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法文献综述
2021-01-14孙玉忠荣梦瑶
□文/孙玉忠 荣梦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大庆)
[提要]对案例研究法深入认识和辨析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它进行研究和发挥其理论贡献。本文首先对近几十年的案例研究法内涵、类型及研究方法进行详细的总结,解释中国企业和组织管理中出现的独特现象,解决管理难题,促进企业的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一、国外文献综述
案例研究法,又被称为个案研究,尝试将案例研究定义为一种研究策略,开发案例研究的设计来强化案例研究的复制逻辑,将实验研究设计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引入案例研究设计中。Eisenhardt(1989)总结出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研究法定义:案例研究法是讨论为什么和怎么办问题的方法,它主要通过对情景的深厚描述来陈述和解释在现实中的现象,用厚实的描述来构建整体的图景。随后,Yin(1994)对案例研究法进行了扩展,他认为案例是一种丰富的经验性的描述,由于案例的现象和其背景的界限不清晰,所以研究者需要从大量的证据和多言的数据源中总结经验,进而发现其潜在规律。由此我们认识到案例研究与现实关系密切、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理论往往是新颖特别,在经验上是有效的。Scapens(1990)认为案例主要5种类型的研究任务: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探索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例证型研究。而以不同的使用方式区分,Yin(1994)把它分成描述性的案例研究、探索性的案例研究和解释性的案例研究。为了区分案例研究法和大样本的统计方法,他解释大样本的定量分析采用统计性归纳对数据进行处理,而案例研究法用的是分析性归纳方式。经过对案例研究法多年的理解和深化,案例研究法要求研究者有充实且敏锐的分析能力,毕竟研究人员自己就是获取和分析证据的有力工具。Eisenhardt(2016)提出审视一个合格的案例研究论文的标准是,对情境中的独特现象有自己突破性的解释并且需要一个使人信服的归纳逻辑和理论检验。Siggelkow(2007)将案例研究描述成一只会说话的猪,要求研究者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度的描述,并且生动形象地将案例描述成故事表达出来,这样的特定的现象可以激发读者的兴奋和鉴别力。有趣的案例研究可以在情感上吸引读者,可以快速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入情境中来,使读者深度沉浸到现象中,逐步体会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的研究者们通过西方的案例研究法的学习及钻研领悟,尝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案例研究法是从个别到一般,将实践凝练成理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深入的研究情境现象中的人、事、结果,最后得出贴合的理论。余菁(2004)认为案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现象、事例及证据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各种信息的关系和情境中精炼出理论构建的体系和方法。同时,闫梅(2012)也有相同的见解,案例研究还要通过对多个相似的个案进行分析归纳中寻找普遍规律,将实践中的复杂信息和关联条件消化理解进而建构合适的理论。而构建合适的理论的依据则是深入研究企业案例的实践报告和案例调查,获得一手的资料,使案例研究贴合现实情境,尽量使研究者提高发现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付真真(2010)对案例研究法做出了一个更全面的解释,它不是一种对数据的和资料的简单搜集和罗列,也不能仅局限于研究案例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这种全面的、富有逻辑的思考和归纳方式,才能加深对案例研究法的熟练运用。针对案例研究法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的争议问题,陈春花、刘祯(2010)着重强调了案例研究法的适应性,它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性的研究方法,判断科学性的依据不应该以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方法,而是其是否适合研究深入。针对案例研究法的过程、结论效度和信度不足的质疑,唐权、杨立华(2016)给出了案例研究法以构建理论和发展理论为目标,兼用实证与非实证的方法来分析关系,得出效度和信度并存的结论。总结来说,案例研究法的研究对象要有独特性或典型性,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研究的内容要紧贴现象并且深入探究,要充分发展案例研究的思路。案例研究似乎比大样本的统计研究更具有时效性,实时的反映新问题,更接地气。
三、单案例研究与多案例研究
(一)个案研究法。单案例论文注重对现象进行纵向的挖掘,了解案例发生的背景,对案例进行深度的剖析研究。案例本身就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整体系统,它的本质是研究的数量少但却有代表性,所以选择案例的时候要强调研究案例的极端性和启发性,便于寻找不同寻常的研究机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整体概述,描绘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使人身临其境,增强对案例的新的理解和启发。一个案例更便于突出现象情景,展示发生的程序,揭示现象背后隐藏的关系和规律,建立具有整体性的理论。同时,个案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制度为发展理论提供了依据,结合系统中各个部分间及更大系统背景间的关系,探索整体研究的潜力。此外,单案例论文丰富的描述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细节,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理论验证精确适用于特定的案例的许多细节。但是,单案例论文由于存在以下缺陷而被诟病:首先是采用的大多是定性研究,因此需要研究者进行独立的思考,如果研究者的理论把握不透彻、分析能力不足,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客观准确产生影响,使研究缺乏学术的严谨性。其次是构建的理论是对某一特定场景的总结,个案的数量很小,额外发生的事件将可能严重影响涌现理论的质量,不能代表总体上普遍性的研究结论。最后是现象及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清晰,研究人员及研究对象之间有伦理关系的冲突,收集数据需要访问组织的机密信息会被加密处理,给数据收集造成阻碍。
(二)多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中选取多个案例,重复性采纳的样本更多,运用复制逻辑,进行重复的“准实验”,依据一致性的重复试验结论,排除非必要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使研究的结论更准确和客观,理论构建更加清晰。提高实证研究的自由度,保证案例研究的严密性。通过对多个相似案例的研究,调和不同案例及不同类型的证据,命题更加深入的基于各种经验证据,构造和命题的精确度加强,增加创新构建新理论视野的可能性,归纳出的新理论也更有普遍适应性和客观性。此外,如果要使新理论更具有普遍解释意义,拓展到更大范围,可以删除极端案例的影响。多案例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多案例研究法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操作的难度也更大,需要对多个论文进行整体性把握,并提炼精髓,概括出具有效度和信度的新理论。另外,多案例研究法对实事件描述的故事情节较弱,它提高的理论性是以降低故事性为代价的。
虽然案例研究法存在不易形成普遍的结论、可推广性不强、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足等缺陷,但案例论文最大的贡献在于其深度的解析,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案例研究法的重点不在于量的准确把握和严格要求,而是对现象透彻的“质”的领会。而且案例研究法是科学的先驱,适用于发展不完善的领域。伴随着理论的发展完善,促进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诞生。使用案例研究法,对研究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广泛的数据搜寻方式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还要对特定环境和数据有足够的敏感性,随时根据事态的发展处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调整研究的方向。
四、本土案例研究意义
我国经济总量巨大且发展迅速,各种经济问题和组织情境复杂多样,而案例研究法作为一种经验性的质性研究,更便于在复杂的关系中寻找线索。与西方不同的是,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大环境形成了我国特殊的管理情境和研究问题,管理与组织动态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情境,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案例研究的开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理论,因此有必要对本土化的管理案例研究加大开发力度。
近几年来,案例研究型论文迅速发展,数量和质量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可见人们对定性分析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西方管理理论建立的依据是当时西方所处的经济社会大环境,形成的理论也适合于西方经济的具体场景,照搬西方的管理理论研究不能完全解释或者解决中国经济中的某些新情境和新现象,此时案例研究正是激发新的研究问题的好方法,特别是基于具体现实的研究问题更有探索性和吸引力,它附带描述和解释生活具体的现象的功能,因此特别适合进行管理案例的本土化研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阐释了中西合璧、现实实践的理论方法,为构建中国的管理理论体系,服务于中国的现实实践理清了基础性的研究问题。还可以先深入本土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去发现有趣的现象,再对比现有文献的差异来确认研究的问题。接下来的搜集数据的过程中,可以运用预设理论指导数据的搜集,这是前提条件。设计系统规范的案例研究设计,减少个人主观性对数据和资料收集的影响,对本土案例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数据收集完成之后,对众多数据提取构念,客观的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对数据进行概括,将所有的信息以概念和构念的形式呈现出来。接着分析各种构念之间隐藏的相互联系,以研究问题为线索,对不相关的概念进行刨除,持续比较数据和研究问题,对构念进行分类,依次深入研究各类属的轴心,同时在察觉各类属联系的同时,还要考虑被研究者所处的独特社会情景和动机。最后选择核心的构念和类属,统领着各个概念,逐渐形成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