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作品的创新方式

2021-01-14于江艳新疆日报社

环球首映 2021年4期
关键词:微信

于江艳 新疆日报社

从传统媒体转型到全媒体,并不仅仅是穿了一件新衣裳,更需要里外都创新,通过表达方式的创新,提高新闻作品的传播率、市场占有率。目前,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更要创新表达方式,拿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如何创新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呢?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媒体要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借助新技术,点燃智慧火花,让创意无限拓展,延展出更广阔的空间。以下为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创新方式方法。

一、打破思维桎梏,让“脑洞大开”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新闻媒体高光时刻,哪家媒体更出彩?靠的就是创意比拼。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那么“十四五”如何开局?传统的报纸文字新闻记者,可能会写一篇几千字的综述稿件来阐释“十四五”如何开局。但央视新闻打破常规思维,利用“五”字谐音,策划出《“十四五”是什么“舞”?》新媒体作品,对将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起着重要指导作用的“十四五”,比喻为我们所熟知的舞蹈,一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勾引起读者的欲望。

具体表达时,该作品用几张高质量的舞蹈代表图片作为视觉主打,铺以“十四五”发展“干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喻成民族舞,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喻成古典舞,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比喻成现代舞,把对外开放比喻成友谊舞,把维护社会核心稳定比喻成广场舞。这种图片加文字“干货”的创新表达,让人眼前一亮,读来轻松愉快,还入脑入心,很快全国新闻媒体纷纷转发。

二、运用说唱创意,报道更精彩

同样是报道“十四五”规划的新华社,运用说唱创意来表达新闻,让读者耳目一新。“十四五,十四五,十四亿人的十四五,666,嘟嘟嘟……”相信许多人看到这段歌词,都会不自觉地唱起来。没错!这就是新华社播出的《十四五@十四亿》,今年3 月5 日正式上线,这部“唱到青年人心里”的MV 歌曲,一上线便引爆全网:腾讯新闻微信插件和腾讯视频各端总浏览量3.1 亿;“十四亿人的十四五”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破1.4 亿,登上热搜榜。该MV 原唱为蒋墩豪、童宇、旅行新蜜蜂。这首时尚的Rap 歌曲采用说唱的方式,融合动漫、中国风等元素,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生动阐释了“十四五”规划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让网友增进了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理解。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新华社第一次用说唱的形式宣传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了,从2016 年全网刷屏的《四个全面》,再到人们热议的新华社版《PPAP》和新华社版《大唐Gang》,再到如今炙手可热的《十四五@十四亿》……新华社的“Rapper”(说唱歌手)们用符合年轻人的说唱音乐方式,将宏大主题进行更加青春化的演绎,在不失内容严肃性的基础上,极大增强了传播效果,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学习和讨论。

再有,今年3 月下旬刷屏的三星堆新发掘历史文物报道时也运用了说唱,通过说唱形式让这些文物活了起来。看到这些奇特的文物有读者甚至联想到愤怒的小鸟、奥特曼等,由此引发微博热议,形成全国文物battle。

在这里,不得不感叹四川省宣传部的创意。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提前策划,联合推出特别策划——堆堆Live《我怎么这么好看》MV 正式首发。歌曲改编自大张伟的超嗨神曲《我怎么这么好看》,经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授权。该MV 成为宣传文物的爆款作品。不仅是新闻媒体,包括很多读者都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让三星堆遗址“再惊天下”。

由此可以看出,说唱这种表达方式在大的时代主题报道上和文化旅游行业,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包括工业经济、新能源开发等,这些画面比较枯燥的新媒体作品,也可以尝试这种表达方式,让工业产品和能源产品也火起来。

三、运用新技术让表达更新颖

脱贫攻坚的报道,全国媒体都在报道,这一鸿篇巨制的文章,该如何总结?才能入心,打动读者,恐怕仅有文字通讯是不行的,尤其是快阅读时代,人们很难花几十分钟去读完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新华社推出的动画微电影《梦中的阿嫫》,惊醒了媒体梦中人,大家都惊呼,“哦,原来还可以这样表达?”该作品用“中国风”牵手“三维建模”,温情诠释“中国减贫学”,创意亲情故事向海内外讲述中国减贫奇迹。《梦中的阿嫫》微电影全片3 分钟半,电影里没有一句台词,也没有人物表情,大量运用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和蒙太奇手法……讲述了中国的典型脱贫故事,电影直抵人心。如今,翻看全国的新媒体作品,水墨画、动漫、手绘等已广泛运用贯穿,运用新技术增强视觉效果。

在新闻报道领域,经济类的数字新闻,是最为枯燥的。但是若能用“三维建模”来表达,便呈现出更为立体的效果,数字也能“说”话了,看得让人目不转睛。再比如,AR 技术,如今也广泛运用于新媒体。AR 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我们知道,缺少新闻现场的画面很空洞,国外已有不少媒体运用AR 技术来增强读者是身临其境的感觉。当主持人在报道一场森林火灾时,画面上起气熊熊大火,主持人从火苗空隙中“跳”出来,再有突发洪水报道,主持人脚下就是涛涛汹波。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作为新媒体人,一定要熟悉各种新技术,熟练运用H5、长图、微视频、移动直播,来开启创意突破。

四、增强互动让新媒体作品“好玩”

媒体融合创新,这种创新还包括与读者形成互动。传统媒体一般设置问卷或者开通热线的方式来与读者互动,而新媒体的互动更有画面感。

2017 年,人民日报推出特别策划—“穿上军装”H5 页面,可根据不同年代试穿军装,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很多读者没有当过兵,但非常崇拜军人,也想体验一身戎装的飒爽英姿,跟全国人民一起感受那段光辉岁月。该作品刊发出来后,在微信朋友圈形成广泛转发,网友直呼穿越。是啊!人民军队的戎马生涯,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着实来之不易。如果可以穿越,相信更多人会献身民族大义。此后,这种融合创意互动被广泛运用,比如微信里广泛传播的点燃夜经济,读者手指触摸黑白画面,一点就亮了起来,夜市璀璨灯光闪烁,读者转发出去邀请更多人来一起点亮,在朋友圈形成互动串联。

最近新疆日报推出的沿着高速公路看新疆的系列报道,将高速公路沿途靓丽的风景拍成照片,生成明信片,以寄出明信片的方式,在微信朋友圈形成互动。

五、分屏剪辑视频形成新旧对比

作为新闻媒体,在做跨时代题材报道时,我们可以用分屏剪辑的模式,形成对比,让人们直观的看到时代变化。这样的题材有很多,比如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等,都可以运用分屏剪辑模式。当然,这种对比也可以是微信长文形式的照片对比,找出时代关键照片,以简单的文字描述来对比。分屏也不只是短视频剪辑分屏,包括移动直播时也可以以“画中画”的形式切入小屏在直播画面里。一般在主持人讲到另一个现场,或者最近几天发生的事,若刚好拍摄有视频,可将粗剪的视频以小窗导入直播,这样受众可以同时看到两个场景。

未来已来,随着5G 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与机器人“人机交互”的实现,未来新媒体作品还有更多可引用的新技术,创意无限,新媒体作品也会越来越精彩。

猜你喜欢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