除在一起讨论技战术以外,还可以畅谈生活、学习等话题,彼此之间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能较好地改善情绪。有研究表明,相比篮球、足球、排球集体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柔道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状况[15]。也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健美操项目和网球项目的大学生EPQ量表的N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排球项目和篮球项目[16]。个人项目的体育锻炼是改善体形、增强身体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个人项目体育锻炼通过有效地改善实验者的体能状况,从而提高实验者的自信心水平。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可以作为这一结论的合理解释。班杜拉认为,人们完成了一项自己认为较难的任务后,会体验到自我效能的提高。个人项目为个体提供了体验到控制感的情境,也可以使实验者在运动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自信心水平。有研究证明,长跑、中长跑、短跑运动员的自信心水平高于足球、篮球、排球运动员。[17]
研究结果显示,锻炼时间持续12周以上,才可以看到明显的心理效益,与KAREN J. CALFAS,WENDELL C. TAYLOR的研究结果相似。[19]
4 小 结
16周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的体育锻炼能显著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尤其集体项目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以及个人项目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信心水平的改善效果更佳,且锻炼时间持续12周以上,心理效益达到最佳改善状态,并一直保持这个状态。一定程度上表明,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来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自信心水平,同时,应鼓励大学生参加不同样式的体育锻炼,注重体育锻炼的长期性和坚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2001-03-16)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930.htm.
[2]段晓莉,张俊涛,张玉雷.职业院校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初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6):102-103.
[3]刘连龙,胡明利.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6):96-99.
[4]陶新华,王椿阳.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的现状与干预[J].心理科学,2008,31(1):245-247.
[5]Berger,B.G.Introd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3,24(2):87-93.
[6]斯琴.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自信心影响的测量与评价[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7]张韧仁.短期身体锻炼对情绪状态的影响[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8]亢青青.多元动作固定组合类项目对小学女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
[9]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57-358.
[10]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心理学报,1983,15(2):211-218.
[11]汪云.健身健美操对甘肃省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和自信心的影响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12]贺亮锋.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境和情绪的影响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481.
[13]董玉福.不同体育锻炼状况大学生情绪状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435-346.
[14]颜军,李崎,张智锴,等.校园课外体育锻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自尊和自信心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19,40(2):100-104.
[15]王珩.辽宁省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不同运动项目青少年运动员性格特點的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0.
[16]贾文伟.不同运动技能项群项目对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教育,2014,24(2):124-128.
[17]季静.体育学院大学生运动自信心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A1):154-155.
[18]Karen J. Calfas,Wendell C. Taylor.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in Adolescents[J].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1994,6(4):406-423.
作者简介:黄志浩(1989- ),男,山东淄博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