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研究

2021-01-14□文/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十堰十堰市城镇化

□文/帅 钰 杨 硕

(1.汉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汉江师范学院山地经济(区域)研究中心 湖北·十堰;3.郧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湖北·郧西)

[提要]湖北省十堰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和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十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十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十堰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市民化的有机统一,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就是要走城乡融合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十堰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和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十堰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建设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十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三五”以来,十堰市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互动、生态环境、城乡一体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人口聚集效应逐渐显现。截至2019年底,十堰市常住人口为339.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5%,比2018年和2015年分别提高0.6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十堰市城镇化率增速与同期全省城镇化率增速基本同步。同时,一城两带建设持续深化,中心城区建设进一步优化,生态滨江新区建设扎实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稳步发展,人口承载力进一步提升。

(二)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十堰市不断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持续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武当山机场通航,汉十高铁建成通车,十巫、十淅高速正在兴建,十西高铁已开工建设,十堰将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武当路复线、三峡路等6条城市主干道、2座大型立交桥、7座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石家沟路、京中路、苏黄路、北京路示范段改造、重庆路改造、浙江路改造等一批市政设施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形成外环环起来、内环连起来、东西畅起来、南北密起来、内外通起来、中心快起来的交通格局。此外,十堰市还加快了公园、园林绿化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步伐,主城区供热能力稳步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镇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三)产城互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十堰市坚持产城互动,有效带动了产业集聚,“一主四大四新”产业体系雏形初成。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和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1%和5.1%。同时,十堰市大力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推进物流业快速成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新建改建特色基地32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同比增长17.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3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7.7%。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口集聚吸引能力,有效推动和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四)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十堰市着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五城连创”活动,并于2020年当选全国文明城市。同时,十堰市深入推进“法治十堰”建设,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至2019年底,侦办涉恶团伙(集团)案229件,破获涉黑恶刑事案755起。全市社会大局维持平稳有序态势,群众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治安满意度名列全省前茅。

二、十堰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十堰市城镇化水平呈快速提升趋势,但与全省和周边地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十堰市城镇化率为56.5%,低于周边襄阳市5.2个百分点,低于湖北全省4.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1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各地发展差异较大,具体体现在:一是张湾区和茅箭区这两个中心城区与其他各县(市、区)的城镇化发展差距较大。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功能相对完善,承载产业和吸纳人口能力较强,城镇化程度较高。2019年茅箭区城镇化率达到97.8%,而竹溪县城镇化率仅为39.6%,低于茅箭区58.2个百分点。二是各县(市、区)内部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城镇人口大多集聚在城关镇,城关镇以外的建制镇集聚的城镇人口十分有限,多数小城镇还处于“集镇马路一条街”状态,集镇发展所需的地理空间不足,规模扩张面临诸多困难。

(二)城乡之间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仍有阻碍。十堰处于秦巴山区,农村耕地分散分布,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规模化经营难以形成,部分耕地甚至撂荒搁置,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也阻碍了城乡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城乡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6.8个百分点,这导致十堰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半城镇化”现象严重。

(三)产业辐射带动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十堰市作为汽车城,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经济发展离不开汽车产业,汽车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汽车工业产值稳定增长,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例始终维持在65%左右。由于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且易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产业结构的一业独大削弱了产业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综合带动作用。同时,十堰中心城区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仍然较弱,县域就业岗位有限,就农民择业而言缺乏吸引,县域经济对十堰市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还有待加强。

(四)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仍需进一步提升。受山区城市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等因素限制,十堰城区主干道连通和小区域微循环还不十分足够,加之居住区主要集中在人民路、北京路、车城路沿线,高峰期交通拥堵现象比较突出。城市公共停车位的数量不充足,分布不均衡,停车难问题依然存在。

三、十堰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是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以人为本,由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切实关注已进城落户农民工是否真正融入城镇,是否实现市民化。二是提升十堰市的城市建设和资源能力供给综合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承载空间。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与人口发展需要的矛盾,人口的增长必然带来交通拥堵、供水紧张、生态环境破坏、教育资源短缺、医疗服务水平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提升十堰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未来人口发展提供更大的承载空间迫在眉睫。三是结合高素质人才流动特点,出台相应的吸引政策,进一步加大吸引外来高素质年轻人口的力度,为区域长远发展提供持续性内生动力。

(二)提升城市产业支撑能力。一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汽车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以推动商用车整车制造高端化发展、专用车制造特色化发展为主线,促进十堰商用和专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下一代汽车产业方向布局发展,持续巩固汽车城地位。二是依托优美生态环境,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以武当山为龙头,重点建设武当山景区、十堰城区核心景区和汉江生态旅游带、竹房绿色度假带、城郊休闲游憩带,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用好用活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政策,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三是以林安物流园为平台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大力发展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生产性服务行业,建设高铁经济圈和武当山航空口岸。四是充分发挥汽车文化特色,将其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开发与汽车工业相关的衍生文化产业,积极申请承办包括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南水北调新能源汽车拉力赛等在内的各项赛事,打造现代新车城品牌文化。五是推动工艺品开发制造,加快“全国绿松石产业知名品牌厂家示范区”的创建,将十堰打造成著名的“国际绿松石之都”。全力推进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十堰生物产业园,将其作为中国“武当药谷”名片大力推广。

(三)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是提升城区人口承载能力。着力抓好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推动天然气向县市区重点乡镇延伸,优化京能热电热网供热能力。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加快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建设,推动各类管线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完善城市路网系统建设,合理配置不同等级公路的数量,重点加强支路道路建设,完善城市道路“最后一公里”毛细血管,实现小街区和密路网的城市道路设计。加强应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应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急性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应急服务能力。二是加快主城区与临近城镇密集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张湾区、茅箭区着重打造现代产业高地和经济发展主城区,聚焦提升汽车制造基地能级,大力拓展先进制造、科技研发、交通物流、文化旅游、会议展览、科教医疗等产业功能。支持开发区调区扩区工作,落实园区发展升级政策,提高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企业孵化、创新的能力。推动六里坪、黄龙、三门、长岭、青山、均县、武当山、大川为核心的八个小城镇组团发展,与中心城区协调互补发展。三是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十堰至西安高铁,形成十堰至临近省会城市“两小时高铁圈”。争取建设武当山旅游特区轨道交通项目,策划和推进十堰至安康、三门峡经十堰至宜昌等铁路。加快公路建设,实现市域高速公路成网、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实施武当山机场扩容增效,适时启动国际航站楼建设,加快建设次降仪表着陆系统、口岸配套设施等项目。四是创新基层人才培养机制,依托湖北医药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探索建设十堰市免费全科医生、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为农村地区培养和输送留得住的人才。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城乡生态治理。以丹江口库区流域为重点,继续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治理,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继续推进神定河、泗河治污项目建设,在神定河、泗河稳定消除劣V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水质标准。进一步加强不达标断面和风险断面原因分析和管控治理,坚决防止水质反弹恶化。优先解决城市各类扬尘污染,重点缓解机动车船排气污染,加快工业企业、油气设施等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以摸底数、促修复、保生产为重点,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二是开展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水系是城市美化的点睛之笔,以城区百二河综合治理为契机,引河入城、沿河而为,打造精致景观,提升城镇品质。三是探索社区“生态细胞”建设。以社区为单位,将生态的理念植入基层社区的“神经末梢”,挖掘各个街道和社区的生态文化和生态特色,探索社区“生态细胞”建设模式,推进城市生态建设。

(五)加强城市文化特色塑造。以十堰汽车文化、道教文化、生态文化、武当茶文化、七夕文化等独特文化为基础,充分挖掘十堰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要素,精雕细琢,彰显城市特色。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推进老车城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和功能提升,强化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城市相结合,提升城市特色文化内涵和竞争力。重点做好滨江新区重点区域、十堰东站等高铁站周边等重要节点整体风貌控制。对城市传统记忆地区等特色区域加以重视,做好二汽工业遗址的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十堰十堰市城镇化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童迷黑白秀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