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版图书的编加前把控和编加漏洞示例

2021-01-14冯小妹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环球首映 2021年4期
关键词:原书模仿者经查

冯小妹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一、外版图书编加前的把控

一本书的文字质量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译者,二是文字编辑。译者的选择至关重要,决定了整本书的基底。文字编辑在稿件进入编加环节前的把控能力也很重要,因为这里的把控能力不仅体现了文字编辑的编加功底,也体现了文字编辑对译者的“管理”能力。可以说,如果文字编辑的编加前把控做得好,编加环节基本也不会差。

(一)译者的选择

译者的选择,主要应考虑以下三个维度:

(1)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指译者将外文翻译为中文的能力,对应着三个层级,分别是信、达、雅。我认为我们对译者的要求起码应是“达”,但是现实中,很多译者连“信”都做不到。究其原因,译者的外文水平不高是一方面,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译者的中文写作水平不够。很多译者理解了原书的意思,但落实到字面上,就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后,我发现,很多编辑找翻译的时候,一味追求译者的外文水平,看重译者的国外学习、工作、生活经验,认为这样的译者外文水平高,却忽视了译者的中文写作水平,导致书稿出来之后,不符合中国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其实长时间生活在国外的译者有一个弊端,他们能准确说出一个概念的外文说法,但并不了解这个概念在中文中的惯常用法,导致他们翻译出来的概念对中国读者来说很陌生。

(2)专业背景。一本书文字质量高不仅体现在语句流畅上,还要求术语等准确,这就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编辑在找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了解译者的学历背景、工作背景等,相关背景匹配的译者才更有可能翻译好书稿。

(3)责任心。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没有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不可能翻译好图书的。所以,编辑要对译者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可用时间等应有一定的了解。

(二)编辑做好试译、中耕和回稿

选好译者之后,编辑应抽出书稿的一部分让译者试译,5000~10000 字即可。在这个环节,编辑应把握一个原则,试译只给一次机会。如果译者的试译情况不理想,编辑应果断换人,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在试译环节,编辑就当作是编加,逐字阅读,提出每一处错误,将改后的稿子反馈给译者,这样译者在后续的翻译工作中会避免一些错误。编辑尤其要注意提出一些可以归类的错误,这些错误往往在编加环节给编辑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但是如果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就注意到了这些,可以帮助编辑节省不少时间。试译环节也是了解译者个人风格的一个大好机会,这个环节利用好了,可以消灭翻译中因译者个人风格而造成的大量“系统性错误”。再次提醒,试译环节非常重要,在这个环节,甚至编辑逐字去读那几千字的英文原书也是值得的。

中耕的做法与试译类似,在稿件差不多翻译一半的时候对译者的翻译稿件进行审查,只是这个时候不应再去逐字阅读英文原书了。回稿则是在全书翻译完后对书稿的翻译质量进行检查。中耕和回稿都有助于鞭策译者,编辑应高度重视,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规避各种错误,也间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二、外版图书编加漏洞示例

与本版书相比较,外版图书的编加漏洞,既有雷同的地方,也有特殊的地方。雷同是因为译者也是中国人,也会像很多作者写书一样,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等。特殊在于,不同于作者表达自我,译者是在转述他人,所以译者可能理解错,也可能理解正确但转达错误。下面我们抛开与本版书雷同的错误,专门看一下翻译错误,并看一下如何发现这些翻译错误,毕竟对编辑而言发现错误比改正错误更重要。

(1)“这包括确保硬件工程、软件工程和制造都能在实现由产品团队计出来的产品细节上发挥作用。”

这句话读起来很拗口,而且不符合我们常用的表达,这时候编辑应该去翻看原书。经查,这句话翻译不准确,不是软件工程等在产品细节上发挥作用,而是它们能满足设计的产品规格要求。

(2)“就计算机设备公司在设计团队的权力和影响力而言,苹果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句话写的与我们平常的认知不同,我们一般谈的是团队在公司的影响力而不是公司在团队的影响力,这时候编辑应该怀疑译者把大小关系弄反了,要去核对一下原书。原书说的是:就整个设计团队的权力以及在公司的影响力而言,在所有的计算机设备公司中,苹果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3)“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市场营销上可能有微妙的相似,但它们在重要的方式上是不同的。”

这句话与我们惯常的表达不同,而且读完之后好像并不明白译者要表达什么,这个时候编辑应该与原书核对。经核对原书,这里翻译错误,这里说的是可口可乐的市场营销与百事可乐的市场营销可能有微妙但重要的不同。

(4)“在美国等先进国家或欧盟成员国中,如果有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直接模仿就是非法的,违法者可能被起诉。”

这里,“如果”二字一出来,编辑就应该怀疑翻译有误,因为按照前后文,这里谈的不是假如的事情。经查原书,这里说的是在美国等先进国家或欧盟成员国中有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5)“过程知识通常是部分默契的、隐藏在公司内部的。”

这里谈过程知识是部分默契的,单看语法、字词都没有问题,但是编辑要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我们一般不会说知识是默契的,而且后面还有“隐藏在公司内部”的说法,读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猜到这里大概率说的是隐性,编辑只需要再与原书核对一下即可。

(6)“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试图模仿丰田的精益生产系统,如果不是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也会被自己公司的内在惯性压制。”

这句话给人逻辑奇怪的感觉,感觉奇怪,编辑就要去核对原书。经查,翻译错误,原书是说:福特和通用汽车试图模仿丰田的精益生产系统,但由于自身内部的惯性,已经拖延了多年。

(7)“即使世界上的模仿者能够精确地识别一个成功公司的价值创造组织架构的特征,但采用这种架构可能需要不断地进行组织变革,这既有风险又难以在内部惯性的条件下顺利实施。”

这句话读起来非常拗口,就已经提醒了编辑要注意,而且“世界上的模仿者”,联系上下文,这个说法有点奇怪。经查,翻译错误。这里说的是潜在模仿者,译者应该是把would(would-be 潜在的)看成了world。翻译建议如下:面对一个成功创造了价值的公司,即使潜在模仿者能够精确识别其组织架构特征,但由于可能需要不断地进行组织变革,在内部惯性的阻力下,也是很难将这种组织架构推行落地的,风险很大。

(8)“但是当她2006 年卸任时,布拉沃被英国和美国预言为世界上最好的管理者之一。”

一个人已经卸任了,还被“预言”,这是挺奇怪的。读到这里,编辑就应该怀疑是翻译错误,要去查原书。经查,这里说的是“被称赞”。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编辑在看外版书的时候不能只看错别字、语法错误。在句子逻辑出现问题、表达拗口冗长、意思模糊甚至与常识相悖的时候,应查看原书。当然,如果一本书有很多的翻译错误,编辑要一一改正也是非常辛苦的。所以,编辑更应该在试译、中耕、回稿环节把好质量关,尤其是试译和中耕,细致检查,选择合适的译者,用自己的专业提醒译者注意翻译的体例和准确性。

猜你喜欢

原书模仿者经查
白马和马可以是同一匹马吗
公安网安部门专项整治违法违规APP取得初步成效
姚雪垠:卡片读书法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水浒传》在日本江户时期的传播
基于Bass模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扩散实证分析
依附理论下对《模仿者》的新殖民主义解读
“盗”亦有道成为高明的模仿者
TV Talk
不该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