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世20年:中国经济进入“无人区”

2021-01-14

商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无人区世界经济

入世20年,世界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中国给世界带去了什么?

从一开始的“狼来了”,

忧虑中国的工业内环境会受到致命冲击,

到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开放市场,

中国在全球化中获益良多。

当美元的鐮刀划过世界的血管,

却没能造就一个更强大的美利坚。

中国正在逐步融入全球市场,

重塑外贸版图,

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并且在更多的方面展现出了领导者的姿态。

对于领航者而言,前方只有无人区。

过去,跟随、复制、

拿来主义的追赶模式正在崩坏,

创新增量的时代正在到来。

中国经济的未来20年,指向何方?

从努力融入到部分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轨道,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20年来,在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面前,中国始终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忠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实行广泛和深入的开放,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道路,恪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

现在的中国已从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参与者,逐渐成为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建设的推动者和重要支撑者。中国入世改变了全球多边贸易的格局,改变了全球贸易的重大方向。

那种复制、跟随、拿来主义的追赶模式已不再适合于中国。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20个年头。

如果把40年改革开放分为前20年和后20年,那么前20年中国在艰难地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后20年中国在前20年改革红利的基础上努力融入全球化进程,二者叠加让中国经济在2001年之后迅速腾飞。

入世之初,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10.9万亿元,位居世界第6,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GDP位列全球第2,对全球GDP增长贡献多年保持在30%以上。

如果说早期的改革只是在一些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探索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试点式改革,那么从加入WTO后中国的改革就进入了“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变革。

20年的历史进程证明,加入WTO是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中国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世界经济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狼来了”

21世纪的第一年,故事格外精彩。

这一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遭恐怖袭击,2 998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 000亿美元,成为美国国运的分水岭事件。

同一年,中国申奥成功、青藏铁路全线开工。更为重要的是,经过15年艰苦卓绝的谈判,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国,获得了进一步参与国际决策的资格。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轰然倒塌,美元摆脱了黄金的束缚进入了真正的全球增量时代。在前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由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变成美国一家独大,联邦基准利率长期保持在5%以上,而经济增长则保持在3%以上高位运行。高增长、高利率、高通货膨胀奠定了美国经济的底色。

911事件后,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而“高速度”则成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常态描述。

从加入WTO初期,大家惊呼“狼来了”,忧虑中国制造业会受到严重冲击。到中国自上而下地抓紧学习WTO规则,努力融入全球化进程,尝试应用WTO规则处理贸易争端,解决与其他成员的贸易纠纷,维护自己的正当贸易权利。

入世20年,那些“狼来了”的预言没有实现。中国通过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也稳步提升。到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取得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进出口贸易方面都实现了十倍的增长。

数字不能代表一切,这20年来,中国不断加紧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流入服务业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业以及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不断增加,产业结构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加速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无人区”

2016年,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过一段演讲:华为正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逐步攻入“无人区”,进入无人领航,无人跟随的环境。

加入WTO无疑是一项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在这20年里,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最大的受益方。

入世前,我国的对外贸易被几十个国营国家贸易公司垄断,进出口必须有配额,加入WTO意味着所有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打破了原来的垄断。为了筹备入世,中国修改了几万条对市场经济而言“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款,在观念上、实践上和制度层面彻底革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加入WTO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关税总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5%以下,远低于入世承诺的10%,更低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中国入世实现了与世界的共赢。

2020年春季以来,因新冠疫情导致国际贸易大幅停摆,虽然正在缓慢复苏,但这样的状态很可能要维持1~3年,甚至是更长时间。

2020年,中国是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最重要引擎。望向历史的纵深处,无论是一战、二战,战后的经济秩序恢复依靠的都是贸易。新冠疫情虽然不是战争,但对全球的经济秩序破坏却是与战争无异,除了依靠全球贸易恢复经济,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美国的推进,全球化一直是世界各大经济体的共识。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与产业结构问题的暴露,区域性贸易复兴、地缘化政治抬头,并正在与全球化重新磨合出新的平衡,WTO这样的全球化组织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抉择。

如果说在过去由美国单边主导的世界,包括中國在内的许多经济体都是摸着美国的石头过自己的河,那么在今天,那种跟随、复制、拿来主义的追赶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中国,“无人区”才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我们最后一次触摸了美国的石头,得出的结论是:“绕过凯恩斯,冲进无人区”。

中国声音,正被整个世界听见。

孟晚舟一袭红衣,莞尔而笑,缓缓走下舷梯。这一刻,她和脚下的土地等待了1 028天。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因华为涉嫌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规定被捕。彼时的她正准备转机去阿根廷参加会议,不想却因此丢掉自由。

对此,其父任正非只能无奈叹气:“孟晚舟是两个大球碰撞当中夹缝里的小蚂蚁。”这句话揭开了美国政府逮捕孟晚舟背后的真相,她恰巧是中美贸易战这场不流血的战争的“硝烟”。

2018年3月23日0时50分左右,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当场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中美贸易战第一枪正式打响。

随后中国迅速反击,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和化工产品等14类106种商品征收25%的关税。双方矛盾升级,很快将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卷入其中。

美国打响贸易战的目的在于消除贸易逆差,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如此举动无疑是“画地为牢”,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当下重新定义“圈地运动。”对于美国向中国无端实施贸易制裁,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丹尼尔·德雷兹纳坦言,美国政府越来越热衷制裁,但效果不佳。

在奥巴马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美国平均每年发布了500道制裁令,原因包括侵犯人权、核扩散和侵犯领土主权。在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内,这一数字几乎翻了一番。但2019年美国政府问责署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联邦政府自己都不一定知道制裁何时能够起作用。

美国政府没想到,“制裁”这把利刃如今变得越来越钝,不仅如此还很可能伤及自身——它使美国与盟国的关系紧张,与竞争者敌对,并给无辜平民带来经济困难。根据穆迪数据,在中美贸易战之中,关税增加的成本中只有8%是由中国承担的;而超过90%是由美国进口商支付的,并最终以价格上涨的形式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发言权正不断提升。

现在中国已进入由美国、欧盟、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组成的WTO规则谈判核心圈,换句话说,中国利益诉求将体现在WTO规则中。20年前,谁也没想到被整个世界质疑的中国能够登顶权利游戏。

加拿大人杰夫瑞·盖特勒曾说:“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像中国这样独特,其间的曲曲折折可以写成一本书。”当中国书写这本书的卷首之时,国际社会许多震耳欲聋的声音正把中国淹没。

1986年7月10日,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WTO前身)中的缔约方地位。然而15年后,中国才成为第143个WTO正式成员国。

然而这本书被一笔一画地书写完毕后,中国经历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加入WTO 之初,我国频频遭遇世贸成员国不公正对待。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物美价廉,伤害了发达国家企业,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国家时常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与国有企业的出口产品提出非议,通过美国国内法与政府部门政策,对中国产品征收与WTO规则不相符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税费,试图通过无休止的反倾销拉锯战打压中国货物。

自加入世贸以来,短短20年内中国就接受了创纪录的8次贸易政策审议、9次过渡性审议。并且每次对中国的审议,各成员国提出问题的数量也一再创新高。对于国际社会出现的异议,中国政府也在认真倾听,2002年中国设立了一个贸易政策审议部工作协调机制,认真分析和回应各成员提出的各种问题。

可中国的认真和谨慎并没有被世界温柔以待。2016年底,中国向WTO贸易法庭提出,中国已经完全履行了义务,美国和欧盟应当按2001年的承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曾想到,美国、欧洲、日本却拒绝了这一合理的要求。

好在市场不会说谎,虽说在逆境中成长,但中国商品不断上架国际市场。随着国力增强,中国的声音也被听见,成绩也得到了肯定。

10月下旬,WTO以线上方式举行了第8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各成员国普遍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不仅自身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还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国在国际抗疫合作中发挥的作用,获得了各个成员国的高度评价,许多国家非常感谢中国的帮助,充分认可了中国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孟晚舟在不认罪的情况下回国也意味着本轮中美贸易战,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行动已过了“保质期”,也正如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所说:“凡是世贸组织协定规定的,中国都会认真对待,一定履行;但是那些超出的义务,很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也不能够被接受。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今非昔比,面对美国的打压也已经有还手之力。”

中国声音,振聋发聩。

蓄力、跟随再到沉稳应对,这是大国金融开放征程上找到“自我”的故事。

今年,一则新闻很让人意外。

正在法国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意外地在公开场合点名一家中国的一家房地产企业——中国恒大,并希望“中国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有效地应对任何挑战”。

短短一句话,折射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举足轻重的位置,也显露出美国的“大萧条应激综合征”——美国将恒大类比为2008年的雷曼,提防其成为本就脆弱的世界经济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有理有据:中国经济近年来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器,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中国恒大像一面镜子,中国在加入WTO后应对的危机、采取的对策、得失起伏,都能在它的身上找到踪迹。

一、蓄力:融入世界的故事

引子:1997年,中国恒大正式成立,采取“短、平、快”的策略迅速崛起。依靠开放市场换来的美元,中国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

1997年,泰国宣布泰铢不再盯住美元,开始自由浮动。泰铢对美元当日即贬值15%以上,亚洲金融危机拉开帷幕。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这些国家把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统统取消,结果经济崩塌、停滯。但中国没有完全放任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拥有更大的经济缓冲余地,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开始拥抱世界发展的进程。

这一轮全球化过程中,美国有资本和技术,可以依靠强大的跨国公司,把产业链放在劳动力成本低的中国。这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是生产驱动,把产品送到美国,换回美元,保持着长期的贸易顺差;而美国依靠消费驱动,保持着贸易逆差。但中国赚回来的外汇,又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美国,解决了美国的财政赤字。

顺应所谓的“美元霸权”,也是当时中国必然的选择。因为中国的金融不是完全开放的,国内的资产不能得到全球市场的准确定价,央行资产端的资产需要更有说服力。彼时,美国国债这个最安全的资产,成了中国央行资产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正是如此,在中国出口企业创造大量美元外汇后,中国需要释放相当的人民币注入国内市场。这种模式有两个弊端:这种输入性的热钱更多进入房地产市场,推高了房价;中国持有的大规模外汇虽然保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却也在美元贬值通道中被“收割”,为这种国际货币交了很多“铸币税”。

“美元霸权”并非没有人尝试突破,比如伊拉克和委内瑞拉。2001年,委内瑞拉计划用欧元做石油结算,次年,委内瑞拉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政变,美国被查韦斯认定为幕后黑手;2003年,萨达姆向世界呼吁所有购油国买油时不要用美元,用欧元或其他都可以。两个月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可见,美元的地位不被削弱,是美国的底线。凡触碰者,不是遭受军事打击,就是发生动荡。

二、跟跑:得失“4万亿”

引子:危机之后,中国以恒大为代表的房企进入“黄金时代”,规模迅速膨胀,布局的城市越来越多,项目周转速度越来越快,债务越堆越高。“4万亿”的洪流中,房子上演了无数造富神话,也为今后埋下了无数民生难题。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极富创造性,又有极大的影响力。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后,无时无刻受到美国经济外溢效应的影响。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化而来,这是一次金融风险长期积累瞬间爆发恐慌的结果。

当时,美国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同时也造成了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但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买得起房,于是,就专门有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房贷,让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人也能够按揭买房。

接下来,银行将这些贷款证券化出售,承诺将未来次级贷款的本息作为证券收益。这样,银行收回了资金,又可以再发放贷款,如此循环往复,突破了限制。这时,金融产品体系像个倒置金字塔, 底层以住房贷款等为基础资产发展迅猛,设计得越来越复杂, 层层嵌套之下,风险也渐渐堆积。

流动性过剩导致股票和房地产泡沫横生,物价高企,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产生了极大影响,所以美联储不得不调高利息。这一脚“急刹车”,让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违约频频出现,金融机构流动性枯竭,彻底点燃了危机。

随后,全美房价下跌30%,房地产市值蒸发了5.5万亿美元,次级抵押贷款违约潮拥来,恐慌开始向国外蔓延。这种恐慌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用,再加上杠杆的放大效应,黑暗时刻瞬间来临。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2009年世界经济负增长2.9%。

2008年危机爆发后,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实践凯恩斯主义:政府大手笔投资,促进就业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美联储开启零利率时代,并实施量化宽松(QE),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2009年3月到2014年底,经过3轮QE,美联储净购买了约为4万亿美元资产,总资产规模也从9 000亿美元增加的4.5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从5%提升到了25%。

在衰败的宏观形势中,中国的出口、投资等数据也受到严重影响。为挽救颓势,中国政府大手笔出台了4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避免经济迅速滑坡。依靠强烈的刺激和较大的国内市场,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阴影下如履薄冰般地复苏之时,中国则史诗般地高歌猛进:GDP增速达到9.4%,同时,中国逐渐拉近与日本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向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迅速靠拢。

然而,这种“大水漫灌”的救市方案并非没有成本。“4万亿”之后,更多的货币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为房价打开了上涨的通道。而大规模的基建投资,也让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此外,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在“4万亿”的刺激下,结构性问题更加凸显,产能过剩的苦果要今后10多年来消化。

从此,对政府救市的反思和依赖成了中外的明显分化的两个流派。

中国在消化“4万亿”的过程中,对“放水”政策愈发警惕;而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却对这种突破自我约束的手段“上瘾”,形成“路径依赖”,让实体经济低迷,金融市场膨胀。更严重的是,资产收入与劳动收入差距更加拉大,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让社会陷入动荡。

三、企稳:全球“大放水”中的独特身影

引子:2020年,在美国看来“大而不能到”的恒大陷入债务危机,却没有政府“兜底”救市,也没有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恐慌。这背后,是中国坚定的政策自主性。

2020年的新冠疫情,再次打乱了全球经济的正向节奏。

为了遏制疫情对经济的深度撕咬与侵害,美联储前所未有地启动了无限制量化宽松政策,开始了“直升飞机撒钱”。美联储以充分就业之名义大开货币闸门,让联邦政府尽情借钱,扩表的规模和速度都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截至2021年4月份,美联储总资产达到了7.5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5%的历史性高位,极度疯狂。

随后,全球数十个国家跟随美联储开启了宽松货币政策,并整齐划一地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国债、信用债的发行规模创出历史新高,各种减税举措接连推出,多种政策的合力联动,终于让世界经济开始显现回升曙光。

但是,中央银行反复救市,導致金融市场的信贷及货币持续泛滥,泡沫和通胀风险开始显现。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今年10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超过5.8%的预期,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高。无奈之下美联储开始启动QE退出计划。此外,全球债务水平飙升,2020年增加了17万亿美元,达到275万亿美元,从而拖累复苏前景。

所谓“莫比乌斯环”,就是将一条带子的一头反转180度然后把两头粘接起来,此时带子能将正反面统一为一个面,形成无限循环往复的几何特征。当前美国和全球的络社会中,对于萧条的恐惧,对于放水的依赖,正如莫比乌斯环一般无尽往复不断循环。

但中国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定向支持小微企业,保证生产和就业。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有力控制住疫情,保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也给经济发展注入最珍贵的活力。

这种积极的作为同国外“躺平”的姿态和“兴奋剂”式的刺激相比,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国也曾出现关于“财政赤字化”的讨论。但最终,我们还是没有跟随美国祭出这架“撒钱”的大飞机,展现了大国经济担当,也给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政策空间。

同时,中国牢牢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不良资产出清,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隔离。如今,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加速向前。这时,保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对提升人民币的信用尤为重要。在这个开放的故事中,中国用逐渐提升的国力,找到了自己的话语权。当前,虽然逆全球化浪潮不时成为影响世界贸易格局的不稳定因素,但保持开放几乎是唯一发展的选项。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海,汇入主流,逐渐引领发展浪潮,金融开放天地宽。

从蓄力到跟随再到沉稳应对,这是中国自己的节奏。

逆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更应该闭关修炼内功,同时以更开放的态度迎接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挑战。

卡塔尔多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上的那支笔,今年11月走进第四届进博会。此时距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20年。

入世2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过去20年时间,中国用数据证明了自己是整个地球村里经济“科目”的“优等生”:经济总量从世界第6位冲到第2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11位上升到第2位,货物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更是跃居第一位,利用外资也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如果没有中国,世界贸易组织就不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用这句话,点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中,中国实施了贸易自由化的各种措施,消除了许多非关税壁垒,加入世贸组织有关改革补充了中国正在进行的外商投资开放进程。

入世20年来,中国与世界分享了繁荣,全球的贸易伙伴从中国贸易量提升、进口增长中获益颇丰。在过去20年里,世界货物贸易总额将近翻了一番,而中国货物进口增长了近6倍。

同时,中国致力于促进贸易往来,学习世贸组织的经验,更好地融入多边贸易体制,尤其是为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广泛的支持。

但如今,经济全球化遭遇了逆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种变化趋势尤其明显,而疫情更加剧了这个局面。

重构产业链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加之2020年以来的疫情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来势凶猛,全球化遭遇了强势的逆流。

当前逆全球化趋势明显:全球出口占全球GDP比例开始下降,主要是出口部分在降;与此同时,像是美国也在提升关税税率,筑高贸易壁垒。

如今,世界主要国家都力图自主生产关键商品,强化本国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这意味着世界市场的重要性将萎缩,即世界贸易与GDP的比值不断下降,贸易壁垒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大国竞争的意识将会强化,各国都更加强调本国利益优先。

国家集团将形成区域化市场,如欧盟市场、欧亚大陆市场、美洲市场、非洲市场等等。

这一切,都导致我们原来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而形成的全球化生产布局发生很大的变化。

大变局下,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的调整不仅仅要被动地应付,还应该主动提升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虽然许多国家基于安全的考量将使产业链向区域化和本土化方向发展,但短期内,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难以发生逆转性的变化。不过贸易摩擦和疫情的催化,会加剧国家间的结构性变化,各国更多地开始强调自主可控,选择转向“内循环经济模式”,涉及民生以及国家命脉的战略产业重要性提升。

从中长期来看,产业链的迁移和重构或将提速,全球产业链的布局逻辑也将发生改变。未来部分产业将考虑纵向整合以缩短供应链条,本土化与区域化价值链加速形成。

然而,将产业链完全迁回一国本土几乎不可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对于关键产业链(如医疗行业) ,部分大国或将在周边建立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使供应商多元化。同样的零部件在多国生产,小国继续参与大国主导的区域产业链,谋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加快迈向智能化时代,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和产业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制造业智能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集成化和信息化过程,其中信息化和数字化是重点。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整个产业链环节都趋向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使得智能制造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主攻方向。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曾预测未来出现的12个最具颠覆性的科技趋势,分别是移动互联网、知识型工作的自动化、物联网、云计算、高级机器人、全自动和几乎全自动的车辆、下一代基因组学、能源储存、3D打印、高级材料、高级油气勘探和采集技术、可再生能源。这些领域的发展正一步步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同时这些突破性技术将继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史无前例的驱动力。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应用将成为全球产业分工新格局的“博弈改变者”。正如人类历史上经历过的工业革命都是以技术革命为关键先导动力一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扩散应用,将把人类社会带入新的工业革命时代。

新技术变化导致不同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不同国家间的资源优势发生变化,最终影响着新的产业分工格局的形成。

产业的数字化进程还将带来产业思维模式的改变。疫情期间,商场、电影院、餐馆、旅游景点等热门消费场所基本关停,但得益于数字经济,网购、直播、手游等数字化消费在疫情期间出现新增长,新零售行业出现新变化;以直播、会议、录播等各种形式开展的数字化教育开始蓬勃发展起来;金融服务也开展线上服务,存款、养老金、大病保险、公募基金、理财产品等各种全资管品类在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各金融机构的App上线……

总之,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有效支撑起电子商务,不断促进3D网络购物、实体店自助结算、无人超市24小时营业等业态的发展,能够更加匹配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新增需求还将不断影响现有业态,同时激发大量创新业态,促进生产生活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坚持开放

与此同时,中国仍会在全球产业链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是全球产业链的中心,巨大的国内市场也确保中国产业基地的作用不会被削弱。

发达国家在很多环节上不具备成本优势,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分工合作,形成新的区域集聚的模式。发达国家+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模式既解决了成本的考虑,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成本优势,也解决了风险的考虑。

中国全产业链的比较优势明显,如果看海关出口数据会发现统一编码的8 000多种产品,中国每种产品都有出口,这是中国全产业链能力的体现。同时,中国各地出现了产业的集聚,比如,潮州的玩具、邢台的羊绒,这样的产业集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可以减少成本,也有正向的溢出。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的规模经济对外资有明显的吸引力。14亿人口的消费能力,不断扩张的中等收入群体,都是巨大的市场。

疫情之下,企业加强了风险意识,把全球产业链的风险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在这个时候进行产业链转移的机会成本。此外,疫情还加速而且加强了政府的干预,必然会加剧未来国际政治思潮对立的成分,这也会造成国际的风险。这种风险会引导企业的预期,并影响到经济链上,改变企业在产业链的组织行为,导致全球产业链的重构。

有专家称,应该理性看待重构,坚持开放,通过自由贸易协定、双边投资协定制度化与外部世界的环境,对冲风险。

坚持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制度的质量,产业链越高端越依赖于制度。降低国内成本和各种风险,包括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整合国内市场,扩大国内市场优势。改变通过出口参与全球产业链的方式,可以加强投资,通过投资到其他产业链中心实现资本收益,这可以缓解国内环境资源压力,也可以实现包容性增长。

这种重构对中国有利有弊,中国需要理性直面变迁,因时制宜,通过投资方式参与其他产业链,通过要素市场改革解决就业和收入分配相关的问题。要警惕中国经济内卷化趋势,坚持开放,坚持国内市场一体化改革。要坚持通过扩大开放、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来应对美国产业链去中國化和中国产业链去美国化。

在逆全球化现象下,应该积极构建由中国主导的新一轮的全球化规则,推动中国企业积极参加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合作与治理,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推进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在未来全球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入世”,顺应历史前进的潮流,符合时代发展的逻辑,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共赢。

2001年11月10日,卡塔尔多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的木槌落定,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个拥有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自此开启了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入世”,顺应历史前进的潮流,符合时代发展的逻辑,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共赢。

国际经济新格局

WTO自1995年正式建立以来,一直是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是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为世界贸易争端提供解决机制。然而近年来,其宗旨与现实运行的结果相距甚远,“谈判职能陷入瘫痪”,几乎没有达成令人称道的成果;WTO的上诉机构也因为法官人数不足而于2019年12月陷入“停摆”的尴尬境地,部分国家只能通过“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暂时维持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转,维护着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WTO目前面临的困境与其先天不足的设计缺陷密切相关。WTO是协调多边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以及规范国际贸易竞争的制度规则。既然是制度规则,那么由其导致的利益分配格局就必须与参与制定制度规则的博弈各方的相对实力格局相匹配,任何认为其受益与“相对实力”不符的想法都会导致“变革”的诉求。

WTO规则作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逐步加深的情况下,加强合作和协调的诉求,同时也是各国(或国家集团)基于实力对比,对世界贸易利益进行保护、协调与再分配的意志体现,是强弱较量的结果并最终体现强者意志,因此WTO规则制定之初主要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

在西雅图“千年回合”贸易谈判中,美国就力图以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济和政治模式作为国际谈判原则和框架,构造国际贸易格局,后因遭到多数成员的反对而作罢。

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开始要求多边贸易体制应当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能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已有的WTO规则已经不能反映世界各国目前的相对实力对比,对其进行改革成为必然。而WTO协商一致的谈判决策机制导致谈判需要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这直接造成决策效率低下,多个谈判回合都不能取得最终成果。

WTO改革的争论将会一直存在

经济全球化大大改变了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经济格局。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加之国家间实力对比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无疑会反作用到WTO改革上。

WTO改革是各成员权利和义务的再调整,其本质是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之争,是霸凌和平等之争,是发展与反发展之争,在发展中国家地位及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上的表现尤为突出。

毋庸讳言,最初WTO规则就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关贸总协定的起草者已经在具体文本中充分体现了自身利益,即使其原有的国内立法或协议与关贸总协定有不符之处,大多也根据“祖父条款”规则进行了豁免。在现有既定的WTO框架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艰苦奋斗,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

在此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通过主导WTO规则的修订,继续维持对自己有利的利益分配格局。贸易争端机制问题亦然。面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决结果,美国对自己当年努力建立起来的争端解决机制非常不满,通过不断阻碍上诉机构大法官的任命,成功逼停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上诉机制。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的停摆是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现实危机的突出标志。

不尊重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的基本权利,只是滥用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基本上也就堵住了WTO各成员权利和义务再平衡的大门。在此之前,WTO改革的争论将会一直存在。

持续扩大开放与世界共赢

20年,中国的发展春潮澎湃,成就举世瞩目: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经济总量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1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11位上升到第2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位......一路攀升的排名,见证了中国人民埋头苦干、顽强奋斗的发展足迹。

20年,中国言必信、行必果,与世界相互成就。一个十亿级人口规模的经济大国加入世贸组织,极大拓展了全球贸易发展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注入巨大动能。中国凭借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消费品价格,为提升全球福祉做出了突出贡献。二十载,从学习融入到参与引领,国门越开越大的中国,以自身发展激活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这2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20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20年。中国不仅交出了一份开放自信的答卷,也收获关于未来发展的重要启示。

20年积极融入,中国以对外开放赢得发展机遇。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在服务领域,中国承诺在2007年开放9大类100个分部门,而实际开放接近120个分部门。在履诺基础上,中国持续推出新举措: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已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外资准入持续放宽,营商环境继续改善……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尽管遇到过风浪漩涡,但中国在漩涡中学会了游泳。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从区域性开放走向全方位开放,从要素流动性开放走向制度性开放,从自我开放到与贸易伙伴间的相互开放,开放带给中国开阔视野和多元韧性,中国用行动向世界宣示,只有开放融通才能共同抵御风浪。

20年进取有为,中国以参与全球化赢得竞争主动。中国顺应全球化大潮,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融入国际大循环,成为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的获益者,并日益成长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贡献者。正是在融入时代大潮的过程中,中国培育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成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今日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中国的市场,正迈向“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面对挑战,中国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三个“决心不会变”,再次让世界听到中国强音。

20年担当尽责,中国以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发展。中国恪守國际贸易规则,积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从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平台,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从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世贸组织前副总干事易小准说,中国既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方,也是多边贸易体制的贡献者。

20年立己达人,中国以互利合作与世界共享发展。今天的中国,每分钟进出境货物价值达6 000万元人民币;在华的外资企业超过100万家;面对疫情冲击,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仍达1.35万亿美元,中欧班列开行量首破“万列”大关;前三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约2 016亿美元.......一串串数字,体现出中国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与世界互利共赢的胸怀。

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站上新起点,中国将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继续以开放的心态、求变的智慧与世界共同携手成长,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无人区世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彩世界
徒步穿越无人区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行走不需要借口 穿越四大无人区纪实
《无人区》点映 粉丝感叹4年没白等
经济
地球第三级——西藏无人区的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