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提升问题研究
2021-01-14崔晓彤王继军秦伟
崔晓彤 王继军 秦伟
摘要:立足于发展民营经济以及如何助推新时代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阐述了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对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在分析了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对如何创新民营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强化民营企业对统战工作的科学认识;加强统战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丰富统战工作开展形式以提升工作效率;强化统战工作队伍自身建设。
关键词: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1)03原048原06
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委统战部理论研究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提升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是在国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各民主党派积极、充分履行参政党职责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是各民主党派以构建良好协商生态为基础,致力于提升民主协商实际效果的重要抓手,也是展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渠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展现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1]12为完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提供了方向和保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发挥的实践概况
为提升本课题针对性,课题组对480位民主党派成员(民革成员72人,占15%;民盟成员90人,占18.75%;民建成员59人,占12.29%;民进成员165人,占34.38%;致公成员37人,占7.71%;九三成员55人,占11.46%)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展开问卷调研。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与政党协商的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政党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实践的重要领域,开展情况见表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与政协协商的基本情况
政协协商是民主党派参与协商实践、发挥协商效能的另一种主要渠道。各民主党派通过参与到各种政协协商实践之中,进而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无论是党派骨干还是普通成员都可以通过参与此种协商形式提出建议、贡献力量(表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与政府协商的基本情况
政府协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方面。民主党派通过参与政府协商实践,围绕政府选定的中心议题,在特定时段着眼于某个民生问题,积极参与调研、提出建议,通过协商平台将党派智慧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效能(表3)。
由上述实践可知,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政党协商、政协协商、政府协商等重要协商平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议题设置的主导性、主动性上,作用的发挥并不十分充足;尤其对于协商效能中应该凸显出的特色性和专业性作用上欠缺比较明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提升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发挥优劣情况,不仅关系其自身活力、组织完善等实践维度,更涉及到多党合作制度框架长期存在并持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等理论维度。据调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协商效能并未充分发挥。
(一)协商精度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发挥程度取决于协商精度这个重要指标。协商精度主要指协商选择的价值属性。协商精度主要受到协商主体对于省情、市情重点工作以及发展趋势的掌握程度等影响。目前,提升协商精度意味着协商主体要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挖掘符合省情、市情发展实际的协商议题。参与答卷的480名党派成员中仅有63.54%的成员认同支部很好地发挥了协商的作用。这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精度不高的原因。一方面,多数党派成员往往作为协商议题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不能深入挖掘协商议题的根本目的,造成对协商议题来龙去脉、调研方向、目标导向等认知理解不深,甚至出现理解偏差等问题,极大降低协商精度;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党派骨干成为协商实践参与的熟客,参政党成员参与比例非常低,未能对协商议题选择精度上提供群体性智慧。久而久之,难免出现议题选择片面性、讨论偏颇等问题,极大降低协商精度。
(二)协商准度方面
除协商精度外,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还有赖于协商准度。协商准度是参政党立足政治定位和履行职能视角下提出的概念,其核心关注的是:协商议题是否有助于深入探讨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规律、是否有助于在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等。从根本上说,协商准度与参政党参与协商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相关。如果各党派全体成员都竭尽全力去思考和践行协商实践和相关环节,必然会增强提升协商议题的准度的力量。当前,各民主党派参与主要协商实践准度不足的情况凸显。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协商议题都是由中国共产党、政协及其专委会或者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出和主导,参政党参与协商实践主要以“被邀请”形式居多,未能从自身积极性角度激发对协商议题选择准度作出应有的贡献,尤其未能充分利用政党协商中约谈方式,变被动协商为主动协商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尚未建立协商参与的网格化管理,基层组织活力和贡献并未完全激发,导致不少成员边缘化,对协商民主实践不过问、没兴趣甚至逃避等情况十分普遍。
(三)协商深度方面
提升协商深度的关键在于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协商民主实践之中,具体来说,各民主党派通过积极探索、培育挖掘适合长期推进、可以持续深化的协商品牌建设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民主党派把握协商效能提升规律的能力,进而探索有益的品牌培育实践。通过比较等形式积极创建协商品牌,推动主动协商实践进一步增强。
当前,协商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参与协商的部分信息和提案存在意义不大。思考不透彻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协商品牌缺乏,不利于产出协商精品。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将协商议题打造成品牌,以切实有效开展深度协商,推动问题解决。另一方面,未形成一定规模的致力于协商深度挖掘的理论研究团队。专业人员干专业事情。大多数统战部人员以及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和成员并不擅长协商民主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极大制约了协商实践优势转化为协商经验优势,难出协商精品、难出协商品牌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四)协商合力方面
各层次的协商实践都涉及执政党和参政党协作过程中合力作用的发挥。当前,虽然在推动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层面出台了相关保障制度文件,包括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政党协商实施意见》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主党派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实践,但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充分发挥不能仅仅依靠制定文件予以保证,更应该直面协商实践运行中合力不足的短板,积极针对当前协商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主党派在渠道、媒介信息等方面掌握协商资源上不够丰富,同时协商框架中对于持续激发参政党协商能动性的保障机制尚显不足。目前还没有制定对相关部门向各民主党派提出建议反馈处理的相关规定,显然未能实现平等协商,导致协商合力发挥不佳的情况。
(五)协商空间方面
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中的亮点,也是近年来越发凸显制度自信和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实践领域。积极探索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实践,就是要为民主党派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民主实践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样才能保证协商民主管用有效,切实发挥作用。但实践中由于未能受到良好协商生态的保护,协商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突出的表现为:部分党派成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领导未能清楚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我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统战理论基础薄弱导致其面对民主党派成员时出现认知偏差,对民主党派参与协商民主实践支持力度不够等。另外由于实践中成长空间受限,尤其是个人政治成长空间狭窄甚至受阻,也造成民主党派成员在参与政治协商实践中不被理解进而造成参与协商民主的积极性欠缺等问题。
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的实践路径
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不仅涉及对协商议题精确选择、对协商议题充分研讨、对协商议题深度挖掘等主体作用发挥,还涉及协商环境培育、协商生态营造、协商制度保障等必要条件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提升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仅要从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的高度去考量,还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政治使命的高度去考量。故而,需要借助协商生态构建推进协商主体之间的有效联动,并通过制度、政策、机制互构以激活协商主体内部活力、破解协商制约因素。
(一)立足多党合作制度激发协商群体合力,提升协商精度
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就是要充分依靠协商,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对国家发展进程中亟待破解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充分协商,进而提升协商效能的过程。针对“您认同以下哪些关于参政党开展社会服务与协商效能之间的关联”这一问题,87.29%选择“参政党开展具有持续性、有广度、有深度的社会服务可激活群体协商意识”;86.88%选择“参政党实际参与社会服务实践可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符合实际的协商建议”;81.67%选择“参政党深度融入社会服务全过程能更直观地了解社会特定领域实际提升协商效能”。由此可知,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在协商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协商效能的发挥,就要致力于激发协商群体合力,提升协商精度。
1.民主党派领导班子要积极探索相关激励政策,着力激活基层组织参与协商实践的活力。通过规范性文件形式,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激励各成员。以基层组织为单位积极参与到协商民主实践之中,例如,制定以写优质信息提升协商实效的激励机制、分级奖励制度,鼓励经验丰富的成员与年轻成员“结对子”“传帮带”,以组合形式搜集材料、积极调研参与党派协商实践,发挥合力,提升协商精度。
2.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协商实践参与积分制度,将优质信息推荐给省级“直通车”,拓展成员参政议政空间和获得感。这就要求党派成员在选择所撰写的提案或者信息之前就要进行相应思考及调研,这样才可能产出有价值的协商建议。
3.建立提案、信息規范化管理流程和制定规范化程序,进一步提升成员对于协商民主的认知和理解。包括制定提案、信息可行性、实际效用表格,同时,鼓励成员对党派参与到的各层次协商议题进行信息撰写和问题破解,建立一种选题和实际效果之间的联系。通过上述尝试,各民主党派将优质信息集中收入协商议政咨询库,建立电子档案和台账。一方面,便于管理、统计、表扬和提醒。同时,可以提升党派之间群体协商效能,由政协提案委员会将信息合并,形成相应的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得到整体性反馈和回应;另一方面,如果落实对提案和信息的奖励制度,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协商效果,激发内部活力和群体合力,有助于积极捕捉协商议题,提升协商精度。
(二)立足共同使命目标增强主动协商动力,提升协商准度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立至今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充分的实践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促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取得新进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保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共同目标使命,推动协商民主实践进入全新时代,更加兼具破解阶段性目标任务的使命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的主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通过提升协商主动性提升协商准度,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
1.开展围绕协商准度提升强化政治共识和党派自身建设的相关培训。担负培训任务的社会主义学院应该在协商民主基础理论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民主党派协商民主基础培训,进一步建立学员需求与课程培训之间的联系,破解学员协商领域困惑有助于提升协商精度。
2.开展围绕协商准度提升精准设计统战部招标课题和理论研讨。市委统战部应该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争取中央统战部、省委统战部相关专项资金作为课题资助和奖励资金,通过课题招标形式委托民主党派产出精品化的协商成果,并积极推荐精品协商成果主持人、执笔人以及成员全体参与到更高层次交流研讨和学习中,将培养人才与提升协商准度结合起来;再次进一步激活基层组织活力,引导更多年轻成员积极参与到协商民主实践中来,通过设计讲好多党合作故事等创新主题和载体,进一步强化对年轻成员家国情怀的培养,宣讲党派先贤“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为国贡献的高尚情操,转化到实践中就是引导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实践,勤于学习和探索。
(三)立足党派自身建设提升协商专业程度,拓展协商深度
基于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新型政党制度拓展趋势的光明前景,推进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也是一项长远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提升也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实践拓展。对于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而言,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作为中国共产党“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政治价值和人格魅力,开创新时代自身建设新局面。对“您认为以下哪个措施有助于将党派集体智慧更有效地转化为参政党的协商效能”一题,28.13%选择“围绕党派主要界别和形成品牌深入思考形成有价值议题”;15.63%选择“建立传帮带联系或者指标到支部,形成团队思考协商议题”;38.54%选择“实际参与政协、政府、政党的协商实践,进行能力历练”;17.71%选择“举荐党派人才(提案执笔人)到对应的政府部门挂职锻炼”。由此可见,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协商效能必须要着眼于自身协商专业化水准的提升,同时,要提出新视角、阐释新观点,积极拓展协商深度。
1.探索培育党派协商品牌,注重挖掘有深度的协商议题。协商品牌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政治信念和优良传统的主要依托。民主党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始终是影响协商效能提升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由此,要围绕党派发展实际,积极培育协商具有文化承载性的品牌,将党派文化注入赋予品牌鲜活的生命力,通过品牌培育工程,推动民主党派围绕国家发展重大问题以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协商议题研究工作,提升民主党派提出协商议题的比例,补充完善当前协商中视野短板,拓展协商深度。
2.投入精力,下够功夫,熟悉协商性质环节和作用。弄清楚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推进专业协商中应该承担什么任务,弄清楚民主党派成员应该如何提升协商民主参与能力,等等。这些看似非常普通的内容恰恰成为当前民主党派参与协商民主实践所需要深入认知、准确掌握的内容。由此,要创造更好的机会推动党派各年龄段成员学习协商民主相关知识,推动全体成员从深层次认知协商民主制度正是以具体的协商实践为载体,进而熟悉协商性质环节和作用。
(四)立足协商民主价值营造平等协商环境,发挥协商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就要真协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做样子的。提升协商效能不单单涉及民主党派一方提升协商能力,更重要的是赋予民主党派平等协商的环境。由此,要保障参政党参与协商实践拥有良好的协商生态环境,以促进平等协商,这样才利于发挥协商合力,切实展现协商民主制度价值和优势。
1.积极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平等协商环境形成。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治理主体在协商民主框架中的作用越发凸显。由此,平等协商环境形成尤为必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为平等协商环境构建提供制度保障。
2.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中利于平等协商环境形成的条款。平等协商环境形成、巩固执政党和参政党政治认知,同时,需要通过实施意见作出相应的规定加以保障。建议构建协商民主完整反馈机制以及协商效能通报机制,让民主党派成员知晓自己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的去向和产生实际的价值。
(五)立足制度价值探寻党派人才成长空间,激发协商热情
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相对于西方政党制度的价值和优势,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稳定的制度密码,同时,也成为防范风险和挑战的制度筹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内含着协商民主制度,并依托协商民主实践不断深化和完善协商效能提升。这一过程的核心就在于保持协商主体的协商热情,使他们愿意参与到协商民主实践之中,并充分投入精力、贡献力量。这就意味着要针对现阶段协商实践中存在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行回应。
1.要在大统战格局下,强化基层党组织正确对待民主党派等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协商民主实践能够持续开启,关键就在于有源源不断的民主党派人才与执政党一起推进协商实践发展。由此,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强化大统战意识,正确对待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尊重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
2.要积极探索利于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成长空间,尊重其协商实践和成果。没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将极大地影响党派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和稳定性。保障不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就保障不了协商质量和效果。由此,建议从政治安排上、个人成长上给予党派人才成长空间,从制度、机制、体制转换、挂職实践以及实践机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创造促进个人成长、上升的平台和渠道。
政治协商是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彰显其政治价值、政党性质的重要实践载体。在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协商效能,进一步激发作为各民主党派参与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实践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具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EB/OL].[2021-08-0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1-05/c_1126949202.htm.
[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人民政协的精彩论述[EB/OL].[2021-08-01]. 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0303/c385474-281678 66.html.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21-08-0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05/c_1125195786.htm.
责任编辑:董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