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茅以昇 他心中有另一座桥

2021-01-14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40期
关键词:博士学位小提琴名人

父亲有五个“早”,分别是大学毕业早(18岁)、留学早(21岁)、获得博士学位早(24岁)、当大学教授早(25岁)、当大学校长早(29岁)。父亲从唐山路矿学堂(大学)毕业时不仅年岁早,而且成绩好,在校四年,年年考第一。

我小时候,大学里一位送信的邮递员总是在学期终了来我家送信时和母亲随便聊起:“考第一名的又是那个小个子姓茅的,别看他的个子小,将来一定能干大事。”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位“姓茅的”就是她的丈夫。他的话后来果真应验了。之后,父亲考取了清华留美研究生,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还创造了“茅氏定律”。那时,他年仅24岁。

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学习从不横加干涉,他常对我们说:“只要学出个名堂来,学什么都可以。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名列前茅’,‘茅’字在此成语中的意思就是一种叫‘白茅’的植物所编织的旌旗,它应该走在最前面。你们有幸姓‘茅’,不要辜负祖上传给你们的这个激励人上进的、稀有的好姓氏!”

他的民主精神可从他的子女所学的专业中得到体现:我们兄弟姐妹6人中有学物理、文学、音乐、制药、地理、心理的,但没有一人是学桥梁的。可是,有时过分的民主也会让孩子们放任自流,步入迷途。我选择了音乐,更是有如“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可他不但沒有阻止,反而在我的盲目坚持下尽力促成。

父亲的数学很好,他年轻时能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以后的第100位。但很遗憾,他这份基因没有遗传给我。我对数学不感兴趣,有时还考不及格。后来,父亲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说是音乐可以陶冶、改变人的性格,于是他多方打听,想找个音乐老师来教我音乐。那时,我大约是10岁。正好,邻居中有一位叫丁继高的会拉小提琴,父亲就为我买了一把玩具小提琴,请他来教。那时,我把拉小提琴当作我应该追求的人生的最大幸福、最大目标和最大的快乐。我暗自下了决心:将来也要做个小提琴家。

父亲心中一直有另一座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让子女“成名成家”。我很小就知道父亲是个名人,因为在报上常常见到他的名字。在杭州时我常看见和他来往的客人如竺可桢、侯德榜,以及科学界的许多名人。只见他们汽车出入(那时坐汽车的人很少),受人尊敬,他们的生活比普通人优越得多。我呢,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个名人“之后”。这个“之后”使我近水楼台先得月,窥见这月宫内的、芸芸众生以外的、显赫名人的另一种生活,羡慕不已,企盼不已。我要立志把这名人“之后”变为“之中”。

(选自《环球人物》2011年第33期,茅于润口述,铁雷整理,有删节)

猜你喜欢

博士学位小提琴名人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名人摔跤后
书画名人汇
书写中国留洋科学家传记不应迷恋博士学位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Pear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